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通知

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通知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银监会等部门近日联合下发通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通知指出,部分小额贷款公司瞄准大学校园,通过与科技公司合作进行诱导营销,发放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诱导其提前过度消费,致使部分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问题不仅让家长焦虑,监管部门也是心痛不已。从2009年6月至今,监管部门已经发布了三个“指令”——2009年6月,原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2016年4月,教育部和原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不良校园点对点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的通知》。三份通知说的几乎一样。按照“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的规律,说明这件事情很重要。三次通报十几年了,说明这个问题很棘手。

“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的消息传出后,一个话题诞生了:“花呗不得向大学生放贷”,并以上亿的阅读量迅速冲上热搜榜。大多数人同意,而其他人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对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踩刹车、泼冷水是否没有必要?我们来看看这个群体有多大。支付宝发布的《2020年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显示,在中国近1.7亿90后中,有6500万人开了花坛,也就是说每10个90后中就有近4个在用花坛消费。毫无疑问,大学生是互联网消费贷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比例应该在平均水平以上。

一个行业被点名处罚,不是没有原因的。我们来看看大量小贷公司涌向大学校园,争相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的隐性危害。一方面,网络借贷大门大开,大学生消费欲望的“老虎”被放出笼子,提前消费、过度消费屡见不鲜。但是,现实并不允许他们“撒野”,因为大多数人还是要靠父母养活。“花迟早要还”和“花不是病,但是起来真的很可怕”...网络上的各种调侃,是他们为自己的任性买单时尴尬处境的最真实写照。

另一方面,一些小贷公司不是及时伸出援手的慈善家,而是趁人之危的阴谋家。一不小心,就掉进了万恶的高利贷陷阱。以大学生的经济实力,根本无法自拔,后果不堪设想。有些人甚至选择了自杀。大学阶段是人生最美好的学习时光。因为过度消费,过度消费而处于焦虑状态是一种耻辱。对此,监管部门能坐视不管吗?

大学生网络消费贷款的治理要疏堵结合。堵,一定要堵得稳,堵得死。为什么同一件事要发三次通知?正是因为小额贷款公司的“绝技”,才会“七十二变”,总能根据相关监管要求创造出新花样。比如,面对现金贷“714高射炮”的期限短、利率高等问题,一些贷款公司要求借款人在短时间内(像以前一样,比如12天)还清本息,次年一个月只还几毛钱。贷款时间一延长,综合计算利息就在法定的36%以内,看他们灵活程度有多高。“你有良策,我有过墙梯”,监管部门要有出招的功夫,不给无良小额贷款公司转型的机会。

疏,要巧妙合理。针对实际情况,银监会在《通知》中还提到,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发有针对性、差异化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严格限制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和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总业务规模,遵循小额、短期、风险可控的原则。在审慎原则下推进相关业务,既能满足大学生的部分需求,又能控制风险,是上策。

(广州日报评论员连红阳)

来源:广州日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通知":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5973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