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潘家口库区,有一位绿色使者,22年如一日坚守在水邮路线上。
北风萧瑟,寒风凛冽。隆冬时节,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潘家口库区,即使是中午,气温也接近0℃。一艘载着十几个包裹的快递船经过,几只水鸟吓了一跳,在湖面上激起了涟漪。刘保朝开着船,没有时间去欣赏两岸的风景。他加大马力,只想尽快把包裹送到村民手中。
53岁的刘保朝是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宽城满族自治县分公司的一名邮递员,他负责投递的区段全部位于潘家口水库周边。作为华北地区“引滦入津”的重要工程,潘家口水库最大面积约72平方公里,总库容29.3亿立方米,水面10多万亩,是滦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水库。
1985年,潘家口水利枢纽工程竣工,水库开始蓄水。祖祖辈辈分散在山里的人,再也走不下山去周边乡镇的集市了。一条长长的水道挡住了村民的脚步。从此,邮递员成了大家与外界联系的“鸿雁”。
因为一个承诺,他坚持了22年。
在刘保朝的送货路线中,独石沟乡距离最远,送货地点最分散。宽城满族自治县独石沟乡位于潘家口水库中游,北、东、南三面环水。全乡近90%的村庄被库区的水包围,镇县隔滦河相望。无论你是从你在刘保朝工作的巴洛台邮政支局来到这里,还是村民们去县城赶集,你都只能走水路。
“这里既是库区,又是山区。送快递有多容易?”刘保朝说。这条邮路几乎是半山半水,独石沟乡1000多名居民分散在库区周边4万亩水面的沟岔里。有些山沟长达数英里,只有一户人家居住。每天,当投递信件时,刘保朝必须骑自行车,乘船航行一半,步行爬山。
由于距离遥远,这条邮路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在刘上任之前,有三个邮递员因为路途遥远、村庄分散和道路陡峭而辞职。自从接过这个重担,刘保朝从未放弃。
“那时候邮递员月薪150元。谁愿意干!”刘保朝说,1999年,承德市唯一的“水邮路线”失去了邮递员,村民的包裹无法投递,生活物资难以保障。
当时,的大哥刘在宽城满族自治县邮政局工作,看着这条已经中断了几个月的邮路,便找到弟弟求助。“我哥说让我先做,等我找到合适的人再说。”刘保朝说:“山靠山,水靠水。当时我正打算利用家门口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水产养殖。”
总的来说,在大山深处长大的刘保朝知道,这里的村民离不开邮路。“那我试试,我会做好的,不会让我哥为难的。”刘保朝说,自己是党员,库区村民遇到困难一定不能拒绝。
从此,原本可以靠水产养殖致富的刘保朝,选择了贫穷,接手了这条艰辛的水邮路线。山沟里只有一家,山脊上只有一家...库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村落分布,使得刘保朝经常下水路,走山路,下山路走水路。完成一次递送需要五天。
“就从我家到巴洛台邮政支局,我们要走20多公里的水,然后骑自行车走6公里。中午去邮局拿回报纸和包裹。如果回家吃饭,天黑前是没办法完成当天的送货任务的。”刘保朝说,一次完整的接送,至少100公里,中午只能在船上吃馒头喝凉开水。
哥哥刘觉得哥哥辛苦,几次想拉他回家改善伙食,都是因为赶着送包裹,没能如愿。正如承诺的那样,这份在刘保朝的工作持续了22年,因为那句话“不要让我的兄弟难堪”。如今,大哥刘已经去世,但忠厚老实的始终没有忘记22年前的嘱托。
刘保朝刚上班的时候,大哥送给他的二八杠邮政自行车成了他以后送货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虽然车子已经被风吹日晒的锈迹斑斑,甚至连车后架上的布口袋都被磨破了,但这辆“老爷车”却一直舍不得扔掉。在他心中,这辆车象征着他的承诺。
他风雨无阻,辛苦地写满了邮路。
作为当地唯一的水上邮递员,刘保朝的艰辛可想而知。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刘保朝不仅要独自承受无聊和孤独,还要在分娩过程中随时面临不可预知的风险。
"潘家口水库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雾和冰窟窿."刘保朝告诉记者,因为在库区,送外卖时经常遇到大雾,有时能见度只有几米,根本找不到方向。“即使我常年走在湖上,也会迷路。有时过了一个小时,雾散了,才发现船已经转回原处了。”
冬天,库区的湖面上寒风刺骨。邮船没有专门的驾驶舱,在露天行驶80公里。即使它戴着手套,握着操纵杆的手也是又冷又痛。
“冬天交货比夏天难多了。尤其是寒冷的冬天,库区结冰后,无法航行,只能用冰车慢慢走。掉下去是小事,最怕的就是掉进冰窟窿。”刘保朝说,有一次,他早上去送邮件的时候,冰面还很结实,但是下午回来的时候,冰面突然破裂,他直接掉进了冰冷的湖里,冻得瑟瑟发抖。他在水中挣扎了10多分钟,才一手抓住自行车穿过冰面,另一只手按着冰面边缘勉强爬了上去。
几乎浑身湿透的刘保朝跑了一个多小时才回到家,躺在被子里瑟瑟发抖。之后他也积累了经验。每次穿过冰面,他都在车的后架上绑一根横杆。
最危险的是初春,气温略有回升。融化的冰使刘保朝无法航行,所以他不得不依靠一根竹竿来探路和行走。走在上面也很吓人。不知道该踩哪只脚空可能会摔倒危及生命。有一次回来的路上,冰不结实,他就用4米长的梯子,人蹲在梯子上,一点一点往村里搬。原本50分钟的路程,走了将近3个小时。
由于长期在户外工作和应对寒风,刘保朝的身体经常着凉,腿部关节出现腱鞘滑囊炎,很难治愈。
一年夏天,刘保朝航行到瀛碧山附近,突然乌云密布。凭着多年的航海经验,他知道暴雨即将来临,立即加速向岸边冲去。偏偏就在这个时候,船的油管爆了,船无法前进。
此刻,风暴席卷大浪,船被打到了两公里外,随时都有翻船的可能。“虽然我擅长游泳,也穿了救生衣,但回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刘保朝说,风暴过后,他发现船后舱里的水已经过半,甚至他自己也掉进了水里。能放在前舱的包裹用塑料布包得严严实实,一点破损都没有。
水路不安全,山路同样危险。林中草深,路陡。为了避免被藏在草丛中的蛇咬伤,刘保朝养成了用棍子探路的习惯。有一次,刘保朝在上山的路上不小心碰到了马蜂窝。刹那间,一群黄蜂被吓了一跳。一只黄蜂叮了他的右眼,他痛苦地坐在地上。
当天,他咬紧牙关,把邮件全部投递出去。回到家,眼睛酸酸的,哭个不停。我看起来像被塑料布盖着,一夜没睡好。
无奈,第二天上午,在妻子刘月欢的陪同下,刘保朝去了县人民医院看病。9天的治疗是他从事送外卖工作以来唯一的一次长假。“本来医生告诉我需要休息一段时间,但是邮件不等人。我不去,我不放心。”出院仅两天,刘保朝就不顾妻子劝阻,背上了一个包裹。
22年来,刘保朝几乎每天都在星空下出发,在月光下步行回家。他交付的路段服务面积85平方公里,覆盖8个行政村,87个自然村。一次送货行程120多公里,其中水路80公里,需要翻越36道山脊。在过去的22年里,他磨破了许多双鞋子,跌倒过,但他寄出的报纸、信件和电子邮件没有一件丢失或损坏。
我对自己很吝啬,但对村民却极其慷慨
在成为邮递员的几年前,刘保朝只是邮政支局的一名工人。因为工资低,家里也不宽裕,两个孩子的衣服基本都是亲戚留下的。刘保朝一年到头都穿着工装裤,他还没有给自己买一套新衣服。
2002年,刘保朝的女儿得了过敏性紫癜并发肾炎,他凑了5万元给她治病。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女儿,刘保朝百感交集,感到非常内疚。
“最困难的那几年,我也想过辞掉这份工作。开小卖部,搞农家乐,发展渔业养殖...不仅时间自由,而且没有人比邮递员的‘死工资’挣得多!”刘保朝说,“但是看到村民们期待的眼神,我只能选择承担这个责任。”
后来,为了早点还清给女儿治病的贷款,刘保朝平日里省吃俭用。几年里,她从来没有给家里买过什么“大件”东西。但对村民来说,刘保朝是出了名的慷慨。
住在库区的村民不仅离县城远,而且山水相隔。购买日用品曾经是村民的一大难题,所以刘保朝主动为村民购买日用品。
近年来,生活有所改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库区到外地发展,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独石沟乡政府开通了当地居民离开库区的乘船服务,每周一至两班。但是,上了年纪的村民不习惯到岸边定点赶船。他们仍然习惯于“在困境中寻找鲍超”。无论是购买种子、购买化肥,还是帮助汇款,刘保朝总是有求必应。有些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也不能提前给他们转账。很多时候,货款都是自己先垫付的。
刘保朝的船也成了很多人眼中的免费“公交船”。每年夏天,在雨季,除了报纸和邮件,刘保朝总是在船上放几把伞。“库区的天空就像洋娃娃的脸。该变就变。”刘保朝说,多余的雨伞是给乘船的村民的。
参加工作前,刘保朝在承德地区卫生学校接受了一年的专业培训,掌握了基本的护理技能。山里的村民生了小病,经常来刘保朝。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他总是先放下手中的事,主动为大家服务。西堡子村村民郝云奎是残疾人,长期需要从外地买药。刘保朝每次都送货上门。
“人民邮政是为人民服务的。”对刘保朝来说,这句在邮政系统广为流传的口号是他一生的信条。
都市沟乡都昌沟村是刘保朝送货路线上最远的一个村,单程30多公里,要经过5公里的水路,翻越三座大山。有一次,一封寄到车厂沟村的快件,寄到了波罗台邮政支局。刘保朝前一天刚去过车厂沟村,按照正常的送货周期,三天后他会再去一次。
考虑到紧急邮件,刘保朝没有犹豫,立刻出发了。一路上,他一刻也不敢停留,到了村里,满身是汗。当收件人徐桂霞看到刘保朝衣服上渗出的汗渍时,她担心地说:“你因为这封邮件而这么累。我再也不会用快递了。”
22年来,刘保朝和村民们就像亲戚一样。当他停下来靠岸时,比他年轻的人会看到它并大喊:“鲍超表哥来了!”原来“表亲”是当地对血缘关系以外最亲近的人的称呼。
铁船需要定期维护,燃料设备和船桨每隔几年就需要更换,几乎所有这些都是刘保朝自费承担的。2018年,当地政府和邮政公司为他配备了快艇,刘保朝的工作周期从5号第一次投递提升到了隔天第一次投递,这是他这些年最开心的事。
握着操纵杆,独自驾着小船穿过茫茫湖面,深绿色的邮政制服紧紧地裹在身上...22年来,刘保朝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在潘家口库区人民的脑海里。
22年来,刘保朝行程16万多公里,投递邮件18万封,为村民购买生活用品1万多件,义务运送3900多人次。刘保朝的无私奉献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社会的肯定。2009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19年成功入选“中国好人榜”...
这一年,刘保朝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他想不出什么豪言壮语,只是说:“满足村民的需求是我的工作,没有什么条件可谈。”
他总觉得,再大的荣誉,也只属于昨天,明天,他还会照常起航...(冯)据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1000多个乡亲都叫他“表兄”":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2015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