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上市计划,卖原始股,卖虚拟货币...今年以来,一家打着新型养老金旗号的“时间银行”异常活跃。与志愿者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虚拟货币挂钩,以高收入为诱饵,似乎在玩一个很新的东西。
然而,近期来自监管的风险提示已经露出了它的面具。4月19日,银监会称“中国时间银行”所有信息不实,相关投资活动涉嫌违法犯罪。请谨慎辨别,谨防上当受骗。
近日,第一财经记者潜入了时间银行的运营社区。调查中发现,所谓“养老创新福利”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庞氏骗局,通常持续2 ~ 3个月。前期通过高息快速回笼资金的模式和各种包装材料对群内受害者进行洗脑,后期通过原始股销售集中“收割”。
陈旧的“时间银行”
到底什么是“时间银行”?其实它本来就是一个互助养老的概念,是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养老的应用,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银行。在这个公益体系中,志愿者将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入一个时间银行账户,遇到困难时可以从账户中提取“服务的时间”。它的倡导者是美国的埃德加·卡恩。
近年来,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速,类似的模式也开始出现在北京、上海、南京、重庆、成都、青岛等城市。其初衷是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开展社区邻里服务、老年人健康养老等互助养老服务,探索建立时间节约、互助养老服务交换等激励和保障机制。
2019年3月起,上海市虹口区、长宁区开展“时间银行”试点,2021年3月实施的《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已经对“时间银行”进行了规定。2019年底,阿里巴巴发布《公益时间评价标准》,启动“时间银行”试点,这是国内首个衡量志愿服务和公益行为价值的标准。2022年1月,北京市出台了银行为老年人服务时间实施试点方案,半年后实施。
然而,直到2022年底,一款名为“时间银行”的APP悄然出现在网络上却变了味道。与上述“时间银行”的概念不同,这款APP以“养老服务”的名义做“换钱”。
在其“官方”介绍中,第一财经记者看到了这样的描述:加入平台的用户可以通过雇佣志愿者持续获得收益,“日收益高达5%”,“22天回本”。
有官方文件,有调研资料,有媒体报道,有专家讲座。在监管提示之前,广东志愿者林林一直觉得时间银行“靠谱”。
据林林介绍,当时这个平台最初的投资模式是认购和雇佣。平台工作人员声称国家补贴100万亿用于创新养老,补贴的方式是让投资人充值时间币雇佣志愿者。花1000个时间币雇佣一个志愿者“工作”,每天可以产生50个时间币,持续三年。如果按此规则计算,这种“投资方式”的日收益率高达5%。
银行运营社区“员工”时间介绍
无论骗局伪装成什么形式,高收益对受骗者来说都是屡试不爽的“诱饵”,时间银行也是如此。
“1000元每天50元起步,100元2000元起步。给了3年,22天还书。很多人都投了一万到五万元。”另一位“时间银行”的参与者也证实。
在这种模式中,“虚拟货币”成为关键的中介。林林介绍,退款金额必须兑换成USDT币(TEDA币)才能提取现金。例如,有时提取现金需要200个USDT硬币。相对于直接提现人民币,平台提示提现方式为兑换时间货币,并推出一定优惠的兑换“汇率”。
APP上与收入相关的页面|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前期确实有人在APP里说要退钱,要分红。“我已经回到我的书。我会在20天内封顶!每个工作日赚3000元。如果是假的,我愿意被骗。”其中一个参与者说。
但后期,一些参与这个云社区就业的投资人,却频频因系统问题而无法获得全额回报。记者在该平台相关社区看到,给出的解释是注册会员数量持续上升,导致“转账充值业务频繁”,“指定账户容易被全额更换”。
“徐莉反诈骗小组”组长徐莉告诉记者,最近咨询银行真伪的人不在少数。虽然这些人已经略有怀疑这是一种诈骗手段,但很多都是被自己的官职和高收入所吸引,还抱有一些侥幸心理。
骗局升级
在订阅就业让群里的一些受害者尝到甜头后,骗局开始逐渐升级。
3月,该平台宣布其所谓的“中国时间银行”即将上市,目前处于出售“原始股”阶段。上市后原始股的发行价是总资产的30倍。持有原始股可以参与分红。季度每股分配不低于上市估值的25% ~ 30%,年度每股利润分配不低于上市估值的120% ~ 150%。“投资1万,6月份股权国开始回购,资产翻倍到30万,还有高额分红可以领取。”林林说。
“这个蛋糕更大,参与的人也更多。”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参与者表示,参与原始股计划的人不仅可以在两个月后获得30倍的收益,还可以享受4月至6月“投资1000元,每天30元分红”的大额分红。
为了让这场“庞氏骗局”得以持续,之前参与原云社区就业计划的受害者也被纳入原始股相关权益分配。
在平台社区的一份“三月工作计划”中可以看到,他们计划将原来在线云社区的收入全部自动转入分红股票收益,工作日0.5%,30年,分红期可以自行增加。将就业收入由每个工作日5%调整为3%收入和2%原始份额收入。
此外,其新发布的“缠绕计划”也在“配合”。在这个社区的海报中,“蜿蜒计划”意味着中国时间银行将实现10万亿时间币的蜿蜒融资之旅。其表面目的是“支持接受跨国世界数字金融交易所”,实际目的却是防止投资者将大量时间币兑换成人民币,在前期减缓受害者发现骗局的速度。在其一次讲座中,其工作人员反复宣传“时间币上弦后会升值”,“为了增加时间币的价值,必须让更多的人持有时间币”,“尽量不要把时间币兑换成人民币”。
平台社区伪造民政部文件。
据林琳介绍,平台内部的职位体系非常复杂。成员和志愿者晋升为(1 ~ 5)星,根据各自管辖的队伍数量进行划分。比如一星会员,团队需要有100到300人。一旦成为明星会员,不仅可以获得相应的时间货币奖励,还可以申请晋升为本省志愿者协会的会长或负责人,享受相应工作岗位的补贴。
在另一份“工作文件”中,记者看到,这一“晋升机制”后期仍在进一步完善中。如果推荐人数达到一定数量,可以升级为县级、市级、省级、区级、会议级领导,分别享受相应的奖励。
以花代木,碰瓷当官
与其他骗局不同的是,这个平台最大的特点是明显在资质包装上下了功夫,利用现有的“时间银行”概念,从各种细节上打造官方形象,潜移默化地对客户进行“洗脑”。
这也是一些受害者尽管心存疑虑,还是被骗的原因。
“时间银行”一词首次被写入官方文件——2021年底北京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团市委联合发布的《北京市时间银行养老服务实施方案(试行)》。2022年北京“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是北京市的一项工作任务。
好像这个平台暂时没有登陆中国。在某社交平台频道,几乎每周都会更新各类养老相关论文和工作计划,知名院校专家定期在线授课分享。而这些资料基本都来自于“时间银行”的相关学术研究和政府信息。
某社交平台上本平台的咨询频道。
以研究论文为例,其宣传渠道中有大量时间银行相关论文,大部分可以在中国知网搜索到原作者和原文章。但记者发现,该平台在发布过程中,通过巧妙隐藏原作者姓名或更改结论,达到了灌输观点的目的。频道里大部分人为此付费,其中一篇论文成为爆款,频道阅读量达到10万以上。
作为与客户直接面对面的窗口,在线讲座的专家身份也采用了类似的方式。比如经常分享的“北大人口研究所助教李”,记者在北大人口研究所官网查询,确实有李,但职位叫教授,不叫助教,照片一栏恰好是空。
另一位知名高校的副教授陈某确实存在,但记者发现其讲座中与所谓时间银行相关的视频是他在某互联网课程平台上传的正常内容,通过剪辑和海报的巧妙包装,成为中国时间银行的合作专家。
除了煞费苦心的“以花代木”,平台还多次伪造红头文件增加可信度。其渠道中的大量文件都有“民政局”、“财政部”、“全国老龄办”的字样和印章。但CBN搜索了相应的官方渠道,发现所有对应的文件都找不到。事实上,官方也已经发出了谣言。以民政局为例。3月,民政局在《关于谨防伪造民政部文件等违法行为的声明》中指出。民政部从未单独或联合下发《时间银行“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国家战略项目》(民发〔2022〕78号)、《设立实施办法》(民发〔2022〕172号)、《通知》(民发〔2022〕182号)。
本平台伪造的公文
监管敲响了警钟。
此前,多个部门已就相关风险发出警告。除了民政部3月份发布的上述声明,银监会近期也发布了对华夏时间银行的风险提示,其中强调,银监会从未批准过华夏时间银行的设立。相关网站、社交平台、app等所谓“中国时间银行”均为虚假新闻,相关投资活动涉嫌违法犯罪。请谨慎。
事实上,近年来,类似的“碰瓷”诈骗陷阱还有很多。据徐莉反诈骗小组介绍,与时间银行类似,通过官方金融活动或大型金融机构碰瓷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中央号钱包”打着央行数字货币的旗号开展相关活动,本质是虚拟货币资金盘;芬托赫冒充摩根士丹利进行理财活动;中国智造2025APP,一种自称“国家项目”的收款方式,以小额返利吸引投资者,诈骗转移资金。
有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借助国家平台和官方地位,以小额返利或数字货币为重点的诈骗形式层出不穷,各种“洗脑手段”和诈骗资料更是数不胜数。对于投资者来说,更应该提高警惕,不要相信高息回报、高倍数原始股上市等各种“天上掉馅饼”的路径。
徐莉还建议,投资理财一定要选择合法正规的平台。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没有高收益、零风险、只涨不跌、稳赚不赔的投资项目。你要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如果不确定,就去找亲戚朋友和执法部门核实一下,一定要把钱捂紧,不要盲目投资。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时间银行在中国的执行,中国时间银行试点":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4147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