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金银、玉翠、陶瓷、青铜
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
因其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具
千百年来,在文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正因如此,名器的传承愈发显得可贵
在迎泽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
曾经选入皇宫的苏氏琉璃
融南方精细与北方粗犷于一体的山西玉雕
表里如一的孟家井“君子瓷”
……
一个又一个执着的匠人
谱写着名器传承的动人篇章
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
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许多古建筑中都有它的身影
传承六百八十余年的太原苏氏琉璃
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图丨苏家在康熙11年制做的琉璃吻
苏氏琉璃引以为傲的
是对两种独具特色的琉璃配料的掌握
即“宫廷黄”和“孔雀蓝”
图丨苏氏琉璃
“宫廷黄”曾在明代被指定为皇家专用黄色琉璃
“孔雀蓝”更是琉璃釉彩中的名贵品种
其原本失传,由苏氏后人不断钻研才得以恢复
图丨苏氏琉璃孔雀蓝工艺品
苏氏琉璃第八代传人苏永军
在坚守传统的同时还勇于创新
花瓶摆件、文房用品、匾额
……
一系列符合现代审美的工艺品
使得苏氏琉璃焕发着新的生机
图丨琉璃玉玺
瓷器谦谦如玉,铮铮若铁
其中,绞胎瓷亦有“君子”意蕴
绞胎瓷花纹由胎而生
内外相通,表里如一
人称“君子瓷”
图丨孟家井绞胎瓷
古有陶瓷七十二道工序方可成器之说
而绞胎瓷的工序将近一百道
其传承人在今天屈指可数
图丨孟家井绞胎瓷
迎泽区孟家井瓷窑的绞胎瓷烧制技艺
自明朝末年就逐渐失传
2016年,时任太原美术馆馆长王鼎
和孟家井烧瓷人冀田福等人
在陶瓷瀚海里艰难挖掘8年
终于让孟家井绞胎瓷工艺重现于世
图丨孟家井绞胎瓷
刻瓷,是用刻刀在瓷器釉面进行书画雕刻
集绘画、书法、刻镂于一身
集笔、墨、色、刀为一体
是陶瓷艺术的独特代表
图丨苗振洁《瓷板雕齐白石》
传统刻瓷代表性传承人苗振洁
从事刻瓷艺术二十多年
代表作有《瓷板雕齐白石》《墨梅》等
图丨刻瓷传承人苗振洁
其刻瓷艺术造型的轮廓线
如同中国画的中锋线饰
均匀对称、委婉曲折
刚柔相间、变化丰富
蕴含着独特的东方气质
中国玉文化的繁盛
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饱含的“君子”意蕴
《说文解字》中称玉有五德
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䚡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
其声舒扬,尃以远闻,智之方也
不桡而折,勇之方也
锐廉而不技,洁之方也
“玉不琢,不成器”
美玉经过雕琢
获得了新的价值和魅力
山西玉雕代表性传承人刘团昌
数十年孜孜以求,精益求精
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填一席
刘团昌独立设计玉雕作品一千余件
尤其擅长动物和人物的设计与制作
代表作品有和田籽料《大漠之歌》
《送子观音》《太白醉酒》等
业内称其玉雕作品
“雍容华贵中显淡雅
玲珑秀丽中藏老辣
融南方精细与北方粗犷于一体”
瓷器虽美,但却易碎
爱瓷之人常为此痛心不已
把破碎的瓷器拼好
用金刚钻钻孔
再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锔钉嵌住抓牢
使其恢复“原样”,继续使用
这种技术便是“锔瓷”
锔瓷代表性传承人郭智军
师承山东巧人王振海
2013年将这门手艺带回太原
在做“锔瓷匠”的这7年里
郭智军锔了近三千件茶器
早已炉火纯青、远近闻名
一件件破碎的瓷器
通过锔瓷重获新生
当锔子与器物融为一体的时候
人们感受到的
不只是破镜重圆的美好
还有对古老技艺的敬畏
来源:迎泽发布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游•府城」太原迎泽区:流金滴翠,异彩纷呈":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3238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