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一年。这一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历史性超越燃煤发电,全国碳市场达到预期建设目标,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八年世界第一,绿色“智造”成为出路...碳减排、污染减排、绿色增长的协同推进势不可挡,提升了发展的“绿色含量”和增长的“含金量”。
加快绿色低碳经济建设
行走在库布其沙漠腹地,连片的光伏板形成一片“蓝海”。“逐日追风”,如火如荼的景区基地,改变了大漠的面貌,也迎来了煤炭大市鄂尔多斯重塑能源和产业结构的历史机遇。
鄂尔多斯是传统能源城市,也是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绿色电力项目纷纷上马,加速了当地从“一煤独大”向多业并举的转变。一个100%绿色能源供应的零碳工业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以隆基绿色能源为龙头的光伏电池产业链,以商祺鸿雁、盛源新能源为龙头的氢能、纯电动重卡产业链已完全建成,当地“风光储氢车”绿色零碳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被认为绿色转型重任在肩的鄂尔多斯,正以铿锵的步伐传递着中国绿色转型的脚步。
富煤、贫油气是中国能源的基本国情。如何在高碳环境下实现低碳发展?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走上了高效清洁利用的道路。
在山西焦煤集团华晋焦煤有限公司沙曲一矿,数百台液压支架自动跟机,采煤机无需人工操作即可自动截割,大大提高了效率,单位能耗明显降低。
“煤炭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历史性进展,安全高效智能绿色现代化矿井生产规模占80%。”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二级巡视员唐社民表示,煤炭作为原料的综合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迈出新步伐。
与此同时,另一个赛道——清洁能源正在快速发展。
从西北沙漠到东海之滨,从高山峡谷到低地平原,一排排光伏板和一个风力涡轮机源源不断地接入电网发电...今年以来,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全部开工,第二批基地项目陆续开工,第三批基地项目名单正式印发实施。
10月12日,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300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240万吨。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输送到江苏、浙江等地,保障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生用电需求。
截至10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超过14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9.9%。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07万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31.3%;其中,风电光伏发电量达到1.0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3%,超过同期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从农村到城市,从厂矿到园区,从生产到生活,绿色低碳越来越成为发展的关键词。
绿色建筑“走进”生活,我国新建绿色建筑比例已超过90%。绿色出行引领时尚,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加快,“革命铁”“革命水”深入推进。今年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35.2万辆和7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9%和37.8%。截至9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1821万辆。
从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调控,夯实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到推动从能源消费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从不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到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从深化能源价格改革,推进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到完善绿色电力交易体系...绿色低碳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截至今年10月25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3.65亿吨,累计成交额194.37亿元。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迎贤表示,全国碳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价格发现机制作用初步显现,企业减排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谢振华指出,各主要国家都在通过推动各领域、各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创新,努力实现气候行动目标,积极抢占低碳零碳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制高点。“谁在转型上取得突破,谁就更有可能在绿色低碳领域获得竞争优势,从而进一步保障能源、粮食和生态安全。”
工业绿化水平继续提高。
以水泥建材为主的山东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专精新奇特的“小巨人”企业。
“我们打造了水泥‘工业大脑’,能耗指标、排放指标、质量稳定性达到行业先进水平。”东华科技总工程师朱波说,“工业大脑”使熟料生产线综合能耗降低6.73%,质量稳定性提高28.48%。
今年以来,我国工业绿化水平全面提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新兴产业比重,产业结构更加绿色化;大力推进节能减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能源消费更加绿色;创新产品设计,打造工业领域的绿色产业链,让制造过程更加绿色。
甲醇重型卡车、酒精和电力混合动力汽车、甲醇清洁供暖锅炉...在山西产煤大市晋中,随着甲醇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酒、运、站、车、抓”全链条甲醇经济新生态圈基本形成;在老工业城市淄博,以储能为核心产业,打通风电、光伏、电池上下游链条的风光储产业聚集地建设加快推进。
工信部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3%,增速比制造业投资增速高5.1个百分点。太阳能电池和充电桩产量分别增长63.2%和34.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动能领域产品保持较高增速。
在青岛姬发集团有限公司,一条无水染色工业生产线正在进行染色作业。不同于传统的染色模式,生产线不需要一滴水,也不需要化学添加剂。
在全国41个工业分类中,纺织行业废水排放量仅次于造纸和化工行业。为了解决耗水量大、废水排放量大的工业痛点,瞬发集团瞄准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技术,开展了无水染色技术的研究。无水染色产业化生产线投产,大大提高了企业生产的绿色化水平。
不久前,新一批绿色制造名单公布。1491家绿色工厂、104家绿色工业园和205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榜上有名。《工业绿色发展白皮书》显示,绿色工厂整体能耗水平优于能效基准水平,绿色工业园区固体废物处置平均利用率超过95%。
“以重大工程和项目为牵引,以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产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建设为纽带,推进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转型,支撑绿色制造的‘基本面’。”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成功投产发电,多晶硅、硅片、电池及组件产量占全球70%以上,LNG(液化天然气)、甲醇等绿色动力船舶国际市场份额接近50%...通过产业链强链修复和产业基地重建,绿色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中国在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和电动汽车产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Fatih Birol)近日在中国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的角落会议上指出,各国都应该看到,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此外,中国的重要贡献还体现在降低清洁能源设备的市场价格,有助于世界其他国家发展清洁能源。
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非法占用耕地挖湖造园,非法取水修建人工水面...近日,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深入一线,核查了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并对首批5起典型案件进行了集中公示。
与前两轮督察相比,本轮督察对生态环境进行了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的“体检”,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指明了方向、开出了“药方”。
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提升美丽中国的“颜值”。
“继续打好蓝天保卫战,把PM 2.5污染治理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主攻方向,重点抓好VOCs和氮氧化合物减排。”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大气环境司司长刘表示,要更加确定性地减排,抵消排放增量和气象条件不确定性的影响,努力实现年度空气体质量改善目标。
乌梁素海位于黄河“之字形弯道”顶端,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20世纪90年代,由于自然补给水和工农业排水的减少,乌梁素海生态功能明显退化,水质一度劣于ⅴ类..如今,经过综合治理,“塞外明珠”重新焕发光彩。
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成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沿黄省区通过打好环境问题和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母亲河恢复了生机和活力。
今年以来,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城乡结合部、城市实际开发建设区域全部纳入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范围,实现了整治监管无死角、全覆盖。过去黑臭的水体变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自然资源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累计造林10.85亿亩,改草6.6亿亩,防沙治沙3亿亩,修复新增湿地12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02%,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持续“双减少”,贡献了全球1/4的新增绿化面积。
扩绿不仅是为了不断改善和修复生态环境,增强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也是为了建立和完善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实现生态与产业发展的相互成就。
森林覆盖率高达82.51%的赤水市成立了贵州第一个森林碳汇管理局。赤水市林业局局长李说,该局依托当地丰富的竹类资源,组织开展林业固碳增汇工作,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拥有400万公顷森林的伊春市深度参与森林生态旅游,将“九宝乐队十八品”森林食品带到了全国人民的餐桌上。宜春市委书记隋洪波说,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要让“生态财富”不断转化为“经济财富”。
福建省华安县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持续推进生态经济和生态经济。由此,华安铁观音地理商标、宝春柑橘、北溪乌龙茶集体商标一举成名。
前不久,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碧水青山是无价资产”实践创新基地名单发布。截至目前,中国已建成572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240个实践创新基地,碧水青山是宝贵的财富。
协同推进碳减排、污染减排、绿色增长,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正在推动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走近美丽中国。(记者曹红艳)
来源:经济日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要求":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5502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