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丰都养殖场,丰都养牛基地电话

丰都养殖场,丰都养牛基地电话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丰都县一个肉牛养殖基地,一名工人正在给牛喂草料。

包鸾镇位于重庆市丰都县西部。这个小镇的主体是离长江南岸不远的一个小盆地,当地称之为“包鸾坝”。在丰都县肉牛产业起步的宝坻坝周围有很多高坡。养牛让当地居民过上了好日子,也为这个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提供了有力的抓手。

2017年,丰都县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从贫困村到肉牛村

包鸾镇飞仙洞村位于包鸾坝西南的山坡上。这里曾经是国家级贫困村。交通不便、土地贫瘠、耕地稀缺困扰着当地村民,农民除了外出打工没有稳定的收入。本来飞仙洞的村民为了耕地也养牛,但是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几个家庭可以共同养一头牛。

转型发生在2002年,原四川畜牧兽医学院(现并入西南大学)将南方肉牛改良科研项目放在丰都包鸾镇。当时选择了飞仙洞等两个村作为试点,引进了红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等8个优良品种与当地黄牛杂交。

48岁的张晟昱曾经在外工作。2002年,他以科研试点为契机,开始养牛。当地政府为养牛农民提供小额信贷,张晟昱也贷款买了三头奶牛。10年后,张晟昱在丰都县经营的养鱼牛场每年已有40多万元的收入。2011年,张晟昱成立了“丰都县燕塘湾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22个养殖户加入合作社,统一供应饲料,销售成品。合作社现在每年的净收入超过200万元。在记者走访期间,带着记者来到邻居曾的院子里聊天。几年前还是贫困户的曾一家,开始养牛后,于2016年底脱贫,现在也年收入10多万元。两年来,3户贫困户通过小额贷款发展肉牛养殖,成功脱贫。“养殖业对技术要求比较高,但是赚的快。一个周期养个三五头牛,就已经脱贫了。”包鸾镇党委宣传委员易波说。

飞仙洞村446户,坝上到山上约10公里范围内有6个村民小组。肉牛产业发展起来后,只有一户一直因病无法脱贫。在养牛的农民中,有60-70户养牛超过3头,最大的一户张金伟养牛超过200头。

最早,政府为发展肉牛养殖提供贷款,并为农民垫付资金饲养。尝到甜头后,农民开始有意识地饲养。比如,张金伟家每年至少要迎来十几个徒弟,有的来自丰都其他乡镇,有的来自忠县、石柱、武隆等周边县。学徒不收学费,吃住,在张金伟的农场里干活学技术。包鸾的养牛技术来自西南大学的一位农业专家。现在,“每个养牛人都是专家,包鸾的技术是整个渝东南最好的”,易博说。

丰都县肉牛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说,丰都县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了四项激励和扶持政策。一种是对养殖户购买的每头犊牛提供200-250元补贴;二是奖励母牛产犊。养殖户饲养奶牛5头以上,产犊牛5-9头的,每头犊牛补贴500元,产奶牛10头以上的,每头犊牛补贴800元;三是免费提供冷冻精子;四是补贴县里的有机肥加工厂处理牛粪等废弃物。

“首先是宝銮的南方肉牛改良,然后是杜衡的肉牛业。”提到丰都县的肉牛养殖历史,易波自豪地说。杜衡是一家总部位于丰都县高家镇的农业集团,成立于2009年。丰都县发现养牛可以脱贫致富后,引进杜衡公司完善养殖产业链,带动全县养牛。周边的忠县、石柱、武隆的肉牛养殖也是从包鸾开始的。杜衡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主要角色是屠宰、加工和销售。养牛户购买犊牛或自行繁殖犊牛,在家庭农场饲养8至10个月的“框架牛”由杜衡或其他企业收购,育肥8个月左右后屠宰出售。丰都的肉牛产业带动了约2万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2000多户。农民的参与包括养牛、种牧草和在龙头企业工作。

变废为宝,生态养殖

截至2018年底,丰都县共有奶牛15.7万头。一个牛一每天排便25-30公斤,相当于全县每天产生4000吨左右的牛粪。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严重污染。飞仙洞村民回忆,2007年到2010年那几年是肉牛养殖快速发展的时期,养殖户忙于扩大生产规模,忽视了环境污染。牛粪只有一小部分可以直接用作肥料,剩下的粪便未经处理导致村里到处是蚊蝇,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易博回忆说,当时他进不了村。

牛粪不仅占用土地,滋生病菌,而且一旦渗入地下,还会污染水源。丰都县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当地水质关系到中下游数亿人的健康。如何树立“上游意识”,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问题和矛盾,是一个重要课题。

2011年,丰都县提出打造“中国肉牛之都”,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丰都加大了对肉牛产业污染的管控力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16年建成的丰泽园有机肥厂位于杜衡肉牛养殖基地旁边。目前,基地内约有5000头肉牛,牛栏内安装了自动刮粪系统,无需人工操作即可定时收集牛粪和尿液,再由吸粪车收集运送到附近的有机肥厂。

记者在丰泽园有机肥厂了解到,该厂可以处理牛粪、菌渣、中药渣等多种农业废弃物。利用“牛粪罐发酵技术”,24小时即可完成牛粪尿的发酵和无害化处理,5、6天即可完成处理,而传统的堆积堆肥需要半个月才能发酵完成。丰泽园的产能是每年5万吨有机肥,但没有达到那个量,目前在2-3万吨之间。这是因为生牛粪的产量无法保证。“我希望杜衡能多养些奶牛,这样我们就能消化它们,”工厂副总经理吴东平自信地告诉记者。

除了与大型养殖企业对接,养殖大户还会把牛粪运到有机肥厂。以前不值钱的牛粪现在90块钱一吨,也有专门收购运输牛粪的经纪人。

“在中国西南部,只有丰泽园能达到国家有机肥生产标准,”吴东平说。农业废弃物经过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后,养殖场的环保问题得到了解决,粪便和废水完全可以变成肥料。“从根本上解决了规模化养殖有机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可以实现畜禽粪便的‘零排放’。”

在飞仙洞村2组,记者参观了一个沼气项目,该项目由当地一家合作社承建,总投资340多万元。建设资金三分之一来自中央投资,三分之二来自合作社本身。这个沼气池每天可以处理27.5吨粪便,产生的沼气可以解决周边两个村民小组的生活用气,主要是做饭和取暖。沼气产生后的发酵产物可以作为有机肥,既可以给农作物施肥,也可以种植蚯蚓和食用菌。农民牛棚实现了雨污分离、干湿分离,防止雨粪结合污染土地和水源。

农民张金伟很早就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他在自己的牛棚里介绍,2009年后修建的牛棚包括全套排污和防污染设施,老牛棚也进行了改造。“去年新建的牛棚是我做的一个实验。我把小黑牛散养起来,让它运动。”张金伟的儿子补充道,给牛多活动空间,会减缓育肥过程,但可以让口感更好,适应中高端市场的需求。

本文发表于《中国报告》2019年7月刊。

采写:《中国报道》记者赵

编辑:Lacia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请联系后台获得授权。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丰都养殖场,丰都养牛基地电话":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1245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