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是哪个网贷?,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新京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消费贷是什么意思?1
消费贷是对消费者个人贷放的、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或支付各种费用的贷款。
消费贷款亦称“消费者贷款”。对消费者个人贷放的、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或支付各种费用的贷款。
【拓展资料】
消费贷的申请流程:
1.借款人持有效身份证件、质押、抵押、保证人担保的证明文件到贷款经办网点填写申请表。银行对借款人担保,信用等情况进行调查后,在15日内答复借款人。
2.借款人的申请获得批准后,与建设银行签订借款合同和相应的担保合同。
3.借款人在额度有效期内,在可用额度范围内,可以随时支用,支用时填写贷款支用单支用贷款。建设银行将贷款资金划转至合同约定的账户中。
4.借款人在额度有效期内可循环使用贷款,其可用额度为银行的核定的额度与额度项下各笔贷款本金余额之差。借款人每欠支用贷款后,可用额度相应扣减,借款人每次归还贷款本金后,可用额度相应增加。
5.借款人在额度有效期满前,应偿清额度项下贷款全部本息,并在偿清贷款本息后20日内到建设银行办理抵押、质押登记注销手续,借款人与建设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自行终止。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主要对工商企业或其他各类机构和团体发放贷款,一般不对个人消费支出提供资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商业银行所以大规模开办消费贷款业务,主要原因在于:
①金融业竞争日益激烈,为谋求发展,商业银行需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②战后西方经济发展比较稳定,个人有比较可靠的货币收入。
③日益增多的各类征信机构的出现,使银行可以较低的成本了解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保证贷款的安全。
④西方国家居民为避免通贷膨胀影响,也乐于利用消费贷款。消费贷款的迅速发展,对于推销产品、促进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消费贷款依不同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从偿还期看,可分为一次偿还贷款和分次偿还贷款; 从银行与消费者的借贷关系看,可分为直接贷款与间接贷款; 依据贷款的用途,又分为汽车贷款、住宅贷款、住宅改良或修缮贷款、教育和学资贷款、小额生活贷款、度假和旅游贷款等。
消费贷是什么意思?2
消费金融不是指具体的某个网贷,传统消费金融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消费金融公司是指经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传统消费金融(consumer finance,英文简称CF)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无论从金融产品创新还是扩大内需角度看,消费金融试点都具有积极意义。在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适时地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是适应客观经济形势的趋势和需要的。从金融产品创新看,个人信贷业务是传统银行难以全面惠及的领域,建立专业化的个人消费金融系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居民个体。
消费金融公司是指经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拟试点设立的专业消费金融公司不吸收公众存款,在设立初期的资金来源主要为资本金,在规模扩大后可以申请发债或向银行借款。此类专业公司具有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贷款期限短等独特优势。
消费金融公司的注册门槛为3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兑换货币,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主要包括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及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信贷资产转让及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等。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主要包括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及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前者通过经销商发放,后者直接向借款人发放。银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表示,设立消费金融公司这样一类新型金融机构,是促进中国经济从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的需要。
消费贷是什么意思?3
5月金融数据如预期中回暖。据央行6月10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89万亿元,为历史同期新高,个人房贷、消费贷数据也在5月“转正”,不过企业贷款中票据仍占了近“半壁江山”,结构欠佳。
“降息”、加大信贷投放等政策密集落地,5月信贷增量创同期新高
央行数据显示,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7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8399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1.89万亿元,同比多增3920亿元。据Wind统计,5月信贷增量为历史同期最高。
数据回暖在市场预期中。一方面,在5月最新报价中,5年期以上LPR(市场贷款报价利率)大幅下行了15个基点,彼时就有业内人士表示“对5月的信贷数据应无需盲目悲观了”。
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表示,融资需求是贷款利率的函数,银行给予借款人的贷款利率低一些,便能激发出更多一些的融资需求。当前银行的贷款基本参考LPR定价,所以5年期以上LPR的大幅下行无疑有利于激发出新的信贷需求,从而稳定信贷总量。
另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贷款投放力度的政策在5月密集落地。在5月23日国常会部署“稳经济33条举措”后,金融监管部门一天召开了两个有关信贷形势的会议,强调金融机构要全力以赴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贝壳财经记者从一家上市地方银行获得的一份表格显示,监管要求该行对应国常会“稳经济33条举措”及此前发布的“金融23条”等政策,列出工作目标、目前指标量化情况、拟采取的措施、年末目标等。“就是要非常具体的执行计划,确保政策执行到位。”该行信贷部人士称。
个人房贷消费贷数据“转正”,企业贷款结构仍然欠佳
除了政策加码,市场需求也随着疫情影响消退有所复苏。记者注意到,5月个人房贷、消费贷数据“转正”,住户部门短期贷款增加184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047亿元。而4月时住户部门住房贷款为减少605亿元、消费贷款减少1044亿元。
“短期贷款增加1840亿元,比去年同期小幅多增34亿元,反映出疫情对消费的制约缓解,消费贷款有所恢复。中长期贷款增加1047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3379亿元,说明购房需求仍然偏弱。”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称。浙商证券表示,居民中长贷主要受地产销售继续承压影响,5月百强房企单月操盘金额同比下降59%,增速较4月基本持平。
5月企(事)业单位贷款整体也加快增长,增加1.53万亿元,同比多增7291亿元,不过结构仍不理想。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64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551亿元,票据融资增加7129亿元。可以看出,票据仍是新增信贷的主力,4月时票据融资就增加了5148亿元,当月企业短期贷款为减少1948亿元。
票据有着“信贷调节器”之称,记者注意到,今年5月下旬,7天、1个月期限的票据利率再度逼近0,临近5月底时回升到1%以上。“票据转贴现利率在低位徘徊,通常是信贷投放不佳的信号,不过5月最后两个交易日,票据利率回升至1.3%左右,所以银行可能在月底加大了贷款投放力度。”中信证券分析称。
需继续关注稳经济政策效果,大力提振有效需求
5月数据出现回暖,后续会如何?
温彬认为,整体上看,本月金融数据表明,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效果显现,但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不够理想,说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然偏弱。下一阶段,要进一步落实好一揽子稳增长政策要求,大力提振有效需求,优化信贷结构,着力推动中长期信贷增长,加快改善预期,提振信心,促进经济尽快企稳回升,运行在合理区间。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相对乐观,他表示,伴随疫情影响逐步消退,经济最差阶段已经过去。除了持续降成本激发需求外,积极挖新项目储备、促消费、稳地产等需求措施已在路上,后续仍需跟踪扩大有效投资等措施效果显现。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程维妙 编辑岳彩周 校对 张彦君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消费贷是什么意思?":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709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