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存贷款基准利率?怎么计算出来的?,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海外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存贷款基准利率通俗解释1
存贷款基准利率是央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商业银行给存款的指导性利率,是央行用于调节社会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转的货币政策之一。 商业银行会根据这个基准利率制定存款利率的组合。提高基准利率意味着收缩信贷,降低社会流动性,提高信贷成本,缓和经济发展速度。反之亦然。
拓展资料:
基准利率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市场化。这是显而易见的,基准利率必须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而且不仅反映实际市场供求状况,还要反映市场对未来的预期;
基础性。基准利率在利率体系、金融产品价格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它与其他金融市场的利率或金融资产的价格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传递性。基准利率所反映的市场信号,或者中央银行通过基准利率所发出的调控信号,能有效地传递到其他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价格上。
最适合利率
中国基准利率——国债利率(具体地讲是国债二级市场的收益率)最适合充当基准利率。
从一般国际经验看,只有结构合理、信誉高、流动性强的金融产品的利率,才能作为基准利率。在我国已经市场化的几种利率中,国债利率(具体地讲是国债二级市场的收益率)最适合充当基准利率。
第一,国债的信誉最高。国债是中央政府以其征税权为担保而发行的债务,只要不发生政治危机,国债几乎是没有风险的。所以,国债在所有金融产品中信誉最高、风险最低,被誉为“金边债券”。无论在投资实践中,还是在理论分析中,要选择无风险利率,非国债利率莫属。
第二,国债市场是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最佳结合点,进入流通市场的国债成为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金融产品,与各类金融产品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所以,选择国债利率作为基准利率,满足基准利率的基础性要求,能有效地传递市场信号和调控信号。
第三,国债发行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发行方式的市场化,国债期限品种结构的多样化,使国债在质和量上都有了突破;同时,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形成,国债二级市场交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国债流动性明显增强。国债市场的发展使国债利率的市场影响力在不断上升,金融机构在国债发行市场的投标、一般投资者的投资决策,都会考虑国债二级市场的收益率。国债利率已自然而然地充当起基准利率的角色。
存贷款基准利率通俗解释2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2条第2项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二)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的金额与存入或贷出金额的比率,由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我国的利率分三种:第一,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即基准利率,又称法定利率;第二,商业银行对企业和个人的存、贷款利率,称为商业银行利率;第三,金融市场的利率,称为市场利率。其中,基准利率是核心,它在整个金融市场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作用,它的变化决定了其他各种利率的变化。
基准利率是我国中央银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制定基准利率的依据只能是货币政策目标。当政策目标重点发生变化时,利率作为政策工具也应随之变化。不同的利率水平体现不同的政策要求,当政策重点放在稳定货币时,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就应该适时调高,以抑制过热的需求;相反,则应该适时调低。
昨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自9月15日央行4年来首次宣布下调贷款基准利率以来,央行在短短一个半月时间内已经三次宣布下调利率。这样的动作前所未有。
此次从10月30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下调至3.60%,下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6.93%下调至6.66%,下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
存贷款基准利率通俗解释3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彭 妍
继国有银行、部分股份制银行下调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后,近期多家中小银行也开始加入存款利率下调“阵营”。
《证券日报》记者近日从杭州、苏州等地区的多家银行网点了解到,部分中小银行已经开始不同程度地下调普通定期存款利率,其中,3年期、5年期的利率下调幅度普遍在10个BP(基点)至25个BP。
在分析人士看来,存款利率下降有利于降低负债端成本、改善息差,预计后续会有更多中小银行调降存款利率。
多家中小银行
下调存款利率
5月23日,《证券日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部分地区的中小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均有所变动。其中,有的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下降幅度高达25个BP。
杭州地区某城商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幅度根据起存金额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下调幅度最高可达15个BP。具体来看,起存金额在5万元以下的定期存款,利率已从3.08%降至3%,起存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定期存款,利率已从3.3%降至3.15%。另外,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了25个BP,目前已从3.25%降至3%。
另一家城商行的工作人员也透露,目前该行2年期的定期存款下调了10个BP,为2.6%。
记者了解到,4月下旬,多家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先行下调普通定期存款利率10个BP。其中,部分国有大行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至3.15%。相比国有大行,部分中小银行近期下调幅度较大。
谈及中小银行相继下调存款利率的原因,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原晓惠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多家银行下调利率主要是受利率市场化、监管政策引导、银行优化自身资产负债结构等多方面合力的结果。目前银行整体负债压力较大,部分中小银行面临较高的负债成本。近年来,我国存款市场竞争较为激烈,部分银行为盲目追求规模而高息揽储,存款市场面临“坏银行定价”问题,存款利率下调是有序维护存款市场秩序、助力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存款利率下降有利于降低负债成本、支撑银行息差。
对银行而言,短期来看,监管引导存款利率下调,有利于缓解银行负债成本;长期来看,在失去高息揽储后,对中小银行影响较大。
对此,原晓惠表示,中小银行要积极应对存款市场竞争压力,一方面坚持长期稳健发展,加强风险管理和合规建设,把握业务线上化转型趋势,优化产品服务模式;另一方面要积极“开源”,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等融资渠道,优化银行资产负债结构。
存款利率下行
已是大势所趋
商业银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与政策引导或不无关系。事实上,金融监管部门曾多次强调,将引导存款利率的下降,进而引导银行贷款利率持续下行,服务实体经济。
去年6月份,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优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形成方式,由存款基准利率乘以一定倍数形成,改为加上一定基点确定。今年5月9日,央行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2022年4月份,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
对于后续存款利率的走势,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结合最新政策导向看,未来存款利率将不再参考存款基准利率,而是要参考债券市场利率和贷款市场利率,实现银行贷款端利率和存款端利率的联动。这也意味着,后续银行存款将锚定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1年期LPR进行定价。在经济稳增长的背景下,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1年期LPR保持低位甚至下调是大概率事件,也就是说,在货币政策转向之前,存款利率整体下行已是大势所趋。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近期政策导向的影响之下,下调存款利率对中小银行来说有助于稳定其存款成本、优化存款期限结构,并且这种负债端业务的调整将进一步传导至资产端,为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负担、保持银行业机构的合理净息差打下坚实根基,预计会有更多中小银行陆续跟进。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存贷款基准利率通俗解释":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681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