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蓝山特约记者李军北龙)“二代巴马香猪黑白相间,由野猪和巴马香猪交配而生,三代藏香猪全黑,最小……”近日,在湖南省蓝山县湘江源瑶族乡通村养殖基地,贫困户欧启旺正忙着给我们介绍。
据我们所知,38岁的欧启旺2014年被列为贫困户,2018年下半年脱贫。目前,欧其旺的养殖基地规模已达2000多亩,全部处于放养模式。他培育的“特种野生香猪”新品种有220多只,基地还饲养贵妃鸡、贵妃鱼等农产品。
每次提起自己的脱贫经历,当地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称之为“传奇”。
早在2009年,从广东打工回家的欧启旺就开始琢磨三元猪的小规模养殖。但2012年,受市场供求影响,价格大幅下跌,再加上缺乏专业的养殖技术和销售经验,最终欧其旺亏本回归市场,生活苦不堪言,成为其贫困的主要原因。后来他在家附近做起了小工,妻子王桂兰去蓝山县打工,共同维持一家五口的开销。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4年底。
出国留学是这种改变的开始。
2014年,蓝山县就业局组织各村想养殖的人到道县工贸学校学习。现场,欧启旺认真做讲座笔记,多次请教相关专家。通过这次学习,欧启旺了解到了市场上各种品种猪的基本销售情况,也学到了其他实用的养殖技术和销售技巧。
正是这次训练,再次点燃了欧其旺的育种梦,一发不可收拾。
“训练结束后,我一有空空闲时间,就通过看书、看电视来研究如何培育猪的新品种!我真的不了解,但是我也给蓝山县畜牧局的专家打了电话,他们也很耐心的回答了我的问题”,欧启旺说。
“他平时喜欢琢磨”是妻子王桂兰对丈夫欧启旺的最多评价。
2014年底,扶贫工作队了解情况后,主动找到欧启旺找他谈心,认真解读县里对贫困户创业的政策支持,鼓励他理性规划创业。这一举动给了欧其旺一颗定心丸。
去做吧。2015年春节后不久,欧启旺听说朋友养了一头正宗的野猪。当时他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赶到朋友家,急着要买。当他的朋友知道欧其旺对繁殖的执着和渴望后,就把野猪送给了他。第二周,他又去外地买了10多头藏香猪和巴马香猪。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追求更高质量的猪肉。为了让正宗野猪与藏香猪、巴马香猪交配出更好的品种,保证肉质鲜美,我们进行野化养殖。要养,就要养有特色的野生香猪,”欧启旺坚定地说。
2016年,欧启旺获得小额无息创业贷款5万元。
欧启旺还告诉记者,蓝山县就业局每年都会举办专门的水产养殖就业培训,他会按时参加学习,不断提升自己。通过培训,欧启旺了解到,猪粪本身就是个宝,不能简单处理。首先将猪粪晒干,充分发酵。粗的部分用来种菜,细的部分用水冲进鱼塘做鱼饵,不浪费,环保。
2018年5月,欧启旺在国家税务总局蓝山县湘江源头欧野成立生态物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帮扶单位蓝山县税务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为村民共出资5万元参与合作社,并于年底向村里分红,从而走上了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然而,欧启旺创业初期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修路。
“养殖基地需要远离人群,只能建在深山里。当时缺少资金,进出深山的路成了我夫妻难以逾越的难题,”王桂兰回答道。
驻村扶贫队队长龙先标把这种困难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付诸行动,及时向县扶贫办反映。最终,县扶贫办出资5万元,欧启旺集资1万多元,打通了从通村到深山养殖基地1公里长的道路。通过“一事一议”奖励12万元,为养殖基地修了一条长1953米的沟渠。
现在,欧启旺每天早上赶着特色野生香猪上山,晚上回来。一天只需要四个小时。特色野生香猪长到80斤的时候,可以卖到30块钱,其他时间可以干点粗活。他的妻子王桂兰通过农村淘宝卖一些农产品,家庭总收入每年达到4万左右。
子女教育方面,大女儿享受“雨露计划”补助3000元/年,中等职业教育补助2000元/年,二女儿和小儿子享受义务教育补助1250元/年。
从养殖基地回村的路上,欧启旺琢磨着等我规模起来了,就在县城开个专卖店,卖合作社的特产野猪、公主鸡等农产品。那时,村子里的每个人都可以加入进来。
[编辑:欧阳翔宇]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欧启锦状况,欧启明论法的精神怎么样":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2516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