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记者黄逸梵9月15日,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回应“IPO收官,IPO标准变化”等市场传言时表示,近期阶段性收紧IPO节奏是维护市场稳定运行的安排,证监会和交易所的IPO受理、审核和注册并未暂停,不存在IPO“收官”的情况。上市公司再融资不存在“关门”的情况。
证监会表示,关于IPO发行节奏,证监会加强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在充分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的基础上,科学合理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更好地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均衡发展。
“在目前缺乏增量资金的市场中,IPO和再融资的放缓实际上有利于现有资金的持续投入和在上市公司的留存,减少下行波动。”信雅达咨询合伙人荣毅豪在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举办的“上市公司应对资本市场新常态”内部沙龙上表示。
荣表示,“对于有意再融资的上市公司,没有必要恐慌。融资放缓是一种周期性行为。如果公司确实有资金需求,符合产业周期,目前的规定也不是完全暂停。更重要的是,周期性的放缓是为了上市公司在股价企稳、投资信心聚集后更顺利地再融资。”
值得一提的是,他提出,还有很多上市公司在再融资过程中被称为“小额快速增持”。
记者注意到,自9月1日以来,已有德克力、特一药业、洋浦医疗、厚朴股份、濮院精典天和奇奇股份等1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小额快速增持的相关公告。
“我感觉少量快速增加会指大量增加,即使阶段性减少也不会停止。”颜对记者说。
据了解,早在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就已明确规定通过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即“小额快速增”)。2020年6月,深交所发布《关于做好创业板上市公司再融资简易程序工作的通知》,将小额快速增额融资额度从最高5000万元、不超过净资产10%提高到最高3亿元、不超过净资产20%。同时,允许最近12个月未公开发行超过净资产10%的公司采取小额快速增持。当年上交所在小规模快速增加额度方面与创业板规定一致。
次年,北交所发布规定,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可以授权董事会发行累计融资金额低于1亿元且低于公司最近一年末净资产20%的股票。
据了解,简易程序下小额快速增加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融资金额小,最多3亿元,不超过最近一年末净资产的20%。第二,复习过程快。交易所收到注册申请文件后,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形成上市公司是否符合发行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的审核意见。
“目前资本市场阶段性再融资已经收紧,从市场承受能力来看,大规模再融资是有限的。快速上涨的量少是因为量本身不大,对二级市场影响有限,来自监管的压力小。”颜对记者说。
另外,在少量快速增加的优势方面,他认为是目前资本市场上相对市场化的工具。“因为小额快速增加是预投银行和发行人先去找投资人,向投资人说明项目并确认,再去交易所。是一种事后监管和备案的状态,基本上把整个承销和保荐责任都放在了券商身上。”所以小快融能不能放,能放多少,什么时候放,完全取决于发行方和券商。
“现在能再融资的公司基本质地还是不错的,因为还有项目,因为现在补库还是会有限制,最后还是会有投资。”融告诉记者,小快融能拿到3亿元的资金,对于有市值的中小公司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每年花3亿元扩大生产,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也有利于公司发展。”
从投资者关系的角度,荣毅豪认为,如果一个公司每年都有小幅度的增长,那就意味着公司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资本支出和融资需求。这也会让投资人觉得公司是一个有志向,追求业务突破的公司。
除了常态化的小规模快速增持,容认为,常态化的股权激励,即薪酬证券化和常态化的股权回购注销,应该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工具。
股权激励是为了在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使员工尤其是核心管理层更符合上市公司的整体利益。关于上市公司的回购,荣表示,有必要强调取消。“一方面,取消回购股份可以回馈股东。另一方面,如果上市公司自身股价短期承压,可以通过回购提振市场信心。”
他说,上市公司应该将股权激励常态化,回购和注销股权并快速增加小额,并建议公司每年都做这些动作。“很多公司很久才做一次融资,很多公司直到股价突然下跌才意识到自己在做回购。这种应急的心态会让效果差很多。”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信雅达咨询合伙人戎一昊:小额快速定增不会停止":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1269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