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生活网
近日,喀什地区伽师县的李先生被不法分子盯上,共被骗走115890元。进入网络电信诈骗高峰期,全国多地警方接到报警,受害者被骗方式不一。防范网络电信诈骗,请关注这些典型类型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及防范提示,保护财产安全。
第一,取消“校园贷”诈骗
案例1
休息时,小昭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称,小昭在校期间曾注册过校园贷账户。如果他不取消,就要支付高额的滞纳金,这会影响他的个人征信。对方以指示销户为由,要求小昭添加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并要求小昭按照他的指示,诱导他向某平台借款,然后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还要求小昭随时截图留存证据。一个月后,当小昭接到平台的催款电话时,他发现自己被骗了。
预防性配方
取消你的帐户是一个陷阱,以欺骗你支付滞纳金。
特别指导需要警惕,如果没有兴趣,有什么意义?
二是“杀猪板”诈骗
案例2
通过异性交友App认识了肖。经过多日聊天,两人确立了网恋关系。肖趁机诈称自己正在投资,想和一起赚钱。几经诱惑,陈骁通过对方发来的链接登录了理财投资平台。几次盈利后,他发现有利可图。陈骁继续给平台充值,金额越来越大,最终充值近23万元。陈骁准备追回这笔资金,但他现在提不出来,却发现自己被骗了!
案例3
李女士在国外通过某社交软件认识了一个自称军医的人。聊了一段时间后,他们的感情逐渐升温。有一天,“外国军医”声称执行任务获得了100万美元的奖励,放在他那里不安全。她想表达给李女士,李女士同意了。随后,“外国军医”开始以运费、保险、被海关扣留等各种理由向李女士索要28万余元。之后“外国军医”突然失联,此时李女士才恍然大悟。
预防性配方
网婚是一根线,对方害怕。
钱用完了才能醒,没办法再找美女了。
第三,网贷诈骗
案例4
萧楼最近花了很多钱。他在网上找了一家网贷机构。申请贷款成功后,他发现账户异常无法提现。网贷客服表示,需要先交保证金才能提取资金,并强调保证金会和贷款资金一起到账。萧楼按照客服要求支付了2000元保证金,但账户仍无法提取贷款资金。打电话给客服没人接,才发现我被骗了!
案例5
因为徐需要一笔工程款,他想起了微信上一个自称可以帮忙贷款的朋友。经联系,朋友表示可以帮徐贷款,但需要先交30%的手续费,后期的手续费会连同借条一起返还给徐。徐分两次向对方提供的账户转账共计5000余元,随后对方告知徐审核未通过,需缴纳一定手续费。徐再次向对方提供的账户转账6000余元。第二天对方要求转账再次解冻资金。此时,徐才意识到被骗,并报警。
预防性配方
贷款一定要正式办理,但是不要对审计不耐烦。
提前还款是骗局,借钱为什么要收费?
第四,退款诈骗
案例6
康接到一个自称是电商客服的电话,称自己网购的衣服质量有问题,承诺退款。听到对方能完整说出订单信息,康对此深信不疑。加了客服好友后,对方马上发来“退款”链接。急于退款的康某按照要求如实填写了个人信息和收到的手机验证码。康没有等到退款,只是等到骗子分四次从她的银行卡里转了13000元的扣款短信,康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预防性配方
打电话要求退款,十有八九有猫腻。
请小心外部链接,并对敏感信息保密。
五、冒充朋友诈骗
案例7
方爷爷在公园散步的时候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他的战友“老乔”,说自己生病住院,急需资金。希望他能帮帮老战友。方爷爷确实有个失散多年的战友叫老乔,于是信以为真,给对方账户汇了2000块钱。过了一会儿,我接到了“老乔”的电话,声称自己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还需要8000元。方爷爷回去后,又联系了“老乔”。结果手机被黑了。这时方爷爷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预防性配方
当朋友打电话求助时,要警惕转账汇款。
不急优先确认是我。
六、冒充公安诈骗
案例8
退休后,童奶奶接到一个自称是公安局民警的电话。对方称童奶奶名下的银行卡涉嫌洗钱,要求她配合调查。童奶奶信以为真,随后按照对方的要求,将自己名下的存款全部转到了她声称的“安全账户”。完成转账后,童奶奶发现打不通“公安局民警”,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案例9
薛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警察的陌生电话。对方告诉薛女士涉嫌一起洗钱案,让她加一个QQ号。加好友后,对方发来了警官证和刑事通缉令,上面有薛女士的身份信息,并告知薛女士找个安静的地方远程侦查,不要挂电话。后来对方声称要核实其经济能力和信用能力以证明自己的清白,让其在网络平台和银行贷款后汇款到对方账户,称结案后归还。薛女士向对方提供的账户转了62万元,这才发现被骗并报警。
预防性配方
有办理治安案件的程序,相关手续齐全。
安全账号不可信,要求转账都是骗人的。
七、虚假投资和财务欺诈
案例10
热爱炒股的江爷爷在盯着股市的时候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自称从事证券交易,可以提供较低的交易费用。好奇的蒋大爷按照对方的指示下载了指定的App。一个多月后,江爷爷继续在这个App里“盈利”,陆续追加投资。蒋爷爷想提现时,平台显示账户异常,无法提现。联系App客服后,处理无效,然后他连App都打不开了。蒋爷爷报了警。
案例11
张先生收到一个微信好友请求,添加后向他推荐了一个股票交流群。张先生入群后,看到群友都有不少“收入”就心动了。在群里客服的指导下,张先生下载了“理财软件”,充值了6万元。短短一周时间,他获利7800余元,套现部分利润。之后,张先生不断加大投资额度,最终将188万元积蓄全部投入其中。有一天,张先生登录账户,发现账户里的股票在一夜之间被以最低价卖出,资金被清空。至此,张先生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预防性配方
正规机构买理财,合理投资,帮助老人。
假平台每天都在拼钱,一直到撤资都无处可寻。
八、刷单返利诈骗
案例12
廖爷爷退休后过着节俭的生活。有一天,他在“老年活动群”看到一则广告,“轻松赚钱,天天有”。廖爷爷感动了。添加其他好友,按照客服要求成功刷几笔并顺利领取本金和“工资”。廖爷爷更信任对方。随即,“客服”要求廖大爷一次性刷完50单后一起支付“工资”,而且每单金额越来越高。当廖大爷终于意识到自己被骗的时候,已经损失了7万多元。
案例13
邹小姐想找一份兼职,网上查询后进入一个微信群。在群里观察了几天后,她联系了群主,找了一份刷单的兼职。她试着刷了1.9元,拿回了4.9元。看到真的有返现后,邹小姐放松了警惕,听从了店主的建议,下载了一个购物App。首先,她兑现了一小笔钱。后来金额越来越大,返现却没有了。邹小姐想退出,要求对方退款。结果对方以验证账户安全等各种理由骗取7万余元。酒醒后,邹小姐报警。
预防性配方
刷单广告不可信,小心轻松赚钱。
小额回扣被用作诱饵,诱骗你大量投资。
九、冒充领导诈骗
案例14
某公司会计小张收到一封邮件,发送账号昵称为公司“老板”,让他加入公司QQ办公群。张加入该群后,发现群内还有几名成员。QQ昵称都是员工的名字,“同事”在群里聊客户的事情。经过一番准备,“老板”说有两笔急件要汇给客户,让张操作。张某按“老板”指示转账后,打电话给老板才知道被骗,共损失42.6万元。
预防性配方
财务人员需要提高警惕,流程合规。
“领导”下令汇款,我提前确认了。
(来源:中国支付清算协会)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电信网络诈骗真实案件,新疆电信诈骗案例":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3775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