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涧西区南昌路上有一家小驴肉汤馆。店面简单,但很受食客欢迎。每天能卖出500碗汤,让同行羡慕不已。
“你不找利润,利润就会找你。”每当有人来取经,女老板袁瑞笑着说。
遇到下岗,生活陷入困境。
33岁的袁瑞来自周口农村。1994年,她父亲从原洛阳铜加工厂(现中铝罗通有限公司)退休,她接手做包装工人。“那时候我很骄傲,心里很珍惜这个‘铁饭碗’!”袁瑞说。
然而,2004年,她下岗了。她的丈夫刘海军已经从公司辞职“下海”了。他开过出租车,做过洗车工,摆过地摊,但都不顺利,月收入只有300元左右。那时候儿子还小,夫妻俩经常为儿子的奶粉钱发愁。我们做什么呢他们很残忍,只是把年幼的儿子送回老家,让刘海军年迈的父母照顾...
刚开汤馆的时候,没钱买葱。
在那段时间里,袁瑞和她的丈夫很伤心,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办。刘海军喜欢喝汤,一碗美味热腾腾的牛肉汤或驴肉汤是他最喜欢的早餐。袁瑞的父亲有一个朋友开了一家汤馆。看到夫妻俩整天无所事事,为他们着急,他就劝他们开个汤馆:“开汤馆赚不了大钱,但是比较稳定。有技术问题,我可以帮你。”
就这样,袁瑞和刘海军拿出自己所有的3000元积蓄,在涧西区兴隆村附近拼凑了一家汤馆。汤馆开业前夕,他们连买葱的钱都不够,一个开出租车的朋友送来100元钱,解了燃眉之急。
我太累了,靠着墙都能睡着。
开汤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天晚上11点,他们会起床煮包子,刘海军会擀面,袁瑞会翻糕点。他们一直忙到凌晨3点,还会赶到汤屋生火煲汤。他们会在5点以后开始卖汤,一直忙到下午2点才能回去睡觉。他们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直到眼睛发红,眼皮“打架”。早上煮汤的时候,刘海军负责用大勺子搅拌汤。他困得受不了。靠墙站着,他打鼾...
一天早上,雪下得很大,他们赶着三轮车拉着炉子和煎饼去了汤屋。路上,一个小伙子好奇地问二十多岁的袁瑞:“阿姨,你卖什么?”原来她为了工作方便,穿着一件大棉袄,头上围着一条毛巾。难怪她被当成“大妈”了。
汤馆刚开业的时候,由于技术一般,经验不足,生意一直很差。他们每天忙了近20个小时,只能卖40多碗汤。两个人都发脾气了。后来他们换了地方,在嵩山路开了汤馆。谁知两个月他们亏了8000多元。努力工作,债务越来越高,刘海军泄气了。一天早上他在煲汤的时候,躺在地上说:“我不干了,我要睡觉!””袁瑞哭着说,“弓一开就没有回头路了。“我们欠了这么多钱,为什么不做?”当时他们觉得很自卑,羞于见人,和朋友断绝了联系。每天,他们只是在家里和汤馆里奔波,彼此很少说话。但是汤馆的生意还是没有起色,最后亏本关门了。
破釜沉舟,最终获得食客青睐
2005年初,袁瑞和丈夫在南昌路租了一间门面。“这是我们决定开设的最后一家商店。再交,我们就没脸在洛阳混了,只能去南方打工了!”刘海军说。
既然他们已经破釜沉舟,他们什么也不想要了。他们开始吃住在店里,专心经营汤馆。刚开始生意还不好,也是赔钱。然而,到了那年下半年,生意渐渐好起来,食客开始来这里。生意不错,他们向市下岗职工小额贷款担保中心申请了无息贷款,扩大了规模,增加了人数。2007年,夫妻俩还清了所有贷款,生意越来越红火,小生活也越来越滋润。
分析这次开店成功的原因,刘海军说,他们在南昌路开店的时候,这个地段发展很快,人口增加很快,这是客观条件;与此同时,在经历了几次开店的挫折后,夫妻俩的煲汤水平和管理水平也在“得而复失”的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然而,袁瑞认为生意兴隆的原因只有四个:房地产。她说,首先,汤是真的:精选好肉好骨,两锅汤交替煮。这汤永远不会加一勺水。从早上5点到下午2点,顾客喝的是同样味道的好汤;第二,价格是实实在在的:今年物价飞涨,很多汤馆把一碗汤的价格提高到了4元钱,却坚持只卖3元钱。驴肉和驴肠的价格也是薄利多销,生意自然好。“别人一碗汤赚两块钱,我不嫉妒。一碗汤只赚八毛钱,我就满足了。”说:“你不找李的时候,李会来找你,这总是好的。”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程琦通讯员陈建文/图)
专家评论:
洛阳市下岗职工小额贷款担保中心主任王贤利认为,在洛阳做汤馆这样的小生意其实没什么诀窍。一是汤好,二是价格合理。袁瑞坚持诚信经营,实实在在地开店,这是她创业成功的关键。只有这样,这个汤屋才能历久弥新,成为人们喜爱的“老汤”。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小小汤圆怎么做好吃,小小汤圆铺教案":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4387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