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现偷来的信贷资金,欺诈性贷款援助计划...今天上午,上海市公安局新闻发布会透露,今年以来,上海警方以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为重点,结合“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和“李健2023”系列专项行动,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严厉打击和严密防范贷款诈骗、信用卡诈骗、非法高息放贷、通过虚假贷款援助服务进行套路诈骗等犯罪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公安机关共侦破信贷领域经济犯罪案件200余起,打掉犯罪团伙100余个,挽回经济损失1.15亿元。
从查处的案件来看,信贷领域的违法犯罪根据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是危害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安全的犯罪。针对金融机构的各类信贷产品,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各种非法手段,蓄意骗取或非法获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严重扰乱了金融管理秩序。
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成为“猎物”
不法分子组织他人批量向金融机构申请信用卡、贷款后,将赃物套现,骗取信贷资金。不法分子以给付好处费为诱饵,与外省市非法信用中介分批组织人员,然后将这些人员包装成有资格申请信用卡、信用贷款的人员,以他们的名义申请信贷资金,从而实施贷款诈骗、信用卡诈骗等犯罪。
前期,经侦总队带领全市6个分局,在公安部的指挥部署下,在全国13个省市展开收网行动,成功侦破系列信用卡诈骗案件。犯罪团伙在多个省市招募100余名无信用记录人员分批来到上海,办理信用卡660余张,通过非法取现、恶意透支信用卡等方式骗取银行信贷资金6500余万元。这种情况下,招聘办卡人员、包装信用资质、申请开卡、提高卡额、销赃套现都有明确的分工,具有一定的专业特点。
恶意逃废债务是一种“生意”
不法分子为了非法获利,提供信用卡套现、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等非法中介服务,严重扰乱金融信用秩序。一些不法分子为信用卡持卡人提供套现、还款等养卡服务,从中收取高额费用。同时,非法拦截持卡人信用卡信息,容易引发信用卡信息泄露、信用卡被盗刷等二次风险。一些不法分子以提供法律服务为名,通过虚构理由、编舞、投诉、施压等方式,帮助信用债务人对抗催收、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侵害金融机构资金安全。
对于接受上述服务的债务人来说,除了支付高额的代理费,恶意逃废债务还会造成债务人的不良信用记录,影响以后的各种金融信贷活动,得不偿失。上述犯罪活动中,犯罪种类繁多,往往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买卖/KLOC-0空壳公司、伪造印章等违法犯罪活动交织在一起。,而且背后往往有一条完整的犯罪产业链。
高利贷玩线上app引流。
第二类是侵害人民合法权益的犯罪。非法信用中介的违法犯罪行为不仅威胁着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安全和金融秩序的稳定,还通过高息放贷、虚假助贷诈骗等手段侵害广大公众的合法权益。
违规操作高息贷款侵害民生权益。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小额无抵押、以贷还贷、即借即还”的噱头,通过点对点借贷的撮合平台,发放远高于同期、同级金融机构利率的小额贷款,最终导致借款人无力偿还,背负巨额债务。
比如,在警方前期侦破的一起高息贷款案件中,犯罪团伙利用网络APP招揽客户,向有借款需求的人发放年化利率远高于银行利率的小额贷款。当借款人还款逾期,无力承担还款金额时,犯罪团伙也会催款,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贷款援助服务包道路欺诈“覆盖”
利用虚假贷款援助服务实施日常欺诈。一些不法分子吸引有意办理贷款但征信有缺陷的借款人,引导借款人寻找征信良好的亲友作为担保人,协助办理贷款。实际上,他们故意向借款人隐瞒其实际以亲友身份办理贷款的事实,从中骗取借款人高额的贷款援助服务费,造成许多借款人的亲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承担信用债务,还可能引发借款人、亲友、中介机构之间的纠纷和矛盾。上述犯罪具有迷惑性,并呈现网络传播趋势,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
警方:监控关口前移,推进源头管理。
对此,上海警方始终坚持打防并重,依托新型现代警务机制,不断提升打防水平,严厉打击信贷领域违法犯罪。具体开展以下工作:
首先,通过推进网关监控发现金融风险。以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为目标,综合运用研判手段,多维度深挖风险线索,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排查,推动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机制。
二是严打突出犯罪。在公安部的部署协调下,开展了全方位、全链条、多波次的集中打击整治,有效震慑犯罪,以点带面,促进防范,推动行业风险出清。
三是共同推进源头治理。会同金融监管部门和银行业协会,牵头金融机构,通过微信官方账号、网银首页提示、短视频投放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典型案例和预警提示。,积极开展法制宣传和促进行业自律,引导市民远离陷阱和骗局,从源头上降低风险。
下一阶段,上海警方将继续严厉打击信贷领域各类违法犯罪,继续与监管部门形成合力,加强区域风险管控,切实维护全市经济金融安全稳定。
警方提示:
广大市民要注意增强法律意识,增强抗风险能力,谨防落入信用陷阱。同时也要珍惜个人信用信息,理性借贷。
一种是从正规机构获得融资服务。要警惕不法分子冒充银行、银行贷款中心发布贷款广告,谨防“银行内部有关系”、“通过内部流程办理贷款”等言语陷阱。
二是了解贷款产品的重要信息。办理贷款业务时,要看清借款人信息、贷款用途等重要内容,谨防放贷风险。
三是防范非法中介。对于“确保贷款成功”、“低息贷款”、“随借随还”等明显不合理的所谓“助贷”服务,要警惕“天上不会掉馅饼”,避免落入非法中介的陷阱。
编辑卢辉
记者卢辉
编辑张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套现诈骗放高利贷,信贷领域犯罪花样多 上海警方严打信贷领域违法犯罪":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5983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