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从外卖、打车到美图、导航,各种app都推出了网贷业务。用户只要打开APP,无论是开屏画面、信息流显示、支付页面还是功能列表,都能看到“分期”、“借钱”的字样。对此,有人嘲讽道,“原来互联网的终点是借贷。”
为什么各大平台如此热衷于做债权人?当然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利润来源,增加公司整体收入。虽然这些平台打出了“利息低、放款快、无需个人信用”的广告,辅以“赠送VIP”、“赠送红包”、“免手续费”等一大堆福利,但仔细一查,其实并非如此。据报道,很多平台的年化利率其实超过20%,还有各种费用,但都是模糊的,造成借钱成本很低的假象。一旦你对到处都是网贷感到困惑,用户就很有可能踏入坑中。
众所周知,金融活动是有风险和门槛的。无处不在的点对点借贷,很可能会积累社会隐患。一方面,网贷的低门槛和强诱导性,对所有互联网用户的自制力都是极大的挑战。据统计,一些公司的网贷业务,超九成客户是“80后”、“90后”。个别喜欢冲动消费、超前消费的学生,陷入“以贷养贷”甚至“裸贷买单”、“暴力催收”的深渊。另一方面,互联网平台将借贷规模视为竞争优势,导致网贷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的提高。同时,为了降低风险,平台以资产证券化(ABS)的形式将网贷借入外部资金,进一步放大杠杆。一旦平台经营不善或违法违规,或众多借款人还款能力下降,出现大规模坏账,就容易诱发金融风险,扰乱社会正常运行秩序。
互联网金融的目的应该是利用科技的力量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与传统金融机构形成互补,实现金融普惠。现在的借贷乱象无疑与初衷背道而驰。对此,相关部门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银监会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央行发布的公告指出,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必须以明显方式显示年化利率...需要注意的是,防范网贷泛滥,不仅需要金融方面的努力,还需要互联网内容监管和金融知识教育,最终在专业资质、借贷标的、总量控制、广告规范等全链条形成监管网络。
“科技好”的一个重要体现,应该是在实践中平衡社会利益和商业利益。做好,经营好,才是互联网行业的长久发展之道。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评论员鲍楠
编辑:崔
过程编辑:郭丹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放贷app违法吗,所有app放款失败":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2747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