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2018级本科生、胡、团队获得大赛本科组单项最高奖——本科组“高教社杯”图片来源:同济大学供图。
12月5日,2020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仪式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举行。同济大学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四项一等奖。其中,由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胡、组成的队伍获得了大赛本科组唯一的最高奖——“高教社杯”。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迄今已举办29届,已发展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参与面最广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之一。竞赛与科技发展前沿紧密相连,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自信和科学思维、掌握科学方法、认识社会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29年来,数百万大学生受益、成长、成才。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比赛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学建模比赛,吸引了国外大学生参与。今年的比赛于9月10日至13日举行,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和马来西亚1470所学院或校区的45680支队伍(本科组41826人,专科组3854人)超过13万名学生参赛。
同济大学刘嘉琦等3名学生在本科组获得“高教社杯”,撰写了题为《基于梯度下降决策树算法和非线性规划的信用风险评估与信用策略模型》的论文。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他们优化了基于改进梯度下降算法的决策树模型,建立了企业信用风险评估和预测模型。然后,他们建立了以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客户流失率最小化为目标的非线性模型,并求解。最后,他们给出了最优的银行贷款策略。“相关因素分析全面细致,模型设计实用,思路清晰,表达准确,结果合理。”论文得到了国内专家的一致认可。
“在短短的72小时内,每个团队都要在众多问题中做出选择,完成从问题分析、建模、求解到标准表达的全过程,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也是一次极其重要的演练。”刘嘉琦说,这三名学生在学院里与导师一起深入参与了与自动驾驶视觉感知能力相关的科研项目,接触了当前工业界和学术界一些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同时,他们的日常专业课程非常重视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的能力。
同济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组织和培养,将其作为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抓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每年4月底到5月初,学校都会举行面向全体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校内数学建模竞赛。近年来,每届参赛队伍均超过300支。今年受疫情影响,数学建模比赛转移到线上继续进行。学校每年9月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队伍200多人;每年2月,学校还会组织70到80个学生团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近年来,同济大学学生在数学建模竞赛中成绩斐然。同济大学在今年2月举行的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了三个特等奖。
同济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学校获得本科组“高教社杯”荣誉,是学校长期坚持培养和夯实学生数学基础,扎实推进学科交叉和课程整合,不断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应用能力的成果。
新民晚报记者张炯强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含金量高的数学建模竞赛,国内数学建模比赛":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3738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