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日内瓦7月6日电(记者刘曲)欧洲核子研究中心6日宣布,经过多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一种名为双重子的新粒子,这将有助于人类深入理解物质的构成和强相互作用的本质。中国的团队为这一发现贡献良多。
在现代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理论中,夸克是基本粒子,而重子是由三个夸克组成的复合粒子。几乎所有的物质都是由重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和中子是最广为人知的。
夸克有六种,分别称为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魅夸克、顶夸克和底夸克。上下夸克质量最小,奇夸克、魅夸克、顶夸克、底夸克质量最大。大夸克只能通过高能粒子的碰撞产生,比如宇宙射线或者粒子加速器,然后通过粒子衰变迅速变成上夸克或者下夸克。理论上,不同类型的夸克可以相互结合形成不同的重子,但之前发现的重子最多只包含一个质量较大的夸克。这是实验中首次发现具有两个重夸克的重子。
这项最新发现来自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底部夸克探测器(LHCB)合作小组。据报道,这个双粲重子包含两个粲夸克和一个上夸克,质量约为3621 MeV,几乎是质子质量的4倍。理论上预计其内部结构与普通重子不同。相关研究论文已提交至《美国物理评论快报》。
虽然现有的理论早就预言了双粲重子,但物理学家仍然需要很多年才能真正找到这种带有两个重夸克的重子。
“这种双重子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它将为进一步探索用于描述夸克间强相互作用的量子色动力学提供独特的工具。”LHCB合作组发言人、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所科学家Giovanni Passaleva教授评价道。
与此同时,帕萨列娃表示,底部夸克探测器合作小组中来自中国的科学家为发现这种粒子做出了“关键贡献”。他说,中国的粒子物理理论家将分析推向了正确的方向,并为最终的成就提供了关键的建议。
底夸克探测器是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粒子物理实验装置之一,专门研究重夸克粒子的产生和衰变。LHCB合作小组有来自16个国家和72个机构的1185名成员。其中,中国组由清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和武汉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在强子性质和电荷宇称对称性破缺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中国组从2010年开始寻找重子,它的发现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组在国际科学合作中的地位。
更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谈科技前沿大师”官方微信(kjqydst)。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双粲重子读音,全球首次发现双粲重子 中国团队有“关键性贡献”":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1993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