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剩下的人如期脱贫,已经脱贫的人巩固提高,确保扶贫工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今年第一书记轮岗时,我再次向组织申请留任,决心彻底改变贫困山村的贫困状况。”
讲述人卢氏县朱阳关镇河南村第一书记张冠军。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的感情深深植根于我的血液中。2010年,选拔河南省第一批第一书记的命令一出,我就踊跃报名,被派到卢氏县当了十年的驻村第一书记。
我第一次入住的村子,位于河南和陕西两县的交界处。众所周知,一村连三县。整个村庄山谷幽深,居民分布在20多条沟渠中。
记得刚进村的时候,老天给了我一场“决斗”。灾难性的洪水过后,山体滑坡和堵塞的道路使它无法通行,所以我下了车,走了两个小时,翻过大山,进了村子。
我去村里查看灾情时,村干部刘小东骑自行车带着我,翻了两次泥窝,两次都成了泥人。刘小东不好意思地说:“张书记,都是我骑车技术不好,让您浑身是泥。”我从泥窝里爬出来,笑着说:“我在农村长大,没吃过什么苦。这不算什么!”"
我在村里呆的第一件事就是每天给灾后的村子拍照,去发改、扶贫、交通、水利、通信等部门一个个“走访”。第一条道路工程开工时,人们自发排队放鞭炮。
工程完工的那天,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拄着拐杖来到村里,从口袋里掏出两包方便面和五个鸡蛋说:“张书记,要不是您,我们还不知道这条路什么时候能修好。你真是我们的大恩人。”
第二次入住的村子是卢氏县朱阳关镇河南村。这里人均耕地不到半亩,到处都是山。
我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在村里走了一圈,摸清了每个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如何让贫困群众如期脱贫,是摆在我面前的一大难题。发展产业是稳定扶贫的基本保障。当务之急是如何把国家的好政策落实到群众身上。我决定从“最难啃的骨头”入手。
滕银锁是河南村的重度残疾人。我第一次去他家,被拒之门外。不接电话就去他家拜访,会耽误他时间。有人会说,滕胤锁能脱贫,太阳就从西边出来了!
我不相信这种邪恶。那段时间,我每天利用晚上或者晚饭时间去他家做思想工作,帮他收拾,陪他聊天,解释扶贫政策,动员他发展食用菌。他缺乏技能,我就带他去参加技能培训;他资金短缺,我帮他申请了扶贫贷款。慢慢的,付金印完全被我的真诚打动了。
滕胤锁说,我是石头,还叫张书记来暖身,我照做。第一年,他种了1万袋,收入4万多元。尝到甜头后,第二年发展2.8万袋,养猪6头,年纯收入10多万元。被卢氏县授予“扶贫奋进奖”。
脱贫奔小康靠什么?一是依托特色产业,二是依托集体经济。
行业的发展需要资金。我带领驻村工作队成员收集信息,建立信用档案,对全村362户农户进行信用等级评估。积极联系金融机构,动员贫困人口开展小额贴息贷款,有效解决了贫困人口发展产业的资金短缺问题。目前,该村共发放小额贴息贷款172笔821万,到户贷款率达到72%。我利用市校第一书记的扶贫专项资金建了一个100吨的冷库,有效解决了群众鲜蘑储存难的问题。
目前,河南村香菇种植从200万袋发展到600多万袋,产值4000多万元,年纯收入2400多万元。仅这个行业的人均年纯收入就超过17000元。
采访整理: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王小平、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王雪红。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驻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中是如何发挥作用,驻村第一书记的心酸":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7044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