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晚报
斯里兰卡、黑山、摩尔多瓦...最近,来自世界各国的骚扰电话满天飞,惹恼了很多手机用户。据本报了解,这些骚扰电话只是披上了“洋马甲”。手机上显示的以“00”或“+”开头的号码并不真实,而是来自网络侧的电信诈骗、钓鱼网站等“黑灰产”发起的通话行为。之所以选择这种骚扰方式,是因为费用低,可以使用工具远程拨号,从而规避监管。
层出不穷的骚扰电话如同whacka一样来来往往,不仅影响正常电话的接入和呼出,还可能传播恶语,骗取用户财产,甚至威胁人身安全。对于如此大规模、超级疯狂、隐患重重的“海外”电话骚扰,我们必须有效拦截。
而目前三大运营商推出的拦截服务,都无法实现精准识别。有运营商表示,由于无权限制用户接听境外电话,只能让用户自己向运营商、工信部和警方举报。这说明运营商还没有找到解决这一轮“境外”骚扰电话的办法,或者说根本就没想过要“治”。虽然来电显示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骚扰电话的性质没有改变,运营商为用户拦截骚扰电话的义务不应改变。难道说骚扰电话穿了“洋马甲”,运营商识别号的眼睛就失灵了,甚至连眨都懒得眨一下吗?
当然,运营商不能单独处罚骚扰电话,但作为网络服务的建筑师和通信资源的掌握者,运营商应该责无旁贷地拦截这些骚扰短信。这既是维护用户权益、保障服务体验的基本内容,也是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业务顺畅的必要之举。既然骚扰电话在骗术上已经“精细化”,拦截技术也应该有针对性地升级。一方面,运营商可以联手公安部门,通过技术手段追查骚扰的“元凶”,找出问题的源头,从根源上铲掉这个“牛皮癣”;另一方面,面对骚扰电话,运营商要注重自身监管责任的落实,做到举一反三,优化服务理念,提前防范。
发生如此大规模的“跨界”电话骚扰,运营商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无动于衷;骚扰电话假装来自国外,运营商不要真的把它当成多余的事。(尹)据
责任编辑:马若虎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号码骚扰其他用户,经过运营商核实后给与暂停服务,运营商骚扰用户":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7039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