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渤海银行现状分析,渤海银行怎么了?

渤海银行现状分析,渤海银行怎么了?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在全面服务实体经济的道路上,渤海银行通过多年的探索创新,实现了数字化转型的质变,不仅为自身发展找到了新的增长曲线,也逐渐走向了价值创造的深水区。

随着经济的逐步回暖,银行信贷迎来了“开门红”。近期有银行透露,得益于企业需求上升,已如期完成信贷计划,好于去年同期。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新增4.9万亿元,创下单月新高。

在信贷投放规模增长的背后,我们需要看到,在保证总量有效增长的同时,也要将信贷资源“精准滴灌”到实体经济急需的领域,即追求信贷投放质量的突破。

此前,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实体经济为中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时也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聚焦实体经济,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高质量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金融,二十世纪为金融践行服务实体经济、促进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使命指明了方向。”渤海银行行长曲宏志不久前发表公开讲话,不仅指出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共生关系,而且阐述了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也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随着我国金融业加速回归实体经济,在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新时代,商业银行应如何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

将自身发展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最终促进经济质量的有效提升和数量的合理增长,已成为近年来许多商业银行的共同选择。其中,渤海银行(09668.HK)经过多年深耕沉淀,逐步探索出一条数字化生态银行转型之路。

战略转型、业务重塑、巩固基础、构筑壁垒...在通往价值银行的路上,渤海银行一直向上成长。1月30日,国际权威评级机构标普全球评级发布报告称,渤海银行长期主体信用等级应为BBB-,短期主体信用等级为A-3。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渤海银行连续第三年获得上述投资级评级。

业内人士指出,上述评级结果表明市场对渤海银行业务发展的认可,并长期看好。从追求量的增长到寻求质的突破。可见,面对机遇和挑战,渤海银行始终保持初心,全力打造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终不仅为自身发展找到了新的增长曲线,也逐渐走向了价值创造的深水区。

服务实体重拳出击:提质增效

2022年以来,中国采取多种措施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全力稳定经济增长和市场主体。中国人民银行已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金融血脉的畅通,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此背景下,银行业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如何支持实体经济的自身转型发展和探索备受市场关注。

2022年11月,广州爆发疫情,企业、银行员工面临在家无法出门等客观困难。对此,渤海银行广州分行迎难而上,以最快的速度回应了客户的诉求。不到一天,就成功为一家地方国家级专业化新型巨型消防车生产企业推出在线履约担保业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能够如此快速反应,主要得益于渤海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打下的坚实基础。据悉,面对2022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渤海银行将全力支持“专精创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帮助企业复工复产,首次梳理电子保函业务流程。同时,通过数字化信息处理,做出准确的目标客户名单,并在各分行快速复制推广,加快了业务落地,加强了业务储备。

不仅如此,为了帮助小微企业“爬坡过坎”,渤海银行整合产业链、用户圈等业务模式,依托征信数据、工商数据、司法数据等大数据信息,对企业进行风险画像,实现快速审批。如该行与某跨境电商合作“跨境运费贷”,与某农牧龙头企业合作“经营商户贷”,实现了普惠客户大众化发展、专业化经营的特色发展模式。

众所周知,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实体经济的发展重点在制造业,难点也在制造业。在这方面,渤海银行也有自己的思考和探索。

据渤海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支持实体制造业方面,一方面,渤海银行继续为制造业升级发展提供融资支持,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合理配置中长期制造业信贷资源,努力提高中长期制造业贷款占比,优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产业。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央行对制造业、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设备更新改造的再贷款政策,细化政策实施措施,明确实施路径;同时,组织分公司做好相应的项目储备,将营销和客户拓展重点放在高端制造业、服务业、交通物流等领域。

优异的成绩与渤海银行重视服务实体经济密切相关。在《2021-2025年发展战略规划》中,该行明确指出,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公司银行业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信贷资源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对接,助力传统产业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创业企业。

围绕上述目标,渤海银行通过加快转型发展,创新金融服务,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积极贡献“渤海”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渤海银行正在不断加大网点建设,扩大服务半径。中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渤海银行已进驻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5个副省级城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覆盖全国65个重点城市,设立36家一级分行、33家二级分行、211家支行、24家社区小微支行,正式开业分行共计304家。

显然,作为最年轻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渤海银行立足发展新阶段,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有效性,用金融“血液”滋养实体经济的“肌体”,最终实现实体经济的稳健和自身的发展。

夯实数字基础:实践与展望未来

“人生如滚雪球。最重要的是找到湿雪和长坡。”股神巴菲特的话被粉丝总结为“坡长雪厚”,意思是公司领域发展空巨大,自身业务能力足够强。

对于渤海银行来说,现在站在服务实体的“长坡”上,也看到了保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更深层内涵:即植根实体经济,实现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生态,让实体经济活起来,为其提供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渤海银行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一把手”工程和全行转型战略进行整体、系统的规划。2021年,成立战略推进与技术改造工程(简称“蓝海工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通过建立全行组织架构,打破部门壁垒,统筹全行资源。

战略的落地依赖于有效的实践。在渤海银行与某乳企打造现代乳业的合作链条中,是结合渤海银行小额快贷和流动资金贷款业务特点设计的“1+N”批量拓展业务方案。渤海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将借款人的奶牛养殖经验、牧场资质转化为数字化准入条件,提供快速、便捷、规范的金融服务,最终帮助农牧民、产业人员增加就业、致富。

在农村普惠金融数字化应用方面,渤海银行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将普惠金融产品嵌入农业应用场景,解决农村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问题。

如渤海银行与当地政府联手打造线上一站式“博农贷”产品,为农民提供土地收益权担保贷款。背后的商业思路是通过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划定地块边界,同时将土地质押证书数字化,然后农民可以通过手机完成在线申请。这样的数字化创新,终于突破了物理网点的限制,延伸了金融服务的触角,把普惠金融送到了“田间地头”。

以上只是渤海银行通过数字化赋能实体经济的一个缩影。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改变,除了直观的扩张,还有更深层次的质量提升。而这离不开有关方面的合作和共建。

曲宏志强调,金融服务是供给的升级,要加强自身渠道建设,搭建联动的生态平台。从“寄生依赖、嵌入”发展到“共生、共建、自建融合”,从互联网等生态伙伴的寄生形态发展到嵌入数字平台的自身产品和服务的融合,发展成为与生态伙伴共建或自建、资源共享、有机合作的融合模式。

对此,渤海银行的做法是:通过生态场景建设,开拓与公司客户合作新思路,从追求自身利益向利益共同体转变,通过产品和服务的相互嵌入加强联动,围绕双方跨客户群体打造生态,实现资源共享、场景共建、价值提升、融合共赢,充分发挥银行作为社会经济重要节点的纽带作用,放大价值创造能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欲流远者,必掘其泉。”金融是经济的缩影,两者同涨同跌。如果实体经济不能健康发展,金融业的运行必然不稳定,银行的发展也会成为无源之水。

可见,在服务实体经济的漫漫长路上,渤海银行通过多年的探索创新,实现了数字化转型的质变,逐步完成了向价值创造型银行的转型。(渤海银行南昌分行供稿)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渤海银行现状分析,渤海银行怎么了?":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7485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