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每次和别人聊起网络小贷的兴衰,我个人往往会以2017年10月趣店美股上市作为“分水岭”。
在“分水岭”之前,小贷行业发展了九年多,互联网为小贷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特别是一批公司居然做了跨区域放贷(2017年底才规范)。2016-2017年高峰期,网络现金贷业务让多家公司暴富,利润惊人,但也埋下了高利贷、暴力催收等一系列隐患。严重时甚至发展出“714高射炮”、“套路贷”、“裸贷”、暴利催收等恶性事件,直至借款人自杀。
2008年5月,银监会和央行联合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扩大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范围,各省相继出台相应管理办法,积极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
2015年5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点对点借贷的业务市场不断扩大。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也涉及建立点对点借贷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监管责任分工,落实监管责任,界定业务边界。
“分水岭”之后,监管针对现金贷乱象,对网络小贷发展的整治力度开始逐年加大。
2017年11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紧急文件《关于立即暂停设立网络小贷公司的通知》,要求各级小贷公司监管部门从即日起不得新设网络(互联网)小贷公司,禁止小贷公司跨区域经营。
2017年12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印发《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决定集中开展一段时间的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工作。
2019年《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的意见》出台后,也就是2019年10月21日以后,司法解释明确规定高息放贷构成非法经营罪。也就是说,如果向社会不特定多数人“发放”年利率超过36%的贷款,就可以认定为高利贷,触犯刑法,涉嫌非法经营罪——也就是要判刑。
2020年8月,之前使用的24%和36%两条红线也大幅降低。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网络小贷在LPR高达4倍的情况下,不得不再次降低利率。
2020年9月,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提出禁止使用贷款、贷审分离、规范催收和跨区域经营,限制包括网络小贷公司在内的小贷资金流向。
2020年11月,银监会、央行就《网络小贷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明确了监管制度、网络小贷业务准入机制、经营网络小贷业务的基本规则,并对机构跨区域展业、注册资本、风险控制等提出了要求。
从2017年底到现在,网络小贷监管一步一步收紧了5年,近期又加大了监管力度:近日,银监会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回复网友评论时,针对部分小贷公司网络小贷业务存在的问题,提出组织各地金融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和清理规范,全面叫停新设立的网络小贷机构。要求小贷公司根据借款人的收入水平、负债总额、资产状况、实际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金额和期限,使借款人的还款金额不超过其还款能力,防止诱导借款人过度借款。
重点,这里最严格的一句话是:全面叫停新成立的网络小额贷款机构。
第二,
十四年风风雨雨,大致节点梳理。下面说说这几年“快乐金融”与业内人士交流的感受和细节。
2017年“分水岭”之前,行业处于疯狂状态。据说全国有上千家现金贷平台,加上流量公司、催收公司、第三方公司,行业从业人员可能有上万人。在现金贷“钱越来越多”的那个年代,我在采访他们的时候,如果谈到合规话题,比如风险准备金,会有点尴尬,感觉不是他们的主意。
我一个同事引用一个现金贷老板的话说,太赚钱了,赚钱的速度太快了,根本没时间考虑合规的问题。
从2017年底开始,网络小贷迎来了监管风暴,所以整个2018年,我从现金贷经营者那里听到最多的就是如何转型。但那时候他们还在思考如何攀上趣店这样的互联网巨头来获取低成本的流量或者如何尽可能的获取低成本的资金。敏感的平台已经意识到,他们迟早会退出“高利率覆盖高风险”的道路,虽然当时年化50%以上的利率只是监管和舆论给出的底线,此后也没有更严重的法律后果。
但2019年下半年及以后,司法解释明确规定高息放贷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很多网络小贷平台的老板被抓后,很多从业者的聊天风格开始变成——“你是不是想逃跑?”
记得小撒律师曾经在一个活动上说过,问她会不会被抓的平台老板太多了,大家都很害怕,睡不好觉。
那段时间真的是这样:一是很多借贷平台的资金端都是P2P,P2P和非吸基本就差半步,分分钟被抓;第二,既然高利率匹配高风险,必然伴随着一些暴力催收手段,这就是“涉黑”。当时网贷平台老板被通缉;第三,高息放贷也构成非法经营罪。从当时很多平台的定罪情况来看,也有侵犯财产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等等。
此外,借款人也学坏了。趁着对平台不利的监管导向,预计部分平台将无法再开下去,于是开始想尽办法不还钱,甚至明目张胆的逃避浪费。所谓“能力借的钱,为什么要还?”导致现金贷坏账高。
那个阶段清盘的平台很多,走不下去了。头部平台纷纷转向借贷,扩大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成为行业趋势。还有一些平台,由于短期借款的现金贷模式玩不下去了,开始尝试做消费分期业务。此外,也有想改变生存方式的人。比如趣店一直在折腾汽车,奢侈品电商,进军儿童素质教育领域。但是,他们依然逃脱不了“上市就是高潮”、未来全是下坡路的命运。
2020年,这一年被业界称为网络小贷“最严监管年”。坦白说,最高4倍LPR的利率红线,本质上对于大部分玩家来说,商业模式难以为继,别无选择,只能退出。在这样的红线下能活下来的,估计也就只有拥有自己数据、场景、流量的互利网巨头,或者有地方大股东背景的小贷了。
据《今日北京商报》报道,自2020年以来,仅新发放了4张网络小贷牌照,分别是福州新浪网络小贷、山东郭盛小贷、深圳小赢小贷、山东荣跃网络小贷。前三家其实都是P2P转型,最后一家股东实力很强。最大股东是山东SASAC。
目前网络小贷的头部机构(已增资至50亿展业门槛)大多隶属于头部互联网公司。21世纪经济报道的梳理形式引用如下:
近日,银监会批复全面停止新设网络小额贷款机构,实际上是对网络小额贷款监管的进一步明确。《北京商报》今日援引易观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的观点称,全面叫停新设立的网络小额贷款机构,可视为近年来网络小额贷款整治的环节之一,旨在从源头上控制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进而通过其他整治工作推动网络小额贷款业务向更健康、更长远的方向发展。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网络小贷监管,步步趋严的这5年":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7090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