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合作互助的句子,合作互助的好处

合作互助的句子,合作互助的好处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合作互助:托起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永靖县阳塔乡徐湾村产业扶贫经验

"有了马铃薯育种合作社,我们的马铃薯种植和销售问题得到了解决."

“有了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我们就没有启动发展资金的后顾之忧。”

“合作社和互助社是我们脱贫奔小康的‘富酵母’。”

……

初秋时节,记者在永靖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专业村羊塔乡徐湾村采访时看到,水泥路、红砖路两旁的梯田里,双垄沟种植的玉米长势喜人,马铃薯郁郁葱葱,丰收在望。

“去年我们村一共种了300亩原种脱毒马铃薯,亩产2000多斤;种植原种1800亩,亩产1500斤,全村实现了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全覆盖,成为全县有名的‘马铃薯村’。”

“这几年种植了脱毒马铃薯,我们村成了‘富裕村’。大部分人都盖了新房,很多人都开上了汽车。”

61岁的许湾村村支书董告诉记者,许湾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得益于脱毒马铃薯养殖合作社和村级产业互助合作社。

徐湾村位于永靖县西部干旱山区,由9个自然村组成,共有184户农户。以前村民除了在外打工,做小生意的,大部分都靠政府救济生活,是县里有名的深度贫困村。

虽然是贫困村,但徐湾村的3000多亩梯田属于轻土,非常适合种植土豆。此外,毗邻刘家峡至西和百川县公路、永靖县至积石山县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对发展马铃薯产业具有独特优势。

2007年4月,村支书董在徐湾村率先成立万佛脱毒马铃薯养殖合作社,组织村民繁育脱毒马铃薯品种龙薯3号6万公斤,建成集中连片一级脱毒马铃薯示范养殖基地400亩。

董说,为了引进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合作社成立之初就与永靖金大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与种植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农民育成的良种以高于市场价20%的保护价收购,县农技中心提供种植技术指导,既保证了马铃薯良种链的稳定,又让种植户放心,极大地调动了种植户的积极性。

这一年,全村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马铃薯因其个头大、产量高、品质优、口感好、淀粉含量高,深受群众和顾客喜爱,市场供不应求,当年创收120万元。

今年,村民黄成元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种了5亩脱毒马铃薯种薯,当年实现纯收入7000多元。第二年,村民董继祥种了15亩脱毒马铃薯品种,收入2万多元。

“一斤土豆从几年前的两三毛钱涨到现在的一元多,老百姓都高兴。都说不起眼的‘土豆蛋’现在变成了增收的‘金蛋’。”董高兴地说。

2008年,为做大做强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产业,羊塔乡集资建设了永靖县城西马铃薯交易市场,负责脱毒马铃薯种薯的繁育、田间管理、销售和服务,进一步扩大了全乡脱毒马铃薯基地的面积和种植规模。

在合作社的办公室里,董向记者介绍了近年来该村脱毒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情况。

“2008年,为了帮助群众解决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我们通过争取资金、发动群众入股的方式,成立了徐湾村扶贫开发资金互助社,对生产困难、无力购买生产资料的种植户给予小额贷款支持。那一年,村里卖出种薯300多万斤,创造产值500万元,种植户增收5000元。”

“2009年,我们万佛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合作社被省农牧厅评为全省百强合作社,附近村的农民也加入了合作社,当时有1002名社工。”

“以前种土豆最好的年份收入在2000元左右,从来没想过种土豆能赚钱。合作社成立之初,全村人均纯收入在1300元左右;合作社成立后,成员年收入达到6万元,收入超过2万元的农民不在少数。”

“2010年,合作社以每斤1.6元的高价卖出种薯110多万斤,实现收入350多万元,创造利润100多万元,社员返还盈余3万元。”

2011年,徐湾村被农业部认定为“一村一品示范村”,被省农牧厅列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2013年9月,徐湾村整合扶贫开发资金互助社资金,在全县率先成立并运营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运营资金88万元。当年扶持了46户马铃薯种植户。

2014年,徐湾村建成300亩脱毒马铃薯种薯网棚250个,种植马铃薯种薯1500亩,销售种薯100多万斤,种植全膜双垄沟玉米1400亩,户均收入2万多元。

2015年,该县在徐湾村建立龙薯3号“旱地秸秆带覆盖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基地,进行了旱地秸秆带覆盖、黑色地膜覆盖、露地无盖栽培等试验示范。经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省农技站等农业科研单位的马铃薯专家现场测产验收,马铃薯秸秆带覆盖高产栽培比露地栽培增产10%以上。

“现在,我们在村里建了三个种子繁育基地,种植面积2200亩,还建了两个可储存100万公斤的储存窖,有效解决了马铃薯集中收获、集中上市带来的储存难、竞争性降价等问题,确保了马铃薯价格稳定、农民收入稳定。”

董告诉记者,万佛脱毒马铃薯育种合作社突出了民营经营、民营管理、惠民的宗旨。通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有效解决了马铃薯销售问题,真正实现了农民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搭建了农民与市场的桥梁。

董说,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是老百姓身边的“地方银行”。无实物抵押,无复杂手续,农户联保,借贷灵活,资金运作高效稳定,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极大地促进了该村脱毒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合作社+互助会+基地+农户+市场”的农村合作

据不完全统计,在万佛脱毒马铃薯育种合作社和村级产业发展互助合作社的有效带动下,该村4年来共为172户农民提供资金340万元,种植脱毒马铃薯7000亩,销售原种和商品马铃薯1100多万公斤,创造产值2000多万元。徐湾村成为全县名副其实的脱毒马铃薯养殖专业村,马铃薯成为村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谈及徐湾村马铃薯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包村村干部齐昌义说,该乡计划申请注册马铃薯商标,通过分类包装,将马铃薯推向临夏、兰州、西宁等地的大中型超市和各大农产品市场,以直观新颖的方式吸引消费者购买。同时,依托电商营销模式,湘商开设微店、淘宝店,通过故事营销、情感营销等方式,缩短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拓宽销售渠道。

“通过这种销售模式,每年农民纯收入可达2.7万元左右,村集体收入可达9万元,对贫困群众快速脱贫意义重大。”闫长义说。

当谈到合作社和互助社在促进村里其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时,董高兴得合不拢嘴。他说,徐湾村通过合作社和互助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双垄沟播玉米和种植中药材,扩大畜禽养殖规模,积极转移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群众收入。

他还说,很多贫困户想发展产业,卡在了缺钱上,尤其是启动资金不足。互助社在有效解决发展生产、自主创业过程中资金短缺问题的同时,也点燃了贫困户创业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去年,徐湾村别墅贫困户魏元发利用互助会贷款3万元发展养殖业,双垄沟种植的12亩玉米和秸秆全部作为猪、羊的饲料。目前存栏猪、羊90多只,今年出栏40多只。光是养殖收入就有3万多元,加上10亩土豆的收入和精准扶贫贷款合作社分红6000元,全家年收入5万元左右。

去年,合作社流转了350亩村里贫困人口无法耕种的土地。70多岁的低保户王夫妇是这次土地流转的受益者。他们把21亩地流转给合作社种土豆,每年从合作社拿到4200元的流转费,生活有了保障。

走进村民吴德发的新家,15间宽敞明亮的新房展现在眼前。房子铺的是瓷砖,屋顶是新装修的,新的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屋外的瓷砖都盖上了,院子里的水泥硬化了,就像城里的楼房一样。

吴德发说,全家能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村里合作社和互助社的帮助,他们家靠种土豆、玉米、养牛羊致富。

吴德给记者发来一份详细的叙述:他是一名木匠,经常外出为附近的寺庙和农民做木工活。家里种了10多亩脱毒马铃薯,13亩双垄沟种玉米,养了6只羊。他儿子外出打工,家里年收入4万多元。

党文清是马铃薯科技的示范者。他向互助社借钱发展水产养殖。目前存栏牛羊20只,已售出羊10只,牛1只,收入近万元。同时,他有修车的技术,一年能挣2万元。加上家里9亩多土豆的收入,全家一年的收入在5万元左右。现在,他的儿子结婚了。全家不仅在县城买了楼,还开了车。

经过几年的滚动发展,徐湾村形成了旱作农业、劳务输出、规模养殖三大主导产业。2016年,全村总收入达到80万元,人均超过4120元。三大主导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79%。三年来,72户贫困户283人告别贫困,贫困发生率从建档立卡之初的53%下降到现在的10.6%。

“不需要担心发展资金和技术,农产品销售不是问题。剩下的就是我们的努力了。”如今的徐湾村,人们的致富热情和致富能力不断高涨。

“既要把合作社、互助社做大做强,又要发挥‘致富酵母’的作用,进一步发展壮大三大主导产业,让老百姓的钱袋子更加鼓起来。”老支书董对许湾村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本报通讯员罗、报道

责任编辑:马守普编辑:苟马仲英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合作互助的句子,合作互助的好处":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4805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