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集团所欠的巨额债务达到2.4374万亿,足以在世界各国GDP排名中排进前50,真正做到了“债可敌国”。很多人很好奇恒大怎么能借这么多钱。是监管不到位,还是其他原因?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恒大欠下的债务并不都来自银行。实际上银行给恒大的贷款是3000亿左右。其余负债中,供应商负债约9000亿,商业票据约2000亿。此外,它还包括各种形式的非银行贷款,如信托、资产管理和小额信贷。
在中国的借贷文化中,借钱的行为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修灵、打基础、祭祀、封神。大多数人觉得很难达到“练气”的阶段,对借钱有罪恶感,急于还清。少数人能做到“筑基”。虽然他们对借钱有罪恶感,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借贷行为。很少有人能“结婚”,借钱不觉得愧疚,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本尊”级别的人,把借钱当礼物,借贷技巧高超,几乎是不利的。
恒大集团创始人许家印在借钱的道路上达到了“本尊”的境界。他的第一桶金来自1998年的一个项目——“金碧花园”。当时亚洲正经历金融危机,市场萧条。许家印提出了分期开发的方案,用500万买下一部分项目,其余分期付款。这在当时的中国市场是相当创新的。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中国金融领域的开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很多今天看起来很初级的金融操作在当时就是创新的。恒大集团的巨额债务和许家印的财务运作,既反映了个人的经营策略,也反映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
恒大集团的巨额债务高达2.4374万亿元,足以在全球GDP排名中跻身前50。这就引发了恒大如何能借到如此巨额资金的疑问,是否涉及监管不力或其他原因成为热门话题。
事实上,恒大的债务并不都来自银行。银行贷款约3000亿,其余包括供应商负债约9000亿,商业票据约2000亿,以及信托、资管、小额贷款等非银行贷款。
恒大的贷款策略在中国金融市场具有开创性。1998年,许家印以相对较小的投资,通过分期付款和土地抵押成功开发了“金碧花园”项目,并迅速回笼资金投入新项目。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金融市场发生了变化,银行开始收紧对房地产的贷款。此时,许家印开始寻找新的融资渠道,转向信托产品和房地产基金。与此同时,中国金融市场出现了新的变化,如信托产品和房地产基金的兴起。
信托公司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大规模放贷的格局。与传统银行不同,信托公司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大额融资渠道。在银行的融资需求和房地产公司的资金需求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金融运作模式:银行通过购买信托产品间接向房地产公司提供贷款,既规避了直接贷款的风险,又满足了资金需求。
这种操作被称为“影子银行”,对我国金融市场影响很大。人们对银行的天然信任,加上高投资回报率,使得这种模式迅速流行起来,成为房地产公司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
恒大集团贷款策略和金融市场的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中国金融市场的成熟和复杂,也显示了市场经济中金融创新和监管之间的微妙平衡。
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上,银行通过信托公司间接贷款给房地产公司是一种常见的做法。比如储户在银行买了年收益5%的理财产品,银行可以通过信托公司把钱转给房地产公司,利率高达24%。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中间环节,信托公司赚得盆满钵满,银行也从中获得丰厚利润。
虽然追求高利润是金融资本的本性,但这种做法也反映了中国金融市场在开放过程中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这不是让人反对金融市场,而是展示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从2008年到2012年,各种信托产品和房地产基金在市场上疯狂增长。对于恒大集团创始人许家印来说,虽然融资成本增加了,但比起过去向银行贷款的困难,还是方便多了。在此期间,许家印在大量信托公司的资金支持下,同时开发了多个房地产,即使面临高达24%的贷款利率,也是可以承受的。
然而,政府高度警惕影子银行的风险,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种监管套利。特别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中国政府对金融风险变得更加敏感。因此,2013年银监会出台政策,限制银行理财资金购买非标信托产品的比例,以控制金融风险。
虽然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利润有所保留,但由于融资成本高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并不妨碍金融机构在规定范围内追求利润。虽然监管层对影子银行的打击导致市场资金短缺,但恒大在金融市场的运营能力达到了新的高度,进入了更高层次的“结丹”阶段。
中国金融市场同步进入下一阶段:民间金融崛起!
在银行理财资金有限的阶段,很多信托公司开始将目光转向市场上的直接融资。它们不再只是作为银行资金的渠道,而是直接吸引储户或投资者。信托公司推出的“集合信托”产品,面向高净值客户募集资金,提供远高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当时理财行业的主要任务是销售信托产品。大多数理财公司都是通过销售信托产品来积累资金和客户资源。另一方面,在民间金融市场,许家印不仅单纯销售理财产品,还推出更多高端的“永续债”。
“永续债”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债务,没有明确的期限。债权人只能在企业破产重整时要求偿还本金。这个理财产品有独特的特点,可以美化财务报表。在香港上市公司的会计准则中,永续债券可以计入权益,从而降低负债率,增加现金流。
2013年,恒大集团发行了规模高达250亿的永续债,成为业内发行规模最大的一次。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恒大永续债的规模不断增加。2014年至2016年,永续债在恒大资本运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许家印向认购者承诺10%至12%的利润,投资盈亏全部由恒大承担。
因此,许家印在业内被称为“许教授”。打着恒大的牌子,许家印的永续债成为了吸收资金的有力工具。截至2016年底,永续债项目金额达到1129.4亿元。许家印非常清楚永续债的成功取决于他的声誉,于是他开始了一系列的“造神”运动。
2012年,许家印因为一次皮带事件被全民熟知,随后强势进军中国足球领域,并采取了一个直接有效的策略——大举投资。在金融界,有一个奇妙的现象:你越富有,越多人愿意借钱给你。许家印意识到,如果他想向全国人民借钱,他必须让所有人相信他是一个小康之人。
2013年,恒大足球俱乐部首次夺得亚洲冠军杯,2015年再次夺冠,成为继日本队浦和红钻之后第二支成功卫冕的亚洲球队。恒大足球的成功不仅让全国球迷疯狂,也给许家印身上的“造神”运动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这期间,许家印的借钱之路更加顺畅,恒大的项目开发也如火如荼。2016年,恒大超越万科,成为楼市涨价去库存背景下的中国第一房企。
2016年8月29日,中国恒大股价攀升至每股25.5港元,较年初的每股4.95港元涨幅超过400%。“造神”固然重要,但成为“真神”更为关键。2016年6月,恒大实际上提前偿还了“永续债”,永远无法偿还。这一动作不仅表明了许家印对资本市场的郑重承诺,也证明了他的资金实力和信誉。
在民间金融市场,诚信的价值远远超过黄金。许家印通过偿还永续债展现了自己的财务诚信,这无疑为他赢得了金融市场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恒大老总许家印欠多少钱,恒大许家印还债5700亿":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7594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