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发展产业,不愁没钱;脱贫致富,保险垫底。”这成了河北村民津津乐道的一句话。近年来,河北各地大力支持金融业“走下去”,为缺乏财力的贫困地区提供金融服务和保障。不仅部分地区摆脱了“贫困”的帽子,村民也成了“老板”。金融扶贫模式成为扶贫工作的重要推手。
村民集资建养鸡场。源地图
保定阜平打响金融扶贫攻坚战
“保险+贷款”助力县域脱贫致富。
2013年以来,河北省阜平县抓住金融扶贫示范县创建契机,探索“保险+贷款”金融扶贫模式,带动全县脱贫致富。
在省扶贫办、省金融办的指导下,富平建立了县域金融服务中心,完善了县村三级网络,农取款服务点100%覆盖行政村。同时,县政府成立注册资本1.3亿元的县级担保公司,按照“村推荐、乡初审、县级担保公司与银行联审”的工作流程,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合作社、农户提供贷款支持。企业、合作社、农户按时偿还贷款利息后,县财政给予50%的贴息。
为了帮助农民规避风险,县政府与PICC P&C公司签订了“联保”协议。根据该县农业产业特点,在全国率先推出成本价格损失保险,专门保障肉牛、肉羊、核桃、大枣等市场价格波动造成的成本损失。
王快村的张晓明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给370只羊买了成本损失险,每只羊保费85.5元。他出40%,剩下的60%由政府承担。950元,包括羔羊成本和饲养成本。这种财政补贴大大提高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县金融办主任杜金利介绍,自2015年3月开展业务以来,已发放扶贫贷款1.548亿元,扶持农业企业25家7355万元,扶持农户1112户8125万元。已签订农业保险保单451份,农业保险金额达4.87亿元。
金融扶贫新机制成效显著。
金融扶贫新机制成为富平实施精准扶贫、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全县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10.8万人减少到7.05万人。红枣、核桃种植规模分别比2012年增加2.5万亩、5.37万亩,肉牛、肉羊分别比2012年增加3600只、14.5万只。“两种两养”总收入增加6700多万元。食用菌栽培大棚从无到有,发展很快。短短两个月,土地流转面积已达6000多亩,明年4月份开始出菇,预计可为群众增收1.1亿元。
金融下乡解决河北扶贫的燃眉之急和后顾之忧
《河北省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实施方案(试行)》确立了政策后盾。
早在今年5月,《河北省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实施方案(试行)》出台。方案提出,从今年开始,河北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将普遍试行金融产业贷款和金融支农贷款。
扶贫富民金融产业贷款主要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扶贫龙头企业,也可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龙头企业贷款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贷款最高不超过100万元;扶贫富民金融贷款全部用于有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县贫困户,最高贷款额度5万元。
银行用专项贷款助力河北金融扶贫。
从今年开始,合作银行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县域扶贫,投入资金原则上不低于风险补偿的5倍。贷款利率原则上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不超过40%,贫困户贷款贴息期限不超过3年,贴息率不超过基准利率,扶贫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贷款贴息期限不超过2年,贴息率不超过3%。
建立风险补偿和退出机制,降低贫困户风险
河北省将建立省市县三级投入风险补偿资金、面向社会多渠道筹集的工作机制。今年,河北省将对每个金融扶贫富民产业示范县安排600万元风险补偿金,对每个金融扶贫富民农民示范县安排300万元风险补偿金。围绕首都扶贫示范区各县和富平县,每个县从1.5亿元保障资金中拿出2000万元作为风险补偿。其他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金融扶贫富民产业贷款和农户贷款。
此外,河北省还将建立风险补偿退出机制。根据合作银行贷款业务开展情况,不良贷款率连续30天超过3%的县将暂停贷款业务并组织清收,直至不良贷款率降至合作银行允许范围内,经过一定时间的排查后再开展贷款业务。
再来点新闻:
金融扶贫模式助力河北各地扶贫工作
承德滦平:“小额信贷”让贫困县“摘帽”
河北滦平几十年来始终坚持信贷扶贫的坚定信念,用“小额贷款”的金融方式扶贫,为背靠大山的深沟农民兄弟创造了惊人的财富。
河北滦平,针对农民兄弟贫困、经济落后的现状,整合信贷扶贫,振兴贫困山区经济发展空,走出了一条扶农兴农的金融扶贫之路。据了解,“小额贷款”20年来累计投入1200多万元,支持了矿产开采和深加工企业建设,使350多户贫困户在企业就业。还投资500多万元扶持100多户贫困户进行矿产品运输。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支持70多户群众做生意、开饭店、开加油站、出国经商。累计100多万元支持贫困户开展养殖业。已投入1亿多元支持粮食生产。
如今的滦平,不再是一个看病难、上学难的偏僻之地。在金融的帮助下,成功摘掉了“贫困县”的标签。
秦皇岛抚宁:“惠农卡”走进千家万户。
近年来,阜宁与农行探索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良性互动合作机制,在加大信贷投入、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改善“三农”金融服务等方面形成多方合力,谋求各方共赢,全力支持秦皇岛打好脱贫攻坚战,有效缓解了“三农”贷款难、服务难问题,为扶贫工作注入了活力。
围绕秦皇岛市政府的扶贫工作安排,农行秦皇岛支行根据实际情况,为其帮扶的村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还帮助当地村委会建立健全了党组织,为全面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农行秦皇岛分行着手落实具体帮扶事项,扎扎实实完成市政府交办的工作,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秦皇岛的扶贫工作贡献力量。
从2011年到2013年,短短三年时间,抚宁区几十万村民用上了惠农卡,填补了秦皇岛金融业的空 white。如今,阜宁已经建立了100%的乡镇和90%的自然村,帮助农民取款,更方便地为农民朋友提供金融服务。
沧州献县:项目贷款使区域经济由弱变强。
近年来,献县以特色经营企业、农户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持对象,加大项目贷款支持力度,支持区域经济实力由弱变强,并逐步扩大。
献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业县。为帮助农民脱贫,献县联合当地农业银行,根据当地特点确定“三个重点”,即以经济发达、信用观念强的9个镇为重点区域;把紧固件加工、租赁、农副产品收购等优势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将文明村、新房、专业村、先进基层党组织作为重点村,根据各类帮扶对象的管理特点,实施不同特色的扶贫帮扶。
献县对区域重点优势企业给予信贷资金支持,近5年累计发放贷款3亿元,重点支持当地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发展。该行根据当地一家大型肉鸭加工企业的特点,制定并实施了“公司+农户”信贷帮扶方案,贷款总额6000万元,使该企业成长为年出栏肉鸭1000万只的中型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全县500个养鸭户脱贫致富,带动了3000个种粮户从县里购买粮食饲料增收。
2009年以来,献县支行累计向农户发放惠农卡4.2万张、小额贷款8.8亿元,农户小额贷款连续4年“零不良”。
热评:
金融扶贫将成为一大亮点。
财政资金将成为扶贫的一个亮点。多年的扶贫开发实践表明,越是贫困地区,金融“盲区”越多。一方面,农民贷款难、贵,缺乏扩大再生产或改变生产方式的资金。另一方面,农村金融基础设施薄弱,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河北省将对支农实行比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重点支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和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这有望为扶贫开发事业带来更多“活水”,有效缓解贫困户产业资金短缺问题,同时使扶贫资金由无偿变为有偿,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金融的“造血”功能,对扶贫至关重要。
全面实现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面对艰巨繁重的扶贫任务,常规手段往往作用有限,依靠发展传统工农业的老路是行不通的。饿了么不关心生态;荷包瘪了,留不住青山绿水。如何让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成长为“金山银山”,和谐相处,长期可持续?要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绿色产业的“造血”功能,在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方式和手段上有新突破,找准精准扶贫的着力点,不进入“人穷、生态差”的局面。
金融在支持绿色产业扶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新型农业规模化、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其产业链不断延伸和扩大,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需要大量的设施、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资金投入,这就要求金融发挥整合资源和要素的作用,引导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管理向绿色产业聚集。一是突出支持符合国家绿色发展政策的现代农业项目,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在产业布局中的引导作用,借助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资金优势,推动绿色产业向贫困地区转移,增强精准扶贫的后劲。二是加大对产业发展环境和生产流通领域的资金投入,调整用于改善产业发展环境的资金结构比例,为农业产业项目长期扎根贫困地区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通过合作社、“公司+基地”、互助组织等方式解决抵押不足、融资难的实际问题。三是改善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金融基础环境,消除金融服务空白色区域对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这就要求各级金融机构调整思路,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加强贫困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产业项目开发的金融业务需求。
(据新华网、People.com、河北日报、河北经济网、保定新闻网、秦皇岛新闻网等)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金融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金融扶贫助力脱贫":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3477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