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数字化金融科技,数字金融介绍

数字化金融科技,数字金融介绍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懂财帝原创 · 作者|懂财帝

“未来,生活中的所有物品都可以通过我们自主研发的设备实现3D打印。”深圳市金石三维打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泽星自豪地说道。

金石三维打印是一家聚焦于3D打印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在短短五年内,就成为了中国领先的工业级3D打印机生产厂家,目前公司产品已远销韩国、德国等海外国家。

但在此之前,江泽星与公司曾遭遇过生存危机。彼时,金石三维打印从流动资金到组织架构都出现了问题。

好在微众银行给予了江泽星及时的支持,最终帮助他成功渡过难关。在江泽星看来,“科创型小微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真正需要的是跟商业银行建立一定的关系。而在具体操作时,我发现微众银行是最方便的,申请后资金很快就下来了。”

江泽星无疑是幸运的。公开数据显示,小微企业贡献了中国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他们是打造科技强国战略的中坚力量。但融资难、融资贵,却一直困扰着小微企业。

而如今,全球格局加速演变,中国正处于强势崛起的新发展周期。这意味着,14亿中国人将再也不能接受芯片、半导体等核心科技被别的国家“卡脖子”的局面。

金融机构该如何解题破局?懂财帝认为,以微众银行为代表的数字金融力量已提供了可参考的样本与思路。微众银行始终坚守普惠金融初心,并依靠“政银企”模式与科技能力,已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普惠融资新路径。

它如同夜幕中的“灯塔之光”,指引着中国科创小微企业“圆梦腾飞”,同时也助力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破解“硬科技”背后的融资困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硬科技”、“核心科技”必须先行。

早在2016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就已明确,“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今年7月底,高层会议着重提到,要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

9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在记者发布会上再次明确表示,“十四五”期间,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

对此,多位行业内的资深人士认为,要将“卡脖子”变为“杀手锏”,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下文简称“专精特新”)特征的科创型中小企业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一个残酷的现实是,科创型中小微企业由于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难以进行量化评估,以及技术研发、商业化周期长等原因,使得数字化能力不足的传统商业银行们很难为其提供信贷融资支持。

香港交易所原行政总裁李小加提出,传统资本市场的结构总的来说是为相当规模的企业设置的,互联网时代小微企业的出路最终还是在互联网金融上。

事实确实如此,作为中国数字化金融的先行者,微众银行对中国科创小微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境感同身受,其创建时定下的“微”字,即是要求银行聚焦中小微企业,而这也正是中国金融的本质与题中之义。

因此去年3月时,在微业贷的基础上,微众银行针对科创中小微企业因轻资产无抵押而面临融资难的问题,打造出了具有差异化的特色金融服务产品——“微业贷科创贷款”。

资料显示,该产品具有无需抵质押、无需线下开户、全天候、智能化等特点,能为科创型中小微企业提供更为合适的授信额度,以充分满足其资金需求。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微众银行还主动探索新型“政银企”合作模式,如基于各地贴息政策,科创型企业在申请“微业贷-科创贷款”的同时可以享受政府贴息优惠。

据介绍,近期,微众银行还与深圳融担基金、深圳中小担合作,打造了业内首个“政银担”线上化、批量化融资担保业务模式,以促进金融资源和科创要素的深度融合,并构建全生命周期融资服务体系。

基于上述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今年4月,微众银行与合肥高新区管委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6月,微众银行向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海南股权交易中心共同设立的“专精特新板”意向授信5亿元,以促进当地“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9月,微众银行与湖南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湖南省融资再担保有限公司合作签约,以延伸“政银担”线上批量融资担保业务模式的服务半径。

数字金融激荡,微众银行身处于浪潮之中,选择坚守金融初心,积极响应科技强国、补链强链战略。

微众银行正以创新的方式践行普惠金融,为中国科创中小微企业精准“输血供氧”,并为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以此为起点,整个中国金融行业在浇灌实体经济产业方面或将会迎来一个数字化新时代。

小巨人的朋友

“通过我们的资金支持,让科创小微企业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与发展......我们希望每一个热爱和梦想的种子不会被创业的浪潮所浇灭。”在接受采访时,小微企业金融部系统管理室副经理刘学海说出了他加入微众银行六年来最真切的感受。

微众银行WeBank,

#创业就要敢破局 最终活下来的,往往是应变能力最强的。特立独行的人们敢于试错,勇于破局,在一次次的不断尝试中获得成长,也离不开志同道合的伙伴支持。 @微众银行WeBank 一直致力于服务小微企业,这一次,让我们走近这群“破局”青年,看他们是如何在重重困境中书写自己的精彩人生。#微众故事 #微众服务小微企业

视频号

随后,他介绍道,在2020年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期,武汉有一家新型制造企业的生产与销售完全陷入了停滞状态,工厂选择向微众银行提交了信贷申请以渡过难关。

而让企业老板没想到的是,微众银行在对比公司此前的金融表现后,第一时间就提供上了贷款,使得工厂在最短时间内从完全停产恢复到了全面开工的状态。

今年,这家新型制造企业的老板又有了新生产线计划,微众银行根据他扩大经营规模的资金需求,又积极为其提供了资金帮助。

对于微众银行的陪伴式金融服务,禹凯也深有体会,他创建的物联网企业——深圳市瑞科慧联科技有限公司由于成立时间不长,规模较小,很难拿到风投机构的投资,也很难获得银行的大额信贷支持,资金成为了他每天最为担忧的事情。

但去年4月,他通过深圳市南山科创局了解到了微众银行的科创贷款项目,很快公司就获得了500万元的信用额度,而且还享受了再贷款利息优惠。

实际上,这两个案例只是微众银行全生命周期陪伴中国“硬科技”小巨人们成长的缩影。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微众银行旗下微业贷已累计触达小微企业227万家,为其中73万家提供贷款,累计贷款金额超7100亿元。

其中,2020年全年新增“首贷户”达到10万户,2021年上半年亦新增超过4万户,微业贷客户中约60%企业客户是首次获得银行贷款的。

继续细化来看,截至目前,微众银行科创金融已为超过5万户“硬科技”小巨人授信710亿元,其中仅深圳地区就授信124亿元。微众银行科创贷款在深圳1.8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服务覆盖率已超过35%。

将视野扩大,除了科创型小微企业之外,微众银行还主动响应“碳中和”、绿色金融等政策,积极为新能源、智慧农业、以及生物医药等企业注入资本活水。

其2020年财报显示,截至去年年末,微众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4.7亿元,较年初增长117%。

据介绍,目前,在绿色能源产业与农业板块,微众银行依托供应链金融平台已经隆基股份等新能源企业,以及新希望、蒙牛、隆平高科等农业企业达成合作,为其上下游供应商和经销商提供综合信贷服务,以支持绿色出行、现代智慧农业的发展。

微众银行,正为中国海量的科创型小微企业,以及绿色发展型实体经济产业提供“最有温度的金融服务”,它希望做中国创业者们最贴心的朋友,希望真正为每一家实体企业插上翅膀,助力梦想腾飞。

数字科技破解信息孤岛

当前,打造共赢生态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趋势。微众银行小微企业金融部总经理助理王少东表示,我们希望能伴随着科创型小微企业的成长,同时银行的业务也能得到一个合理发展。

对此,微众银行的解题秘诀是持续深耕科技研发领域,并推动科技向善发展。

其2020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微众银行研发费用支出为19.44亿元,同比增长42.62%,在总营收中的占比高达9.8%,远高于同业。

受益于长期的高投入研发,2020年,微众银行成功将国产ARM架构芯片应用于分布式储存、基础核心组件与资源管理等领域,显著提升了IT基础设施国产化水平并实现全栈安全可控。

另外,微众银行主导研发的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FISCO BCOS全面实现国产化支持,成为了国内最完整支持国产化的联盟链平台。

尽管实现了科技的全面领先,但微众银行不忘中国小微企业的融资痛点,选择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财报显示,2020年,微众银行在行业内率先推出下调贷款利率、延期还本付息等措施,向实体经济让利逾15亿元,惠及超过19万家企业客户。

而在公司内部运营中,微众银行则凭借大数据技术持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全方面优化贷款流程期间的算法、模型等,并优化数字化审计手段,最大化防控金融风险。

据财报披露的数据,截至去年底,微众银行风控模型数量已超过600个。资产质量方面,微众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贷款拨备率为5.17%,拨备覆盖率为431.26%,相关风险指标均优于监管要求。

同时期,微众银行营收为198.81亿元,净利润为49.57亿元,纳税25.5亿元,成功实现了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融合共生。

对于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相关内部人士表示,未来,微众银行将继续坚守“微”和“众”的定位,持续关注科创型小微企业的发展与成长,为各地区打造创新高地提供最优质的、最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迎风而生,踏浪前行。在微众银行等数字金融的助力下,中国未来必将冲破技术封锁,并不断涌现出拥有“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

我们期待看到中国科技的高光时刻。

说明:数据源于公开披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数字化金融科技,数字金融介绍":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5615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