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山检察院
地铁商铺,贷款买房,产品推广...相信很多人都接到过这样的电话。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我们的个人信息传播速度超乎想象,一些不法分子也搭上了信息快车,动起歪脑筋,通过买卖公民个人信息非法牟利!
男子戴某利用其房产中介工作之便,买卖客户信息9.6万余条,非法获利37万余元。日前,金山区检察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戴某提起公诉。
动动手指就能赚钱。房产中介求“副业”
2015年5月,一男子向从事房产中介工作的戴推荐了其公司自主开发的一款房产中介APP。听到APP下载,上传房屋、客户信息等数据后,可以获得返利。兴奋不已的戴下载了APP,按照工作人员说的注册了账号。
随后,戴按照APP要求的格式上传了几条房源信息。没多久,戴就收到了对方承诺的返利。
“动动手指就能赚钱。如果你把这些客户信息都上传了,你肯定会赚很多钱。”迷恋金钱的戴开始将手中的客户信息大量上传到房产中介APP上。
泄露“黑心”中介金融粉丝信息9.6万余条。
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戴某利用房产中介不断出售手中的客户信息,包括待售和待出租房屋的具体地址、小区名称、面积、价格、业主联系电话等。
2016年8月从房地产公司离职后,没有客户信息来源的戴毫不犹豫地从各大网站收集大量信息,然后整合到APP中。截至2017年9月,戴共上传公民个人信息9.6万余条,从中非法获利37万余元。
2017年10月,公安机关发现网民可以通过付费的方式在某房产中介APP上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为逃避审查义务,该APP创始人柯某某以返利的方式直接从房产中介处购买房源信息,然后在网站上以包月的价格打包出售,谋取私利。不久后,犯罪嫌疑人柯某某被金山区检察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提起公诉。在这个案例中,戴是使用该应用程序上传客户信息的房地产经纪人之一。
随后民警紧随其后,将犯罪嫌疑人戴某抓获。到案后,他对上传大量房屋所有人个人信息,并通过中介工作非法获利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日前,金山区检察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戴某提起公诉。检察机关认为,被告人戴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情节特别严重。他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第253条的规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案中,戴利用其房产中介的工作之便,出售客户信息牟利。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必然会使被泄露者受到电话、短信等骚扰。,更严重的是,可能为犯罪分子实施盗窃、诈骗等犯罪埋下伏笔。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无疑破坏了社会的信任平衡。
检察官在此提醒,一个公民的个人信息是属于他的。犯罪分子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或者违背公民真实意愿获取信息,或者无权知道公民个人信息的,都属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民一旦发现个人信息泄露,应勇敢及时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案例来源:韩梅
稿件及编辑金建轩
制片人沈冰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什么叫倒卖客户信息,房地产公司倒卖客户信息":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7739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