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装备之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24小时后方可转载。
3月24日晚间,仪表之家获悉,上交所网站发布公告称,科技创新板上市委员会将于2022年3月31日上午9: 00召开上市委员会2022年第24次审议会议,届时将审核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发事项。微创医疗作为港股明星,被戏称为“能出很多上市公司的上市公司”。如果获批,将是微创又一家子公司获得上市资格。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微创电生理收入分别为0.84亿元、1.17亿元和1.4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908.15万元、-2514.02万元和-1485.93万元;报告期内,其R&D费用分别为2424万元、4062万元、4085万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8.78%、34.59%、28.91%。在R&D的大量投资是其持续亏损的原因之一。
在全球市场上,微创电生理是为数不多的同时完成心脏电生理设备和耗材完整布局的厂商,也是国内首家能够提供三维心脏电生理设备和耗材完整解决方案的厂商。目前,其产品通过分销模式在国内销售,产品已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0多家终端医院,并出口到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21个国家和地区。
01
继续枝叶蔓延,电生理IPO指日可待。
自1998年成立以来,微创医疗已经发展了23年。但与其他公司通过重组并购来拓展业务不同,微创医疗的成长性在于其不断的划分、子公司的扩张和新赛道的不断开辟。细数医疗器械这个圈子,可以发现微创医疗的触角已经伸到了很多工业领域。
微创医疗是创新驱动,高估值来自拥抱新技术新赛道。为了保证R&D投资的持续性,只上市一个成熟的子公司,然后铺开新的轨道,形成循环,最后母公司的规模也在扩大。一些上市子公司已经成熟,新麦医疗就是模范生。去年7月,市值一度达到392亿港元,而母微创医疗达到1265亿港元。母公司可以通过保持控股权,专注于孵化新公司。
因为有“生娃”的超能力,在港股市场被认为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此前,新麦医疗和新通医疗分别在科技创新板和h股上市,旗下微创(上海)医疗机器人(以下简称“微创医疗机器人”)于去年11月在港交所上市。如果微创电生理成功上市,将成为“微创科”的“老四”。
目前微创医疗的子公司有心脉医疗、信通医疗、微创辅助心脏、微创电生理、微创《阿凡达》、微创机器人、微创骨科、塌陷心律、岳明医疗、微创创友通、微创心力、微创科维、微创医美、微创视光、微创子牙、锐科医疗、申泰医疗、申顿医疗、申图医疗、申图医疗和
这些子公司是手拉手联系在一起的,背后有核心的微创医疗支撑。任何一点的放大都可以让这张网变大;网面越大,核心越大;核心变大了,点又会变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网络,让微创医疗达到了内外合力的最高境界。
在收割了几家上市公司之后,微创系的资本动作还在继续。公告显示,拟在科技创新板上市的微创电生理已收到两轮询价,将于本月底在科技创新板过会。作为微创医疗的分拆子公司,势必会涉及到同业竞争的问题。在此前监管部门对问询函的回复中表示,其产品与母公司产品不同,在治疗目的、适应症、治疗原则等方面存在差异。微创医疗的心律管理业务只承担销售推广功能,没有相关产品的配套研发能力。
但根据招股书,2020年公司对关联方的销售金额为381.36万元,较2019年的1423.96万元大幅下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一家附属公司Sorin CRM SAS减少了采购。2019年,公司采购微创电生理1382.2万元,占同期收入的11.8%;2020年,该数据降至349.22万元,占比2.49%。2021年上半年,索林CRM SAS采购微创电生理397.44万元,占同期收入的4.41%。
值得注意的是,同期企业采购微创电生理报废产品,金额174.99万元,占当期采购金额的45.03%。微创电生理表示,由于2019年海外附属客户向其采购产品较多,受疫情影响销售未能达到预期,导致部分产品超过有效期,最终客户于2021年上半年报废产品。
02
市场份额只有2.15%。怎么才能和国际巨头竞争?
微创电生理成立于2010年,是微创医疗旗下的高科技企业,专注于电生理介入诊断和消融治疗领域创新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提供“以精准介入导航为核心的诊断和消融治疗一体化解决方案”。去年,微创电生理提交上市招股书,成为继汇泰医疗(688617)之后,心脏电生理介入器械领域的第二家公司。嘘)。
中国约有3000万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其中电生理外科进一步渗透。据悉,心脏电生理手术数量从2015年的11.8万例增加到2020年的21.2万例。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48.9万例,年复合增长率为23.3%。
中国电生理设备市场规模,亿元,2015-2024E。
相应的心脏电生理设备国内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4.8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51.5亿元。预计到2024年,电生理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211.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2.3%,国内市场需求广阔。
然而,在国内心脏电生理设备市场,国内厂商的市场份额仍远远落后于国际行业巨头。2020年,国内电生理器械市场份额仅为9.6%,强生、雅培、美敦力三家合计占据85%以上的市场份额。国产品牌有惠泰医疗、微创电生理、国药医疗、锦江电子。其中,惠泰医疗和微创电生理作为国内龙头,市场份额分别为3.1%和2.7%。这个数据,和进口品牌相比,有点“卑微”。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微创电生理海外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22.48%,但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口收入直接同比下降47.06%。截至招股书发布时,微创电生理仍累计未补偿亏损。一方面,追赶国外巨头还是要扩大研发,短期内很难超越。另一方面,市场拓展仍然需要高额的营销费用。微创电生理能撑得住吗?
EnSite精密
对于本土企业来说,目前国内厂商基本可以替代一些常规的标测导管和消融导管,但与这些头的差距主要在设备产品上,包括标测设备和消融治疗设备。招股书显示,2020年,微创电生理设备产品收入占比不到5%。国际巨头强生在电生理领域有代表性产品,Carto3心脏三维手术导航系统,美敦力的EnSite PRECISION,波士顿科学的RHYTHMIA,都是电生理标测系统的代表。
RHYTHMIA HDx绘图系统是一个高密度、高分辨率的自动绘图系统。
目前能与之抗衡的微创电生理是2020年获批上市的第三代哥伦布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是国内首个基于电阻抗定位和磁定位技术(磁电双定位)的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汇泰医疗在研的磁电双定位三位电生理标测系统也于2021年1月获得注册证书。
但是哥伦布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的营销似乎并不理想。自2020年推出以来,已应用不到2万例三维心脏电生理手术。招股书称,电生理医疗器械需要高性能算法,技术难度大于硬件。哥伦布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仍在不断优化算法。与强生的Carto等成熟产品相比,市场认可度仍有待加强。
目前公司通过多轮融资获得了更多的货币资金。2018年,微创电生理的货币资金只有882.07万元,2019年增长了近18倍,达到1.65亿元。到2020年,微创电生理的货币资金再次增长170.30%至4.46亿元。
据悉,微创电生理募捐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包括投资吸收、贷款及收到的与其他募捐活动相关的现金)从2018年的589.65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1.67亿元,2020年微创电生理募捐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3亿元。2018年至2020年,微创电生理也分别获得政府补助487.1万元、924.53万元和1228.78万元。但微创电生理未能盈利,目前仍在亏损。
公司主要产品在三维心脏电生理手术和二维心脏电生理手术过程中的应用。
此外,招股书显示,微创电生理目前有6个研究项目,与各大高校、医院有3个合作研究项目。最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的6个产品主要涵盖了国内进口无法替代的压力传感导管、冷冻消融导管和冷冻消融系统,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预计2023年获得NMPA注册证。在此期间,持续的R&D投资和未来的市场推广是不可或缺的。
很显然,R&D和繁殖是很难靠自身造血实现的,这就需要外部融资。本轮上市,微创电生理拟募资10.12亿元,包括电生理涉及医疗器械研发(3.69亿元)、生产基地建设(2.99亿元)、营销服务体系建设(1.44亿元)和补充流动资金(2亿元)。
微创电生理表示,未来将专注于电生理介入诊断和消融治疗领域创新仪器研发、生产和销售,力争提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以精准介入导航为核心的诊断和消融治疗一体化解决方案”,努力成为植根中国、面向世界的国际化医疗器械企业。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微创医疗上市公司龙头股,微创医疗 科创板上市":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3065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