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逐渐开始形成废品回收的传统产业。改革开放后,随着电子电器产业的快速发展,贵屿镇成为全国较早、规模较大的废旧电子电器拆解基地。拆解产生的废气废水直接排放,固体废弃物直接堆放甚至焚烧,已经逐渐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威胁到当地居民的健康。
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
痛定思痛,贵屿镇各级党委、政府决心以“先断源,后修复”为核心,以“疏堵结合”为基本思路,主动作为,彻底清除贵屿镇非法拆解电子垃圾,改善环境质量,加强执法监管,强化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坚决严厉开展电子垃圾拆解行业整治,积极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和
电子垃圾拆解商统一入园,规范生产和交易,促进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对所有污染行为落实领导责任,加强环境整治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广东省领导多次批示,并亲临现场检查督导。市、区、镇成立了环境污染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分管,定期有针对性地到贵屿镇检查督促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整治工作顺利快速开展。加强巡查和打击。区委区政府成立联合打击组、联合查缉组、贵屿环保分局和环保警察中队,镇政府成立环境执法队,加强与司法部门联系,坚决打击环境污染行为。加强乡村的整治力度。区委区政府抽调26个区、部门的100多人组成26个驻村工作组,与镇上挂钩,联系各村工作组,指导、督促、配合村里开展各项整治工作。加强问责。为狠抓责任落实,推动环境整治工作开展,区委区政府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的责任;同时,按照上级要求,对工作滞后的村(居)限期整改,并加大督查问责力度,促进环境综合整治。
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
做好贵屿预防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持续营造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组织健康讲座、环保知识和法制宣传,在镇内主要路口、村庄人员密集场所张贴、悬挂横幅,通过区镇有线电视台、镇宣传车广泛持续宣传政府发布的相关通知和优惠措施。制定应急预案,防止群体性事件。组织制定应急预案,防范电子废物污染综合整治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建立健全市、区、镇三级应急机制,做好妥善处置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的各项准备。安排拆解员工跳槽。当地政府认真落实以转业为主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资源政策和劳动保障政策,设立转业专项资金,为转业人员提供税收减免、小额担保贷款、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等再就业资金扶持政策。鼓励发展电子废物拆解相关产业,引导和推动针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加大对有实力企业的引导和扶持,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
朝阳区镇村工作组全力配合,严厉打击贵屿镇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固体废物等各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疏堵结合,大力实施拆解企业综合整治。“堵”就是坚决打击非法源头和非法拆解电子垃圾。以区联合打击组、贵屿环保局、环境执法队为主要打击力量,区、镇、村工作组全力配合,从严从快打击各种环境污染行为。据统计,2012年至2015年,共取缔电子废物拆解户2469家,拆除排气烟囱、气罩3245套,侦破环境违法刑事案件1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2人,行政拘留22人,查获“三酸”约63吨,查获非法物品624吨。“疏”即制定贵屿镇电子废弃物拆解处理行业的规范要求,主要在资源回收率、能源利用、技术装备、废弃物来源和去向、污染防治、职业安全卫生等方面制定标准和要求,以指导贵屿镇电子废弃物拆解处理行业的全面规范。
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
加快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园区投入使用后,贵屿镇不断完善园区管理,认真落实朝阳区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运营管理五统一环境监管制度要求,在统一规划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统一运营、污染治理、监管等工作。积极招商引资,加快转型升级,引进技术先进、资金实力强的企业,开展合作建设和业务拓展,优势互补,借势实现园区环保设施升级改造、一般车间建设投资、污染治理设施配套、环保设施运营管理。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和专家团队攻克技术难关,重建贵屿镇拆解业现有工艺流程,逐步实行封闭式、自动化生产。目前园区内的电子拆解企业主要有人工拆解、塑料造粒、烘干。有80家企业,约3500名员工。2016年至2018年,年产值分别为10.35亿元、17.5亿元、14.65亿元。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已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电器拆解特色产业聚集地、广东省循环化改造试点单位和“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样本。
加大投入,全面深入开展镇容镇貌整治。2012年以来,省、市、区三级共投入约10亿元,在贵屿镇开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环境修复示范工程。一是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落实运营主体单位。一期工程已于2013年底竣工投产。二是建立了覆盖全镇的标准化垃圾收运体系,建成了北林垃圾压缩中转站、贵屿垃圾压缩中转站。同时,建设了26个村垃圾收集点和一批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初步形成了“村收集、镇转运处理”的垃圾收集转运体系。三是结合“绿色家园”和“千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加快贵屿镇荣臻镇建设,拆除道路两侧违法建筑和悬挂物,清理占道堆放、占道经营、占道设点等行为,整治镇内临时垃圾场,及时清理河岸建筑垃圾,加强镇内绿化美化,建成并投入使用北林文化公园。第四,加快土壤修复和河流底泥环境修复示范工程。在汕头市生态环境局的支持下,科学、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土壤修复示范工程,完成了贵屿镇龙岗96亩农田、116亩堤防重金属污染典型土壤修复示范工程和北港河重污染河段底泥修复工程。
打破思想壁垒,改变思想认识,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贵屿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绿水青山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动员引导电子废物拆解户进入循环经济产业园统一生产交易,推动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实现发展模式平稳转变。其“疏堵结合”的做法有关。
打破思想壁垒,改变思想认识,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前提。在贵屿特殊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深刻认识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决摒弃一切不利于绿色发展的生产方式、一切损害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式、一切牺牲生态环境的增长方式,坚定走转型升级、绿色崛起之路。这是贵屿镇环境综合整治初见成效,产业发展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前提。坚持问题导向,摆脱“路径依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贵屿镇在充分吸取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一手抓铁腕,一手抓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这是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务实举措,也是有效推进此次整治工作的关键因素。树立系统思维,统筹资源整合,是推进工作的有效途径。在资金保障方面,通过积极争取上级政府部门支持、地方财政投入和引进合作伙伴投资,保证了充足的资金投入。在组织保障上,省市区镇联手治污。各级党委政府逐级下达“军令状”,层层落实主体责任,确保有人落实。在社会保障方面,工业污染整治与地方环境整治有效结合,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树立创新意识,探索新的产业体系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贵屿镇在推动电子垃圾拆解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积极聚焦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培育形成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集群,探索新型产业体系,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整理编辑:朝阳出版
来源:中国环境报。
图片来源:贵屿镇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推动绿色崛起,绿色崛起高质量发展":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7291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