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正在喂鸡。
我记得她每天早出晚归。白天烈日下除草施肥,晚上开灯看案,找资料,几本养蚕技术的书都被她翻了个遍。就这样,她全身心地投入了桑园。过了几个月,亲戚朋友见到她,都说她瘦了很多,黑了。
付出总有回报。她的桑树林渐渐变得郁郁葱葱,她的养蚕技术也越来越好。摆弄那些小蚕要实际得多。当她开始第一次创业时,她赚到了她的第一桶金。1991年,精力充沛的许又在大麦塘村承包了50亩池塘土地,批量养殖初具规模。
两年的养蚕生涯让她积累了一定的技能和经验,同时也培养了她吃苦耐劳、勇于奋斗的精神。虽然每天整地、选苗、施肥、摘叶、养蚕都需要技巧。许既是管理者,又是技术人员,还是采叶人,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她。她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当地村民称她为“铁人”。
许说,养蚕不是什么高科技产业,但每一关、每一步都不能马虎。比如分阶段喂叶和蚕宝宝温湿度调节这两个关键环节,一旦控制不严,一个蚕苗得病,影响全部;如果不控制蚕宝宝的生长程度,会影响蚕茧的质量;桑叶的采摘看似简单,其实也很有讲究。小蚕挑嫩叶,成蚕挑大叶,不能有丝毫怠慢。
好事多磨,不劳无获。上世纪80年代初,她年收入达到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万元户,盖起了新房,还被推荐为县“三八”红旗手,参加了县妇联组织的创业巡回演讲,并当选为浙江省第十一届妇女代表大会代表。
随着创业成功,许成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女人。这种创业精神也鼓舞了村里的其他姐妹。在许的带动下,周边妇女也走上了种桑养蚕的道路,一时掀起了种桑养蚕的高潮。如今,仅大麦塘村的蚕桑面积就达到了500亩左右,苏澳、敦唐傲都在300亩以上。蚕桑产业一度成为泗洲头镇的拳头产业,促进了当地特色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蚕桑加工业的发展,小烘茧厂、缫丝厂也相继开办,促进了整个岭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创业永不止步。许还喜欢吃其他的“螃蟹”。进入新世纪,妇女创业小额贷款新政策的实施,为许解决了10万元贷款。在继续保护规模化养殖规模的同时,许敏锐地看到了另一个商机。栽桑养蚕太简单了。这块地可以用来发展多种经营吗?经调查,许在桑园和花田里养了100多只鸡。她开始尝试套种模式:蚕沙还田后,桑园和花田肥力增强,树干粗壮,根系深厚,大大提高了桑园和花田的品质;散养鸡为桑园花木提供基础肥料,同时吃草、吃虫、松土,减少桑园花木害虫。这种立体种植养殖模式,不断提高了桑园和花田的收益。养蚕养鸡都成功了,但这一切都没有阻止许继续创业。她还专注于花卉种植和加工。
目前,许的花卉基地有玫瑰、百合等十余种花卉,每年也有数万元的收入。这么多工作,许一个人做不了。除了家人的帮助,她还雇佣了很多人为一些失业人员提供工作。这主要体现在她去年新发展的加工业上。“我主要是拉生意让村里的姐妹们有事做,赚点加工费。现在有三四十个人跟着我。”许对说道。
现在许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做不同的业务,她的电话不时响起,她总能有条不紊地调整不同的工作。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吃螃蟹的十八件工具,吃螃蟹的代价":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1668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