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贷后催收和贷后管理项目招标迎来旺季。北京商报今日记者了解到,日前,知网金科中标中国电信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消费金融集团贷后管理平台项目,此外,伊诺银华还中标广发银行信用卡、桂阳邮政储蓄所等多个外包催收项目。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主导的金融科技贷后催收模式,早已渗透到资产处置领域。分析人士认为,虽然智能催收相对于人工催收的优势是高效、全天候、风险可控,但无论从目前的应用场景,还是从金融科技赋能催收行业的角度来看,金融科技目前都无法真正改变“暴力催收”的问题。
贷后催收“牵手”金融科技
北京商报今日记者注意到,智网金科中标的贷后管理平台项目,将融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电信天翼提供高效合规的整体贷后管理解决方案,构建一体化的贷后管理平台。同时,系统平台集成了各种应用场景下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包括智能风险预警模型、智能催收机器人、智能语音质检等。伊诺银华承接了广发银行信用卡、桂阳邮政储蓄所、辽宁工商银行、中信银行总行等多个外包催收项目。
除了贷后催收和贷后管理项目招标,金融科技赋能贷后催收的方式早已渗透到以BTA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2018年6月,在“2018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论坛”上,蚂蚁金服副总裁俞胜法表示,在信贷决策方面,准入、授信、反欺诈、贷后监控、催收、客服完全智能化。360金融为逾期用户构建了C评分的Argus智能风控引擎,以C评分的客户分组能力为核心管理工具,优化了逾期贷款的催收流程。360金融招股书显示,借助其智能催收,截至2018年9月30日,通过360金融撮合获得的M3+贷款逾期率仅为0.6%,M3+因欺诈逾期率低至0.2%。苏宁消费金融自主研发的智能催收平台,整合了各种计算资源,基于机器学习平台、深度学习平台、知识图谱、催收案例库。统计显示,智能机器人每月可处理逾期案件12万件,语音通话超过20万次,相当于50人左右的工作量。
逾期已久的催收效率仍需提高
北京商报今日记者注意到,目前市面上有两种在线智能催收服务。一种是把要领取的物品登记在平台上,让任何人都可以认领领取,完成后再结算佣金。作为软件的主要应用组,采集器进行具体的采集工作。催收员可以通过定制筛选、免费双向通话、快速提醒整理上传、一键客服协助等方式快速定位案例。不良资产的委托方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其案件的详细情况。另一个是采集工具App,只帮助采集团队和采集人员提供记录、导航、信息采集等服务。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中心主任孙杨看来,智能催收相对于人工催收的优势在于高效、全天候、风险可控。一个普通的智能催收机器人,一天能催收逾期客户是人工的20倍,而且可以24小时催收。智能催收的话很多都是提前准备好的,经过仔细筛选,不会出现辱骂恐吓之类的言论,所以被客户投诉的可能性更小。Sack研究院研究员吴泽对《今日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从目前的融资信息来看,只有少数平台获得了VC投资,说明投资机构对行业并不是很看好。不过智能催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催收行业的一些痛点。比如短期时效(逾期3天以内)的催收,智能机器人的催收效率和成本都低于人工。但需要注意的是,智能采集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吴泽来进一步表示,对于逾期时间较长(5天以上)的债权,智能催收机器人的催收效率极其有限;其次,目前大多数智能催收机器人仿真性差,电话接通后容易挂断,也是催收效率低的重要原因;第三,智能催收本地化部署成本高,但云部署可能涉及数据安全,只能受合同约束。
站在用户的角度,孙杨认为目前智能采集的技术还达不到千人采集的境界。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如果进行同样的采集发言,采集效率会大打折扣。一方面,客户交互的技术不够智能;另一方面,修复失联的技术不够先进,难以获取逾期客户的联系方式。此外,智能采集技术的发展依赖于自主推理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只有知识图谱、自主推理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融合,才能使采集真正智能化。
不能真正改变“暴力催收”的现状
金融科技赋能真的能改变暴力催收等问题吗?21CN发布的2018年年报数据显示,从各行业投诉情况来看,2018年,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包括消费金融、网贷/P2P、小额贷款、助贷等机构)有效投诉量共计20.9万件,占总投诉量的66.4%,成为2018年投诉量最大的行业。互金行业金融消费者投诉的两个突出问题包括恶性催收。
“智能催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暴力催收现象,尤其是在金额低、年龄短的场景下。但目前对于大额贷款、公司贷款、长期场景,金融机构在诉诸法律的同时,仍会依靠专业催收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资产回收。”孙杨还指出,“这些公司也是鱼龙混杂,所以在一些地方、一些场景还是会有暴力催收”。
吴泽来也持相同观点。她表示,目前智能催收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还很有限,基本局限于逾期三天以内的催收,甚至现阶段的人工催收也是相对温和的基于提醒的催收,基本不存在暴力催收的问题。解决暴力催收问题,不能完全依靠金融科技或智能催收技术,还需要监管政策的完善、催收行业从业人员的规范培训和借款人的信用教育。其次,金融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催收人员使用催收机器人暴露借款人通讯录,金融科技可能会加剧暴力催收。所以,无论是从目前的应用场景来看,还是从金融科技赋能催收行业的角度来看,金融科技目前都无法真正改变“暴力催收”的问题。
北京商报记者孟宋艺彤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后催收有哪些手段,贷后催收系统":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4289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