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邮储银行金融同业部总经理,邮储银行金融小知识

邮储银行金融同业部总经理,邮储银行金融小知识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世界上最美的是秋天,最美的秋色是收获。

当秋风吹到黔东南的山野,田野里满是秋色,万亩水稻结满了秋果。

农民“秋收万粒种子”的喜悦与邮储银行黔东南州分行助力“稳粮天下安”的愿景,在这一刻交汇交融,为丰收的“盛景”增添了一抹共同进步的色彩。

作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实践者,该行立足黔东南州实际,充分发挥产品和服务优势,投入信贷资金超100亿元,帮助黔东南州坚定不移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加快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强化农业支持,实现以金融之力保护当地“余粮满仓”,有效促进当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用“党建红”画出“收获金”

也是丰收的季节。在位于黔东南州西南部的丹寨县,“丰收金”和“党建红”两种颜色交相辉映,大放异彩,共同描绘出乡村振兴的时代色彩。

趁着天气好,丹寨县龙泉镇马寨村的村民们把打谷机开进翻滚的稻浪里,把稻穗变成了金黄色的米粒。农忙时节,关注农事的邮储银行黔东南州支行丹寨县支行送服务。银行的很多工作人员挽起袖子,卷起裤腿,张开双臂来帮忙。“银发农民”的笑声在希望的田野里荡漾。

邮储银行黔东南州支行工作人员与农民一起收大米。

一眨眼的功夫,一片稻田已经收获了不少。村民陈润华开玩笑说:“他们除了帮我们办贷款业务、宣传金融知识,收成好的时候就下来帮我们,统一的鞋子都沾了泥,一点也不像‘白领’,就像他们的兄弟姐妹回家和我们打成一片。”

与村民一起“耕桑”是该行坚持党建与业务发展相融合的主线,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的一站。

近年来,在邮储银行总行和贵州省分行密集的金融支持政策指引下,该行坚决贯彻服务“三农”的各项决策部署,明确党建和业务融合的责任清单,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为落实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燃眉之急”,该行建立了1028个信用村、24758个信用用户,使3.5亿元金融“活水”顺利分流到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食用菌、畜牧业等我省12个优势农业产业,进一步促进“党建红”、“

为了让党建引领地方产业发展,党员,一个来自群众的邮政储蓄所,坚守农村,通过蹲点田间、入户、入农户、结对帮扶等方式,走到群众中去。以面对面的方式体察民情、问民需、解民忧,把乡村振兴贷款、微快贷等最适合三农发展的产品送到农村,把信贷资金送到田间地头。

邮政储蓄银行工作人员帮助农民收割

求“护粮政策”当“守粮人”

作为贵州唯一的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和全省唯一的水稻品种展示与评价基地,岑巩县掀起了发展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的热潮。

奔跑在服务乡村振兴路上的邮储银行黔东南州分行,与该县“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合作社为依托、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发展目标有着深刻的共鸣。

近日,贵州硕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5000多亩杂交水稻制种迎来丰收。公司负责人、岑巩县种子生产大户张能攀的脸上满是笑容。因为手里的订单即将实现收入转化,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组织模式带动下,成千上万的农民也将实现增收。

邮储银行工作人员走进种子生产企业,了解其金融需求。

每一粒饱满的粮食背后,都是黔东南州邮政工作者用财力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和担当。

知道种子是农业发展的“芯片”,制种是制造这个“芯片”的产业,该行于2018年通过“农贷通”发放30万元资金,帮助其走出困境,随后创新推出授信单笔贷款限额50万元、担保单笔贷款限额100万元的“杂交水稻制种产业贷款”,为其注入金融动能。在该行200多万元贷款资金的支持下,其产业发展从拉恰范村扩大到全县8个乡镇,发展持续向好。

为进一步深耕粮食安全“责任田”,该行怀着“守土有责,尽职尽责”的使命感,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探索。

近年来,岑巩县与广西赵贺种业公司合资成立了贵州兆丰种业有限公司,通过“育种、繁殖、推广”一体化运营,推动了种子生产R&D、生产、加工、仓储、销售全产业链发展,并成功入选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审基地,进一步擦亮了“岑巩种子”的金字招牌。

在新的机遇下,邮储银行黔东南州分行与企业展开合作,共同开发授信额度3000万元的“杂交水稻制种产业个人产业链经营贷款”,推动粮食产业链延伸、价值链升级、供应链构建,为该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发展“强基固本”。

始终坚持创新精神。该行借助科技和数字金融,通过农贷、快贷、网贷等方式,今年累计投放贷款1.1万笔,共计11.39亿元,有力促进了农业和粮食作物生产经营主体发展,捍卫了408万亩耕地红线,为黔东南州绘就了“粮”的美丽风景。

邮储银行工作人员走进种子生产企业,了解其金融需求。

挖“民生渠”强“水基”

秋收过后,空的稻香和粮香还未散去,天祝县蓝田镇冷寨村的村民们在秋收的喜悦中又收获了好消息:

在邮储银行黔东南州支行3万元的资金支持下,村里的危旧堤坝得到了加固,灌溉渠得到了进一步延伸,形成了集“引、蓄、灌、提”为一体的水利工程,打通了农田水利的“毛细血管”,为成千上万的村民挖好了“民生渠”。

邮储银行黔东南州分行工作人员帮助农民晾晒稻谷。

“过去,上游的水不能完全供给农田。大家为了抽水闹了很多矛盾,以后就没必要争水资源了。”站在大坝上向外望去,村民杨明成说:“这千亩地以后全灌溉了。我已经可以想象明年种水稻和油菜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了。”

变化的背后,是邮储银行黔东南州分行党委坚决贯彻“四不挑”,用“尖兵”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的“刀刃”。

去年,先进个人、银行工作人员罗明远带着多年服务基层的宝贵经验,来到冷寨村担任第一书记。为帮助这片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土地补齐短板,壮大农业实力,罗明远树立了“粮食生产,水利先行”的意识,着力加强以耕地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并将邮政储蓄的金融力量引入这片土地,使这项水利工程得以顺利完成。

在农田水利“舒筋活络”之时,又一项惠民水利工程竣工,正在让更多当地百姓过上“向往的生活”:

晚上,冷寨村宋家组升起炊烟,村民拧开自来水淘米洗菜,家里的老人烧了一壶水,泡了一杯茶,催促儿孙们洗手等饭。生活充满了烟火。

随意使用自来水,曾是该组村民多年的期盼。

原来,季节性缺水使宋家成为村里唯一一个用水困难的地方,导致村民不得不去公共水井打水、挑水,造成诸多不便。去年底,罗明远从邮储银行带去2.4万元,解决了人们的后顾之忧,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埋设了8000米水管,让全组45户187人终于有了安全连续的自来水,彻底打通了当地的民生之路。

当美丽乡村筑起了“水基”,人民群众的“急难忧”得到了解决,农业现代化发展有了“水动力”,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正在铺就...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邮储银行金融同业部总经理,邮储银行金融小知识":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7046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