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可以说是人生头等的大事了,都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前一段时间,有网友在网上吐槽,结婚前一周,因为自己想着结婚后要两个人一起贷款买房,所以查了一下对方征信,结果发现对方欠了不少信用卡债务以及小额贷款,这婚算是结不成了……
近日,#婚前该不该查对方征信#这个话题登上热搜,引起众多网友讨论。
有网友爆料称
自己的朋友原本打算这个月结婚
但是却在上个月突然分手
起因是女方查了男方的征信
发现男方欠了很多信用卡债和小额贷
还有很多逾期记录
所以选择分了手。
婚前到底该不该查对方征信?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没想到网友们的回答几乎一边倒
都认为查征信记录很有必要!
▼
乍一看此问题似乎略显夸张,但足以说明个人信用越来越重要。不仅涉及到可能的贷款,还涉及到学习、工作各个方面。如果双方中的一方信用较差和负有巨额的债务可能会造成沉重的夫妻共同债务。
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在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超前消费身背负债的背景下,很有必要在结婚之前查一下对方的个人征信报告。
很多人对这个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有的说,个人信用报告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人品,以及资产情况。为避免婚前负债对婚后造成的负面影响,男女结婚前,必须查对方的征信报告。因为婚前负债,婚后是会成为夫妻双方的共同债务的。
▼
▼
▼
▼
大部分人觉得,夫妻为利益共同体,婚姻不是扶贫也不是欺瞒,婚前彼此坦诚,才是给彼此最好的信任。个人的征信不仅仅影响个人,结婚之后更是会影响整个家庭的经济和生活,甚至对子女也有一定的影响。
也有网友发出不同的声音:婚姻是建立在对彼此的信任之上的,查征信看起来像是对对方不信任的表现,伤感情。
你觉得,结婚前该不该查对方征信呢?
延伸阅读:
央行回应征信升级:新个人征信增加“共同借款”和“5年还款记录”
2019年4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对有关新版个人征信报告的传言进行了回应。央行表示,此次征信系统升级,重点是提升系统性能、优化信用报告内容和展示,新个人征信报告增加了“共同借款”等信贷信息,还款记录或将由2年增至5年。目前系统优化正在进行中,并无明确的上线时间表。
运行13年,采集9.9亿自然人
自2006年与原信息产业部合作推出征信系统(即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央行首次透露,征信系统运行十多年,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已采集9.9亿自然人、2591.8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信息,年度查询量分别达到17.6亿次和1.1亿次。信用报告已成为反映企业和个人信用行为的“经济身份证”。
为更好地满足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征信需求,征信中心适时启动了新一轮的系统升级优化工作,即各界所说的二代征信系统建设工作。目前征信系统升级优化工作仍在进行当中,并无明确的上线时间表。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查询的信用报告的总体内容没有变化。
新增部分内容,正面信息保存5年
央行表示,新版信用报告的改进,主要在优化界面展示、提升可读性方面做了调整。拟推出的新版信用报告与目前的信用报告版本相比,增加了一些信息。
比如,新版信用报告增加了展示“共同借款”信息、“5年还款记录”信息、增加个人为法人担保以及法人为个人担保信息,此外将会把个人征信信息中正面信息与负面信息的保存年限,统一修改为5年。
升级一:展示“共同借款”信息
“共同借款”是指一笔贷款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借款人共同承担连带偿还责任的借款,比如夫妻共同贷款买房,两人就是共同借款人。新版信用报告拟增加“共同借款”信息采集内容,将借款信息同时展示在每个借款人信用报告中,金融机构在评估借款人信用风险时会把共同借款信息考虑在内。如后续借款主体发生变更,征信系统将按照金融机构的上报信息,及时更新。
升级二:展示“5年还款记录”信息
目前个人信用报告展示的,是5年的逾期不良记录和2年的还款记录。在新版个人信用报告中,不良信息保留时间不变,但或将把还款记录由2年增至5年。
升级三:增加国籍等信息
为方便资金跨境转移,征信系统计划加大国际信息统计和交流,在新版信用报告的个人基本信息中增加国籍等信息。
升级四:增加个人为法人担保等信息
一些征信主体曾遭遇“被贷款”“被担保”等事件,对此,新版个人信用报告拟增加个人为法人担保、法人为个人担保信息。
严把数据质量关,未采集个人水电缴费信息
关于坊间传言新征信将采集水、电、电话缴费情况,央行表示,公用事业“先消费后付款”的缴费信息,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借款人的偿还意愿。因此,征信中心自2006年开始探索采集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公用事业缴费信息,以扩大征信系统的覆盖面。不过,现在的征信系统尚未采集个人水费、电费缴费信息。在实际采集时,一些数据难以准确记录在个人名下,且部分逾期缴费存在争议,数据质量有所欠缺。因此,在严把数据质量关的前提下,此类信息采集工作将在各地谨慎推进。征信中心将与相关数据源单位协商,并将严格落实《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三条“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未经本人同意不得采集”规定,在数据源单位取得信息主体授权同意后才报送数据。
最后,央行征信中心承诺严格遵守《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规定,依法依规开展征信活动,切实维护信息主体知情权、同意权、异议权等合法权益,严格保障信息安全。征信中心也提醒广大市民,保管好个人身份证件,身份证件复印件应注明用途,不要轻易把信用报告提供给其他商业机构;在公共网络查询、保存信用报告后要及时删除。
新版个人征信报告已试运行,水电欠费就算失信?这并非小题大做
孔子有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据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已试运行新版个人征信报告,可能将于近期正式上线。届时,不仅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将更严格,而且个人征信报告采集信息将更细化、更全面、更精准。除借贷等金融信息外,新版征信纳入更广泛的信息,如电信业务、自来水业务缴费情况、欠税、民事裁决、强制执行、行政处罚、低保救助、执业资格和行政奖励等信息。
话费、水费欠缴也将纳入个人征信,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有舆论就认为,欠交水费、电费、电话费不过是违约行为和民事纠纷,而非闯红灯等违法行为,不可武断地直接将其列入征信系统。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因成百上千万欠款而失信,与因拖欠几十块钱水费而失信,没有性质之别,不能搞抓大放小,容不得区别对待。
随着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意维护信用状况。买房买车申请贷款,银行需要查看个人征信报告;就连在为孩子找对象时,丈母娘也要看征信报告;从2018年4月起,被北京法院依法纳入失信被执行人的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也被限制参与本市京牌小客车指标摇号配置。这意味着,一旦有严重失信行为,征信报告上的负面记录,会直接影响到车贷、房贷等能否被审批通过,会影响到摇号、找对象等日常生活。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一个为了点钱就失信的人,的确不值得托付终身。
完善个人征信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当然,以往的征信系统还局限于某些领域,离“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还有相当的距离。比如,有些人只在纳入征信系统的方面讲诚信,不拖不欠,可一到涉及话费、水费等所谓的小事,就不当回事,知道装不知道、有钱也不缴。有道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此种失信行为如不加以惩戒,造成的不只是百十块钱的损失,更是对整个社会信用的冲击。
孔子亦云:“民无信不立”。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机制,让失信者寸步难行,需要征信报告涵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更加全面地展现一个人的诚信水平。有的地方已将假结婚、医闹、传谣造谣、不赡养老人等行为也纳入个人征信。当然,哪些方面适合纳入征信体系,需要慎重研究,不可把个人征信当个筐,啥都往里装。日前某地“个人频繁辞职和就业,信用将成问题”引发舆论关注,虽然相关人士表示只针对恶意频繁的跳槽行为,但近八成网友表示反对:如何衡量是否恶意、频繁跳槽行为本身是否属于信用体系的衡量范畴,仍值得探讨。
诚信是诚信者的通行证,失信是失信者的绊脚石。诚信,当自一点一滴始,人前人后一个样。别忘了缴水费话费哦!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湖北经视 北京晚报 北京日报
流程编辑:TF021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婚前征信报告,婚前查征信过分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2548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