平安银行信用卡催收合规却被恶意投诉是为何?,下面是宝儿姐说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平安银行贷款催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金融行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其中,银行信用卡业务成为了消费金融“主力军”。但是很多消费者对于信用卡的各项信息了解得不够全面,法律意识也比较淡薄,而且许多消费者受超前消费观的影响,养成了过度使用信用卡,甚至是透支的消费习惯,承担了超过其偿还能力的高额信用卡账单,这很容易产生逾期行为。一旦平安银行信用卡出现了逾期行为,就很有可能会被平安银行信用卡催收。
被平安银行信用卡催收的用户在收到催收信息时,第一时间是担心,担心自己的平安银行信用卡催收信息也会被发到自己的亲朋好友手机上,但是自己暂时还还不清这笔欠款,怎么办呢,有些用户会上网进行搜索,看看有没有“好妙招”。此类用户很容易被“反催收联盟”盯上,成为他们口中“美味的大餐”。
网上有很多“专业代理免除债务”、“100%延期还款、减免利息”等等的广告,点进去会发现,是各种博主在介绍自己成功免除了自己信用卡的债务,躲过了信用卡的催收,在文章的最下面一般还会附上该博主的社交账号。
被平安银行信用卡催收的用户还以为自己的困难可以得到解决了,殊不知自己在加了博主的社交账号后就落入了他们精心编制的陷阱。他们利用消费者户急于摆脱被催收的心理,向消费者大肆宣扬他们”免除债务“的成功案例,夸大自己的代理服务,在消费者购买了代理人员的服务后,得到的却是一套投诉话术和伪造的证明材料。
在消费者按照代理人员给出的方法向平安银行投诉后,一旦平安银行发现消费者所提供的证明材料是伪造的,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52条第二款规定:“买卖、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材料”的情形,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若消费者所提供的伪造材料成功骗取到延期还款、减免利息等优惠力度,一旦被核查出是伪造材料,就会构成欺诈。到时候消费者不仅要补齐拖欠款项及额外利息,还需要承担违约金并被纳入失信记录,所支付的代理费用也会打水漂,而非法代理人员也同样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平安银行温馨提示:在遇到平安银行信用卡催收时,切勿相信非法代理人员,而是要尽快进行还款,保持自己良好的信用。
平安普惠以平安银行名义催款
一期简笔画教会你一个财经知识。本期是简笔画财经和金融C计划的“联名款”,我是小C。新一期金融C计划的公开课开课啦!今天特邀平安普惠广东分公司一起来聊聊“非法金融中介”那些事儿。
我们先来听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吧。
近日,杨女士电话客服咨询还款事宜。客服人员告知杨女士,一次性结清剩余借款的金额为30800元。但杨女士在网上看到了 “债务重组”的信息后,感觉十分有吸引力。在主动联系了“债务减免”中介后,该中介表示可以协助沟通减免17000元还款,但杨女士需要缴纳2500元的服务费。在缴纳了费用后,杨女士按照中介指引,把实名电话卡寄送到所谓的“法务中心”,随后“法务中心”的“成果告知单”,称已成功减免至30800元一次性结清。
是的,你没听错,还是30800元。所谓的“贷款中介”根本从未进行过任何沟通尝试,也未争取到任何减免。显然,这是一个不法中介设置的诈骗陷阱。
据调查,随着经济复苏,不法中介再次活跃起来了。不法中介通过各种互联网平台发布金融代理维权广告,甚至在各大应用商城都能下载各类反催收、债务重组的APP。这些不法中介以“金融专业人士”“律师”名义,教唆、误导消费者进行逃废债或者恶意投诉,其业务包括“债务减免”“代理退保”“退息”“征信洗白”等,同时为金融消费者提供 “法律咨询”“进群授课”等服务。
平安普惠广东分公司提醒你,不法中介并无实质性服务内容,其目的是骗取服务费。一旦消费者轻信不法中介教唆,主动逾期将产生不良信用记录,导致个人信用受损。与此同时,不法中介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借贷合同甚至实名电话卡等敏感信息,存在个人信息被泄露及被恶意使用的风险。
据了解,平安普惠广东分公司已经连续5年举办“守护者行动”,积极联合公安部门、金融监管、社区街道共同开展金融反诈宣传活动。截至2023年3月,已举办“守护者行动”等系列消保活动超320场,覆盖广东21座城市,超过500名员工化身消保志愿者为超20万人次送去“金融守护”。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平安银行贷款催收(平安普惠以平安银行名义催款)":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158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