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正式开放股权众筹市场的消息让本来就热闹的股权众筹市场更加沸腾。房地产投资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股市大起大落,理财产品收益率日渐下滑,银行存款跑不赢CPI,P2P贷款卷款跑路的消息不时刺激着投资者本已脆弱的心灵。而股权众筹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投资渠道,很可能有更多的保证收益,自然更容易获得大家的青睐。
据网贷之家和盈灿咨询发布的《2015年9月众筹行业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9月底,中国共有234家众筹平台,其中包括私募股权融资平台。2015年9月,众筹行业新增项目3963个。9月份,众筹行业投资人数为374.52万人,创历史新高。从募集金额来看,9月份共募集资金7.32亿元,较8月份的7.04亿元微增3.98%。众筹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世界银行还预测,到2025年,中国的众筹投资有望达到1000亿美元。
虽然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股权众筹还是一个新生事物。2009年在国外兴起的众筹,2011年开始进入中国。2013年,中国第一个股权众筹案例正式诞生,2014年,中国出现第一个担保股权众筹项目。2014年5月,证监会对众筹的监管明确,监管意见稿出台。2015年初,股权众筹试点进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那么到底什么是股权众筹呢?名字不规范,用词不通顺。首先,有必要对这个概念进行界定,但不仅业界对此争议较大,就连政府部门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后,证监会正在抓紧研究制定股权众筹试点细则。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戈登表示,股权众筹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公开小额股权融资的活动。具体是指创新创业者或小微企业通过股权众筹融资中介机构的互联网平台,在互联网网站或其他类似电子媒体上公开募集股权的活动。
股权众筹的特点是“公开、小额、大众”。通过股权众筹,企业可以获得更低的融资成本;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多了一个投资渠道,多了一个公平参与的机会,对个人资产升值有好处。
然而,股权众筹表面光鲜,背后却是“非法集资”的隐忧。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不超过50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不超过200人。但是,“股权众筹”的一个关键是集合大众的力量。这是违背法律的,怎么解决?可喜的是,委托持股和持股平台持股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但也出现了领投人和投资人利益不同引发的纠纷等问题。因此,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金融安全的股权众筹必须纳入监管的轨道。于是,《私募股权众筹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应运而生。
在《管理办法》中,对于股权众筹投资人也有明确规定:“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门槛,很难将草根投资人拒之门外。能达到这个标准的人,显然已经超越了草根阶层,步入了中国的富裕阶层。但是,这一类人已经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为什么还要去网上的汪洋大海里淘金呢?而且,如果没有普通大众的股权众筹,它能走多远也令人担忧。而如果得不到官方认可,股权众筹之路必然会蔓延到民间。在“非法”状态下,投资者的利益显然更容易受到损害。诚然,政府监管是股权众筹市场不可或缺的一环,但监管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其发展,而不是竖起壁垒。
在这方面,美国的保护性开放或许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方向:资格不限,但比例和投资总额有限,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但被防火墙隔开。如果中国真的要发展股权众筹,是否也应该尊重其互联网草根属性,降低股权众筹投资门槛,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股权众筹本身就是降低投资门槛,但普通人不要急于参与股权众筹。他们要能够承受和放下,在自己风险承受范围内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投资。
股权众筹,说我爱你不容易!(文/比奇图/网络供图)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股权众筹的八大优势,股权众筹有何风险?如何应对?":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3808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