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巩固脱贫结果,巩固脱贫标语

巩固脱贫结果,巩固脱贫标语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谷雨过后,植被茂盛。云中之城,生机勃勃。

日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公告,明确明溪、宁化、政和、连城、周宁、柘荣等6个县全部符合脱贫条件,同意退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标志着周宁正式摘帽。

这个消息刷屏了周宁仁的朋友圈,也让周集团在抗击贫困和疫情的战争中倍感振奋。90多岁的黄激动地说:“30多年前,植树造林成就了一个野鸡飞上凤凰台的故事。现在整个周宁县都脱贫了,现在是‘山窝里飞出金凤凰’,真幸福。”

补齐短板,为古老的山城增添活力。

宁武高速

老区基地村苏家山村,位于周宁县城以东20多公里的大山里。过去,尽管风景优美,但由于交通不便,无法获得农资和特色农产品,村民需要花几个小时才能出村进城。

道路成为周宁所有乡镇脱贫的最大掣肘。交通闭塞,工业自然落后。针对这一短板,周宁县全力破解交通瓶颈,提高山区运输能力。

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全县公路里程从当年的40公里增加到2018年的1140公里。周宁县大力实施农村公路网工程,建设了一批旅游路、资源路、工业路和新型村口公路。一系列结合旅游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的“四好路”,成为群众的“脱贫之路”。

周宁县也大力推进第三纵线建设。随着三纵南段和北环路的顺利建成,连通了城关、七步、仙村、马坑的交通要道,打破了长期以来制约村民发展的“hooping魔咒”。

“全县基本实现‘乡镇有干线’,100%的行政村通柏油路或水泥路。”据周宁县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将加快纵三线北段建设,打造县级“半小时”交通圈。

道路的畅通让村民尝到了交通发展的甜头。“如今的苏家山,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回乡,围绕农旅融合发展产业,就地务工。村子热闹了,村民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苏家山村党支部书记苏文达说。

2012年,宁武高速的顺利通车,结束了周宁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成为连接沿海、延伸县城腹地的“黄金通道”。“路童物流通了,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也打通了。现在每天有三四吨菜花运到温州、福州。”李墩镇云普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说。

发展没有停止,大家期待的衢宁铁路预计今年9月20日通车。“我们每年向浙江销售一两千吨茶叶。以前走高速公路很贵。现在天天盼着铁路通车,等铁路通车我们就大干一场。”周宁县村镇云门峰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永发高兴地说。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动力

周宁天蓝兰花卉基地

产业是扶贫的基础。践行“碧水青山是无价之宝”的发展理念,需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

近年来,周宁县充分发挥高寒生态气候优势,紧紧围绕打造年产值1亿元花卉产业的目标,着力规划、优化环境、促进招商,高寒凉性花卉产业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目前,全县花卉苗木年产值9071万元,花卉产业成为周宁县“8+1”新兴特色产业,有效助力生态富民和乡村振兴。

兖州现代农业百合基地与濮院镇152户贫困户结对,贫困户出资认百合。公司统一管理销售,年底创收。截至目前,公司已发放确认收入5.7万元。天蓝兰花卉基地吸引贫困户入股、参与劳动,帮助他们成为懂技术的新农民...

周宁县按照“城郊结合、龙头带动、资源开发、农旅融合、电商引导、生态保护”六大发展模式,因村施策、分类推进,大力发展晚熟水果、高山蔬菜、乡村旅游等项目。

同时,周宁县鼓励贫困户设立“幸福日子”线上店和线下店,通过解决村民“买”不方便的问题,促进贫困户低成本创业;培育“印象周宁”、“小农事件”等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帮助贫困户“卖”农产品,有效打通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发力,上下联动增收。

“今年春节以来,我已经通过‘印象周宁’、‘小农户’等电商平台卖出了100多只鸭子。”起步镇八铺村贫困户许说。春节以来,该县通过微信商城、电话购物、邮政销售物流平台销售农副产品超过133吨。像许这样,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副产品的贫困户有24户,总价值20多万元。

产业兴旺,就业稳定,贫困户生计有保障。受疫情影响,李墩镇东山村贫困户陈长期无法外出打工,一家人的生活失去了来源。乡镇干部了解情况后,帮他对接了李墩工业园区的企业,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以前待在家里真的很焦虑。”接到陈要上班的通知后,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在这里上班,一个月4000多,还能照顾孩子。”

周宁县马坑乡寿张村的茶园

脱贫攻坚的有力保障和坚强决心

一组数据显示了周宁扶贫的成效: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38.82%;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为98.6%;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6456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08%;农村集中式供水覆盖率为95.4%...

近年来,周宁县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实。全县累计投入产业补贴资金3200万元,发放小额扶贫贷款5953.8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500余个,帮助全县530户贫困户纳入低保范围,千方百计在产业综合推广、扶贫“造血”工程、增收致富途径等方面拓宽渠道,做到只要家庭有劳动力,就能有项目,就能找到工作,就能有温饱。在产业的扶持下,濮院镇东升村贫困户周养羊脱贫,与朋友成立兴东养殖合作社,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去年,合作社卖了140多只山羊,赚了20多万元。”周对说道。

周宁县先后筹资1515万元,由县投资公司运作收益项目,让完全没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所有的钱,所有的保险。2019年,全县贫困户年人均收入达到13192元,增长32%。近年来,共资助贫困学生977万元,惠及4516人。贫困家庭的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一个辍学。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2019年,拿出县级自有财力,出台医疗扶贫叠加政策,将贫困人口大病救助报销比例提高到95%。

2019年,春池镇春池村贫困户徐颖川因摔伤导致脑充血,妻子被查出癌症,这让他很焦虑。女子安康保险理赔4.7万元,意外伤害住院津贴3000元,医疗救助1000元,重疾津贴3000元,“先治疗,后赔付”等服务...“组合拳”政策保证了他们及时就医。“党和政府确实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徐颖川感激地说。

近年来,周宁建设了8个惠民工程集中安置点,搬迁1395户5520人,新建和修复了4类重点住房605户1787人,建设了248处集中供水工程,实现了贫困人口“居者有其屋”,保障了住房和饮水安全。

李墩镇楼坪村贫困户张妙康长期居住在周宁城关。2017年,惠民工程搬迁,他家拿到9.4万元补助,在濮院镇盖了一栋三层砖房。“现在不需要依赖别人了。”张妙康高兴地说。

周宁县进一步加大了县级扶贫资金的投入。县级扶贫专项资金每年增长10%,县级总投入1.41亿元。

脱帽不是终点,而是幸福生活的起点。“我们将进一步坚定信心,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建立健全扶贫长效机制,继续巩固脱贫成果,努力写好周宁的答卷。”周宁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扶贫办主任吴法兴说。

(来源:冀东日报、张文魁、林智勇、黄启清)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巩固脱贫结果,巩固脱贫标语":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5250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