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东莞企石支行营业厅迎来了一位“伤心”的女顾客。进入网点后,客户一直低头看手机,心情沉重。大堂经理发现客户的“异常”后,立即收到了客户的业务需求信息。
行色匆匆被骗,小心知道蛛丝马迹。
“你好,欢迎来到建行。我能做什么生意?”大堂经理问。“你好,这几天在某app上申请贷款。借条显示已经批了,但我一直没收到钱。后来接到银保监分局工作人员电话,让我转一笔5万元的存款到这个账户解冻。你能教我怎么转这笔存款吗?”大堂经理一听,顿时提高了警惕。他在现场并没有立即为客户办理,而是在安抚客户情绪的同时,引导客户到一旁的接待室进一步了解客户转账的原因和收款人信息。
经过几轮询问,大堂经理了解到,原客户陈女士因急需资金周转,最近在网上申请贷款。客服人员告诉陈女士,贷款已经审批通过,但是由于陈女士输入的账户名称有误,贷款金额无法正常导入到她的账户中。现在她的资金已经被银监会冻结,需要第二次认证。随后陈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银保监会工作人员的电话。“银保健”的工作人员向陈女士提出,要想贷款顺利发放,必须先转一笔5万元的“存款”才能申请发放资金。贷款资金解冻成功后,50000元保证金将返还至陈女士账户。听到这里,大堂经理听到这里,心里已经“有底”了。
内外防御的“套路”
大堂经理进一步询问顾客更多信息。“你能给我看看这份资料吗?平台在哪里告诉你你的账户被银监会冻结了?你认识这个平台的工作人员吗?”大堂经理问。“工作人员通过QQ联系我。这是我提现有问题的界面。这是工作人员发来的银保主管提醒我第二次认证的界面。”顾客回答。
大堂经理收到客户递过来的手机后,查看了客户的手机聊天记录、“取现界面”以及“银监会冻结认证”的相关信息,确认这是一起电信诈骗!大堂经理立即向该网点曲云副总裁汇报,曲云副总裁得知情况后立即报警。同时,他与大堂经理合作,帮助客户打印银行卡交易明细,并逐一向客户分析诈骗的“套路”。
没过多久,民警赶到营业厅,帮助陈女士“复原”了诈骗过程。经过一番沟通分析,陈女士才知道,所谓的“借贷平台”和“银保监管工作人员”根本不存在,都是诈骗分子“角色扮演”...
“网贷不用抵押,放得快”、“低息贷款”、“先付贷款利息再放”都可能是骗局。一旦提交申请,骗子会以保证金、验资或利息等各种理由要求申请人向指定账户转账或存款。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银行案例堵截电信诈骗经验,支行成功堵截一起电信诈骗事件":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6949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