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了一个号码,走到一个窗口。不到一个月,纪委就查出了这件事。”听到被批评教育的村书记的信访反馈,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川村村民对县纪委监委的工作人员竖起大拇指,直言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的“信访超市”经营得很好。
“冲突处理是一个国家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工作。解决问题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今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时说。
矛盾处理的效果是湖州多年来大力推进乡村治理背景下的众多亮色之一。在“碧水青山是无价之宝”理念的科学指导下,湖州坚持在乡村治理领域创新发展,探索出一系列廉洁乡村建设的具体措施并细化落实,用自然环境和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受到村民的赞誉。
村务公开,给村民带来实惠。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余村创造性地提出了“碧水青山是无价之宝”的概念。当时这个概念为在“生态还是发展”中徘徊的余村指明了方向。“总书记为我们指明了发展道路,我们要为绿色发展道路保驾护航。”这种观念也深深植根于安吉县天荒坪镇纪委书记陈的心中。他决心立足纪检监察机关职能定位,推进精准监督,完善基层治理模式,打造自然生态和农村基层政治生态两座生态绿山。
起源于余村、推广于安吉县的“廉洁乡村”八项要求,是良好政治生态为青山绿水保驾护航的具体举措。“廉洁乡村”八项要求以清单的形式具体规范了村级政治建设、村级决策、“三资”管理、工程项目、“三事”公示、村级监督、队伍管理、乡风文明等,提出了一系列务实有效、从严治村的铁的规定和禁令,许多村庄从中受益。
“我来我们村的时候,通过空多交了8万,新的要求真的起了很大作用!”说起安吉县天荒坪镇五合村集体林羊毛公开拍卖,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村民戴不禁侃侃而谈。
戴介绍,五合村有800多亩集体竹林。多年来,竹绒一直以每计量单位约2万元的商定价格出售。2019年底,新一轮羊毛产销即将开始。根据“廉洁乡村”八项要求,村集体资产和资源的承包、租赁、转让必须按规定遵循民主决策程序。很快,村委会小组将出售羊毛一事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经过几次讨论,村民们决定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销售羊毛。放出来也没关系。经过几轮公开竞价,五合村的羊毛成交价从2万元涨到了10万元,一举结束了羊毛贱卖的历史。戴多次称赞“廉洁村”的八项要求,口口声声说“这个制度给大家带来了好处”。
要落实“两座大山”的理念,纪检监察工作必须更加严谨细致。随着湖州“廉洁乡村”八项要求等新举措的逐步落实,基层小微权力运行由群众直接参与、群众全程监督,各种公开方式因地制宜、遍地开花,有效避免了村级“微腐败”。在距离渔村90公里的德清县管仲镇沈家墩村,“问廉书记”活动已经开展了一年多。村民纷纷向村书记询问村级工程项目、非生产性支出、资产资源处置、村务公开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村书记当场解答,并对账目支出较大的工程项目进行现场核查,让村民对村级权力运行有所耳闻、有所见、有所言。湖州市南浔区石崇镇探索建设网格化“廉洁驿站”。以两三个自然村为一个网格,每个网格设置一个“廉政驿站”,是廉政监督员开展日常监督会议、收集村情民意、村务监督委员会听取意见建议的主要场所。近年来,在“两座山”理念的指导下,一系列有效措施相继实施,迫使村级权力规范公开运行,村民成为廉洁乡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和坚定支持者,有效防止了“蝇贪”,使绿水青山的生成蓬勃发展。
在德清县管仲镇沈家墩村,举行“问连书记”活动,村书记回答村民的问题。
控制资金,让腐败无藏身之地
在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的过程中,新挑战、新问题也随之而来。“近年来,规模以下的村级项目逐年增加。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村干部因项目违纪违法案件和群众投诉反映的问题也有所上升。”湖州市南浔区纪委常委宋新亮说,由于权力运行缺乏有效监督,村级小项目建设存在成本高、层层转包、拆分分标、管理混乱等问题。监管难度大,廉政风险高。
决不能让项目建起来,干部倒了。2019年4月,南浔区纪委监委督促区农林局、财政局等职能部门制定出台村级限额以下项目(400万元)规范化管理相关实施意见,探索建立指导价预算、程序化管理、多模式承包、承包商库选择、全过程监管、双随机评价等六项工作机制。指导价预算取代了“预算由施工方决定”,程序化管理实现了“施工方确定、施工过程监督、工程验收、工程款支付”的规范化操作。制度的完善有效减少了权力寻租空室,也控制了干部。不仅如此,还取得了费用更低、信访更低、工时更低、管理水平更高、工程质量更高、群众满意度更高的良好效果。
和村级小项目一样,村集体“三资”也是基层腐败的易发点。“在前几年开展的农村基层作风检查和日常监督检查中,我们发现部分村现金结算不规范,报销票据名称不统一,甚至存在‘白条’现象。”湖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村集体“钱袋子”越来越鼓,防止小微权力滥用和“微腐败”日益重要。湖州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面推行村卡结算制度,以村书记、村主任、村出纳为主体,实现“一人一卡”、“一事一结”,建立结算清单、移动支付等机制,控制全市村级日常支出近亿元,仅2019年就节约1200多万元。
只有营造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让基层腐败无所遁形,才能让群众真正从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中感受到幸福和满足。近年来,湖州持续加强集体“三资”监管,针对部分村集体“三资”监管不力的情况,督促农业农村部门强化监管职责履行,实行集体资金竞争性存储,制定村级工作用餐标准,创建无现金区,加强劳务用工费用监管。一系列有力举措在绿水青山间落地生根,为湖州“两山”转型保驾护航。
公开监督,让战争变成友谊。
村务监督二维码平台是湖州农村人人皆知的“新生事物”。今年9月,首届“新时代乡村清洁建设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研讨会”在安吉余村召开。在这场汇集了十几个省市乡村治理新模式和经验的研讨会上,扫码监管无疑是最大的亮点。会后,长兴县纪委书记沈跃强久久不能平静。"这部法典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他说,“我现在充满信心,接过贯彻‘两山’构想的接力棒后,一定能在这段征程中走得稳、走得好!”
这种信心不是盲目乐观。如今,生活在长兴县李家祥镇广福桥村的村民们脸上经常挂着笑容。村民张建华一有空,就用手机扫描家门口的“村务e联”二维码。“村里发生了什么,村里每一笔支出的时间、去向、用途、金额、经手人等信息,都可以一目了然。如果发现问题,可以实名或匿名留言或向镇纪委投诉。”张建华说,现在村民可以知道和监督村里的事情,并没有什么不妥,这与往年有很大不同。
两年前,广福桥村是远近闻名的“问题村”,征地补偿款分配程序不规范等问题频发,导致村民信访村干部。“每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基本都是以激烈的争吵告终,村里的大事小事都难以开展。”李家祥镇纪委书记钱永泉说。化解这种对立关系,必须从规范村务运作、引导群众参与监督入手。随即,在县纪委监委的协调监督下,广福桥村家家户户门口都贴上了“村e联”二维码,村级财务、小项目、征地补偿款等各种信息都“晒”在了村民面前。实施第一个月,村干部回复群众问题60余条,镇纪委对6个重点问题进行调查,1人被问责。以开放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回应,群众心中的疑虑和不满逐渐散去,村务运行重回正轨。
两年来,广福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闲置多年的“烂尾楼”成功处置,追回资金2400万元。村里连续14个月的信访量为零,群众的欢声笑语在青山绿水间回荡。
一个小小的二维码,是湖州“两山”共圆“治”梦,推动乡村治理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经过十五年的艰辛探索,湖州在乡村治理领域走出了一条新路子:村务e点、村务清分、“问廉书记”等一系列举措陆续落地,让村级“三务”展现在群众面前;全市1192个村(社区)实现了监控联络站全覆盖,监控探头遍布基层,干群互信形成良性互动;群众高度关注、久拖不决的上学、医疗、养老、住房等近3000件事关民生的“小事”,在市纪委督办下全部解决。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集体所有的财产有哪些,集体财产是什么意思":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2837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