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记者郭晓冬。
通讯员田晓红卞李娟
大同县位于山西、河北、蒙古三省交界处,被誉为中国“黄花之乡”。近年来,大通县金融系统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规划,高举支农服务大旗,及时调整支农定位,结合本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支农金融主力军作用,不断加大支农贷款投入, 有力地推动了大通县农业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扶持和培育了一大批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的农业产业。 截至7月底,县联社累计发放扶贫贷款3.4亿元,其中个人精准扶贫贷款1.5亿元,产业精准扶贫贷款1.9亿元。谱写了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化发展的新篇章。
全力支持“一县一业”成气候。
“磨刀农家无宝玉,黄花遍地是金百合。”这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描写大同县的“黄金产业”——黄花。大同县黄花以色泽金黄、角长肉厚、口脆肉嫩、烹调时间长而闻名。畅销东南亚、日本、欧美,被誉为“顶级素食”。
大通县政府把黄花菜作为“一县一业”和农民扶贫的主导产业。大通县联社紧盯黄骅产业发展,制定专项措施,以优惠利率予以扶持,有力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2011年至今,全县累计发放黄花产业相关贷款7.5亿元,增加黄花菜种植面积4万亩,扶持农户5260余户,扶持黄花菜商户和深加工企业20余家,带动贫困户1260户。
主动为龙头企业服务。
为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县联社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加快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加快特色农产品加工转化,实现农产品增值和农民增收。
在大通县联社的信贷支持下,大通县李三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进行鲜黄花菜加工和富硒加工研究,开发高档黄花菜系列食品,不断提高产量和品质,成为精制黄花菜产业。产品远销广东、福建、上海等地。目前,在大通县联社信贷资金的支持下,企业通过产业升级改造,已加工农民黄花4200吨,成为县域黄花菜规模化种植、精深加工、品牌销售的龙头企业,直接带动县域农民黄花菜种植2300余户,年增收1.9万元。
同时,县联社通过信贷资金支持,使当地蔬菜加工龙头企业永祥食品有限公司不断提高蔬菜深加工规模,直接带动周边982户农民蔬菜种植,农民年增收3500元,其中贫困户365户。这只是大同县联社在信贷支持下发展壮大,带动农民增收脱贫的众多企业的一个缩影。
创新实施“四位一体”卓有成效
针对贫困户缺少经营项目,大通县联社主动与政府、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等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对接。通过实施县政府扶持、银行投入、实施主体使用、贫困户取贷受益“四位一体”信贷模式,将贷款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农户将贷款投入企业,签订协议,每年分红,贫困户年收入增加3000元。同时,贫困户不必外出打工,可以在股份制企业工作,按月发放工资,进一步增加了家庭收入。
今年以来,通过“四位一体”模式,大通县联社已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157笔,金额5860万元。在县联社信贷资金的支持下,大同市益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大同市霍山富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产业前景好、带动范围广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对扶贫的带动作用逐步显现。
管好用好扶贫再贷款作用很大。
在扶贫贷款使用方面,县联社充分发挥支农贷款作用,通过实施“公司+基地+农户”产业经营模式,扶持大通县天佑禽业有限公司、大通县美云常恒有限公司等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农户生产的产业经营局面,同时通过扶贫贷款的使用引导种植结构优化。2016年,全县黄花种植面积达10万亩,产值3.5亿元。在西平、双灶建设了两个万亩区,涌现出18个黄花专业种植村和13家黄花销售加工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农户+合作社+企业”的发展模式。2017年计划种植黄花3万亩,其中乡镇23237亩,涉及25235人,益民公司7000亩。通过合作社和公司,鼓励贫困户种植黄花。预计到“十三五”末,全县黄花种植将达到20万亩,32507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一亩,不仅保证了76%的贫困人口如期脱贫,5年后还能致富奔小康。2017年,该协会利用扶贫贷款1.1亿元,充分发挥支农扶贫贷款的金融杠杆作用,真正实施精准扶贫。
大通县联社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深耕三农、精耕小微、精准扶贫、全力攻坚”的金融扶贫思路,在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方面取得了实效。如今,大同县联社正以一张满弦、蓄势待发的弓,担负起扶贫重任,不断助推“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相信在大通县联社扶贫资金的支持下,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不会遥远。(制图张乐)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产业扶贫一县一业":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6368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