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河北魏县:段法合的小梦想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河北魏县:段法合的小梦想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河北日报记者潘文静摄

段发合的小梦想

——易地扶贫搬迁后(1)

麦收的时候,51岁的段发合从地里收割完小麦回到家里。吃过午饭后,他赶到村里一个养鸡大户那里学习技术。

头顶上阳光灿烂,但段发合的致富欲却更加炽热。他计划在小麦收获后饲养蛋鸡。“有所作为”的小梦想就要实现了,想想就激动。

这个小梦想由来已久。

段发合是魏县沙口集乡段家庄村人。以前,漳河行洪区住着一家老小五口。这条河的土地严重沙化。段发合和妻子蔡在自家的6亩地里种玉米和小麦,一年到头也没有多少收入。农闲时,他出去打零工,养活老母亲看病,两个儿子上学。

2012年,由于股骨头坏死,段发合做了人工关节置换,不能再干重活了。他也是一瘸一拐的,地里的农活基本全靠老婆。2014年,他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政策,段发合和母亲办理了低保。

老人吃药需要钱,孩子上学需要钱。虽然有低保,但生活还是很艰难。

段发合也想找点工作,但身体条件不允许他出去走走,更别说在外面打工了。他越来越抑郁,每天干脆呆在家里,连出门都不愿意。

转机出现在2016年。

国家在“十三五”组织易地扶贫搬迁。我省对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地区,以及因其他因素确需搬迁的30.2万农村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按照计划,威县启动漳河大堤4乡12村整村搬迁,共搬迁2128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770人。

段和法的组合在搬迁名单上。

“别动!我想一辈子住在这里。”2017年秋后,扶贫干部在家动员,一听法律就被“轰炸”,不高兴,把人轰出门外。虽然受到洪水威胁,但贫穷的家庭难以割舍,段发合也从未想过搬家。

为了让拆迁户住上满意的新房,威县要求拆迁户全程参与安置小区建设,从选址到户型设计到基础设施布置,尊重各地群众意愿。

站在新房门口,段发合(右)和家人露出幸福的笑容。河北日报记者潘文静摄

扶贫干部根据他家的人员结构,推荐他在禾祥社区选了一套125平米的独栋房子。“两层有五个房间”,他只需要支付一万多元。

段发合心里开始一动:太好了,还是去看看吧。

一排排院落有江南水乡的风格,街道宽敞平坦,安装了路灯。学校、超市、诊所和乡村服务中心应有尽有...看着眼前的一切,段发合决定搬家。

2018年底,段发合领到新房钥匙,次年7月搬进禾祥小区。

为了让搬迁群众尽快适应新环境,荷香社区成立了党总支和社区居委会,对社区进行分区域网格化管理,做到人事无人管。

针对段发合家庭缺乏增收渠道的情况,社区党总支进行了精准帮扶。经社区党总支联系,段发合的妻子在社区附近的家具厂上班,月收入2000多元;段发合的大儿子在天津一家食品厂上班,月收入3000多元。家里的生活逐渐好转,搬迁那年摘掉了“穷帽子”。

怀着感激之情,段发合带头拆掉了自己盖的老房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路越走越宽,段发合的小梦想开始萌芽。

坐在新房宽敞明亮的客厅里,说起自己的小梦想,段发合(右)和家人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河北日报记者潘文静摄

在帮干部李亚飞挨家挨户走访时,段发合说他想做点事。“我在考虑养蛋鸡。现在都是机械化耕作,腿脚不方便也能管。”李亚飞建议先和村里的养鸡大户搭伙,等掌握了技术再单独做也不迟。

就这么干,有空就去村里的鸡棚学技术。今年6月,他还申请了5万元小额贷款扶贫,因为“好日子过完了,一刻也不想等了。”

段发合的故事是魏县两万多搬迁群众的一个缩影。

魏县“十三五”建设了6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搬迁群众已陆续入住。目前,魏县正在研究制定漳河乡村振兴示范区总体规划,计划在搬迁村旧址建设万亩花海和湿地公园,发展乡村旅游,帮助更多像段发合这样的搬迁群众实现致富梦。(河北日报记者潘文静)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消息。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河北魏县:段法合的小梦想":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3483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