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初,海淀区行政服务管理局与昌平区行政服务管理局正式签署《政务服务区域间互通合作协议》。这是继2021年5月21日我区与怀柔区签署《政务服务区域间互通合作协议》,实现183项政务服务区域间互通后,政务服务的又一次联动。
今年,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将继续探索政务服务领域的新突破、新路径,加强与北京其他兄弟地区的沟通交流,拓展合作内容,优化办理方式,进一步助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
深化“区块链+跨省通”、“三城通”应用,助力中关村创新发展。
在当日的政务服务跨区域合作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上,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学印介绍:“协议签署后,海淀、怀柔、昌平三市,包括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昌平未来科学城,将以跨区域受理、后台流转、协同联动为主要合作模式,以优化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
据介绍,《政府服务跨区办公合作协议》签署后,海淀、昌平、怀柔的企业和群众可在跨区办公平台上跨区域办理183项事项。
家住海淀的刘先生从网站上得知可以“跨区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区政务服务大厅,询问服务人员是否可以办理其公司在怀柔区的“小额贷款公司地址变更审批”。“你能处理好吗?太好了。”得知可以办理后,刘先生很高兴。这也是区政务服务大厅办理的第一个与怀柔区政务相关的业务。
区政务服务管理局信息科科长陈雷说,“跨区域综合办公”的开通,打破了申请人必须在其经营场所所在地办理业务的限制,实现了政务服务事项“一地办事”,解决了办事群众“跑多处、时间长、成本高”的问题。
接下来,三区三市将进一步拓展合作内容,不断创新优化办理模式,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共同推进科技创新。通过区块链共识和互信的优势,构建采集材料、成果许可等业务数据的“链式共识通道”,形成两地数据共享的闭环模式。
围绕异地办事的实际需求,开展“跨省(区)办公厅”对接工作
“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我区从2018年开始布局。”陈雷介绍道。目前,来自国家部委、北京市和海淀区的25家单位加入了政务服务联盟链,链上有44个类别、367个数据项;共实施政务服务应用场景605个,共受理案件23516件,撤销许可65932件。我区成为全国唯一将区块链技术大规模应用于政务服务领域的地区,为“区块链+跨省(区)通”提供了坚实保障。
据介绍,区政务服务管理局深入学习了国务院和北京市“跨省通用办”的相关政策要求,以需求为导向,以业务为驱动,解决了“跨kloc-0/间”和“普遍共识”的问题。“一方面,我们优化了综窗口服务能力,增加了远程视频系统,使两地综窗口第一时间有效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制定专门窗口委托、协助代办、补充补正、双向送达等政府服务机制。”陈雷介绍,“同时,要坚持政府服务跨省办公厅改革创新原则,探索办事全过程业务协作和结果互认新机制,建立跨区域跨省办公厅支撑体系。”
此外,区政务服务管理局依托政务服务大厅,不断提升线下沟通能力;梳理业务,出具总务清单;完善平台功能,提供技术支持;制定长效机制,在拓宽办公厅范围的同时,拓展协调深度。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深入应用,基于互联网构建的‘共识链’不存在集中的数据管理主体,减少了数据交换和收集的过程,降低了数据泄露的风险,且不改变原有系统。实施成本小,可复制性强,实施效果好,可在全国推广使用。”陈雷介绍,全国已有20多个政府服务部门来我区调研交流。“这种模式得到了高度评价,很多单位都加入了。”
据悉,该模式既保证了数据安全,又促进了政务服务数据的跨境共享,提升了政务服务的融合度,为“互联网+政务服务”与国家融合平台的结合提供了参考范例,并在2021年10月22日的中国政府信息化大会上荣获“2021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
截至目前,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围绕企业和个人异地需求,形成了三大类213项事项清单,与佛山市、成都天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天津市南开区、河北省易县、北京市怀柔区等11个地区签订了跨省/区际协议,累计办理业务1258项,取得了初步成效。
接下来,我区将与河北易县、河北沧州开展“跨省办公厅”对接工作,不断完善优化工作机制,提高“跨省办公厅”业务技术工作对接效率,结合企业和群众实际需求,提升办理体验,为广大企业提供优质政务服务。(记者田静)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跨区通办”再添新伙伴协同联动让服务更高效——区政务服务管理局持续探索政务服务领域新路径":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5501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