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村串户,结合实际需求,送“对”的贷款产品。
“潘,你又来了。到屋里坐坐,我去沏茶。”3月中旬,从金寨县城开车到大湾村要一个多小时。记者跟随农行金寨县支行副行长潘新走进村民张琦的家中。
门外穿着浅蓝色旗袍的张琦不慌不忙。他把杯子里的红茶洗干净后,倒满水,坐下来解释:“我以前在上海做大理石生意,村里发展了茶产业。村民信任我,投票选我当家乡合作社的负责人。2012年回村后,他带领村民开发荒山种茶,还带头开起了农家乐。后来租了近200亩茶园。没有资金,很难支付租金。”困难的时候,张琪想到了经常上门的潘潇。“我经常在村里看到这个县的小伙子,经常来我家问采茶的事。我打算租几天地,他就带着‘乡村振兴贷款’来了。”
潘新曾是中国农业银行金寨县支行的信贷员。走在大湾村,几乎没有村民不认识他。2015年,该支行与花石乡大湾村成立联合党支部,共建大湾村扶贫,尽快为村民送去信贷服务,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但是农民几乎没有理财意识,最初的路走得并不顺利。潘新回忆说:“许多村民缺乏资金,但他们十有八九不买。有时候刚推出贷款就有人不耐烦,甚至炮轰人。”在走访中,潘新逐渐认识到,农村有自己的特点,每个村的农户从事的业务不同,生产经营水平不同,实际资金需求也不同。因此,需要量身定制贷款产品,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精准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贷款”是农行金寨县支行精准放贷的样本之一。
“与传统银行贷款产品不同,乡村振兴贷款提供上门服务。潘潇等人拿着平板电脑记录相关信息。查完信用情况,一笔10万的贷款很快就到了,用了就不算了。非常适合我们的应用。”张琦告诉记者,不仅申请贷款方便,利息也低。“一年贷款10万,利息只有4000元”。
农行安徽省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安徽特色资源,创新制定了山茶油贷、花椒贷、酥梨贷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方案;针对贷款运作模式,开发扶贫快贷、助商脱贫贷、农权脱贫贷等系列产品。
产品创新需要立足农村实际,农村实际离不开一线信贷工作者。“你去村里,农民的狗对你摇尾巴,而不是对你叫,这就成功了一半。”潘新在这座城市长大,几年来,“这里最笨的狗也知道自己”。放眼全省,无数像潘潇这样的信贷员正在用脚步丈量山路,让金融“活水”流向农民,支持他们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信贷变黄金,支持农民发展,防控信贷风险。
在与潘新的聊天中,记者发现他不仅对信贷知识了如指掌,对当地的产业发展也了如指掌,就连村里的父母也知道一些。
潘新解释说,虽然一些农民获得了贷款,但他们不清楚如何发展自己的产业,以及应对哪些风险。比如大湾村发展茶旅结合,有的村民借钱开农家乐,盖民房,但不知道怎么吸引客源。所以作为一个农村信贷员,一定要什么都懂,这样才能帮助农民增收。"如果他们的收入增长得不到保证,银行将面临坏账的风险."为了防控贷款风险,潘新处处重视,既要努力充分利用贷款,又要确保贷款能够获得和收回。
业内人士表示,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在信贷服务上风险大,利润低。支持农民发展,防控信贷风险,必须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好办法。为此,我省积极推进“信用村”建设。
“去年我向银行申请了10万元的信用贷款,扩大养殖规模,现在已经达到1200只了。”戴是蒙城县戴窑村的养猪大户。因为缺乏资金,他没有扩大养殖规模。“我之前不理解,后来银行来村里建‘信贷村’。他们都知道我们的信贷更方便。现在生猪养殖规模上来了,村里不少贫困户都被雇了工。希望大家都好起来。”
农行蒙城支行在向镇政府批量获取农户种植养殖信息和行为信息的基础上,组建了7个信息采集小组,配合村委会到农户家中进行信息采集。在戴窑村共收集了1012个农户的信息,评估了299个AAA信用用户、397个AA信用用户和77个A信用用户。据了解,引用评级结果进行批量授信、网上审批、回收授信,可缩短平均放款时间,促进金融服务下沉,有效解决农村地区贷款难、贷款贵、手续复杂等问题。
同时,贷款资金采取“闭环管理”。“我常年在昆山工作,妈妈住在家里的三层楼里。在蝙蝠茶旅公司的支持下,我们把4个标间改造成了客房,装修标准由公司定,游客也由他们介绍。”大湾村村民王大培说。去年3月,引进龙头企业入村,银行给企业贷款,促进了当地农民发展茶产业和旅游,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有效防控了信贷风险。
优化环境,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为乡村振兴“放贷”。
“金融服务在扶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乡村振兴可能对金融的需求更多,要求更高。吸引人才回乡发展产业,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金寨县大湾村党支部书记何家志说。
近年来,我省现代农业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实现了乡村振兴的良好开局。没有资金支持,就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数据显示,截至2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1.65万亿元,同比增长14.88%,比去年同期提高2.53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555亿元,同比多增52亿元。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一些农村地区仍是金融服务的“低地”:信息不畅,观念不新,推广不易;小额贷款居多,单笔贷款人力物力成本高,利润薄;农业往往靠天吃饭,农民收入不稳定,农民无抵押无担保,贷款风险也高。你靠什么来填补这些“洼地”?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继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从全面加强农业信贷支持、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进一步发挥保险业服务农村产业发展的作用等多个角度进行顶层设计,为金融更好地服务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有业内人士指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应遵循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符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创新增信与风险分担机制,创新金融产品,扩大农村资产抵押担保融资范围,充分发挥“信贷+担保”、“信贷+保险”的风险分担作用。推动现有支农再贷款、扶贫再贷款等专项优惠政策发挥作用,对符合一定条件的支农贷款利息免征增值税,落实贷款增量奖励和补贴政策,合理降低资金成本。同时,推进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加大对信用违约的惩戒力度,不断优化农村金融环境。
前不久,我省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全省金融改革创新,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改革,助力打造全面乡村振兴安徽模式,要求各金融机构深刻认识涉农工作的重要性, 新的发展阶段的农村和农民,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信贷资源向乡村振兴领域倾斜; 加大再贷款和再贴现支持力度,将优惠利率政策有效传导到农业经济主体,切实降低农业融资成本。
“我的民宿就建在马宗岭脚下。现在有10个房间,可以接待十几张桌子。没有银行借给我的那十万块钱,它也能发展得这么好。”大湾村村民王玉洁笑着说,也希望更多的金融活水能更顺畅、更高效地流向更广阔的农村,滋润千家万户。
来源:安徽日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农村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方式有哪些":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7750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