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借记和贷记的基本规则,借记和贷记的区别举例

借记和贷记的基本规则,借记和贷记的区别举例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最近看了很多金融方面的书,总会遇到“借方”和“贷方”这两个词。查了一下知乎和百科,发现解释都不是很清楚。所以看了很多文章,我会自己做一个清晰的总结,尽量用最简单的语言把这个概念解释清楚。

“借方”和“贷方”的概念难以理解,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汉语语义本身的模糊性,大部分人没有定义的习惯。二是在会计上容易与复式记账法(即借贷记账法)中的借贷符号混淆。

如果还原原意,就好理解了。

这两个词的词源来自日本人福泽谕吉从英语翻译过来的日语单词“Jieりる”和“す”。在日语中,这两个词有非常明确和具体的含义:

“借”是指我从其他地方借钱或借东西,“借”是指我从其他地方借钱或借东西(或借给别人)。在汉语中,借和借都可以指借、贷、贷进、贷出,不看本义很容易含糊。

英语中Debit的意思是(从银行账户)取钱,credit的意思是(往银行账户)存钱。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必须确定行动的主体,因为借贷发生在两个主体之间,有行动的发出者和接受者。“借”的本义是指我从其他地方(可以是银行)借了钱,所以欠了一屁股债;“贷款”就是我把钱借给别人(或者存到银行),让别人或者银行欠我钱。

现在回到“借方”和“贷方”的概念,“借方”是从日语的“借方”和英语的“借方”翻译过来的。作为名词,是贷款,但一般主要作为动词,意思是从账户里取钱。这似乎很抽象,比如:

小明在他的银行账户的借方取了1000元。意思是小明从银行账户提了款。

下面的例子比较常见:A银行借记央行的存款准备金,也就是说A银行提取了存放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

把debit翻译成“借”,日本人可能马上就到了。主体是我。我把钱从银行取出来,钱从其他地方到我这里来。但说实话,用“借”来翻译“借”,由于汉语语义的多样性,很难有这样直观的感受。

我们来看看“信用”,是从日语的“贷款”和英语的“信用”翻译过来的。它正好是“借方”的反义词。用作名词时,指“存款余额”,主要用作动词将钱存入账户。例如:

小明把1000元打入了B银行,也就是说小明把1000元存入了B银行的银行账户。

银行将1000亿存款准备金记入央行账户,也就是说银行在央行存放了1000亿存款准备金。

以上解释了“借方”和“贷方”的由来和含义,接下来我再补充一下“借记卡”和“信用卡”的由来。这两个名字都是以银行命名的。

银行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机构。银行的存款是向公众和企业借钱,也就是说,银行“向公众借钱”。这里用的是“借”的第二个意思(第一个意思就是上面解释的取钱的意思),也就是从其他地方借钱。这就是“借记卡”中“借方”的含义。银行借你的钱,送你一张卡。只有先存到卡里才能消费。

同样,银行的“放贷”功能对应的是“信用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信用卡”,也就是银行把钱借给大众,这里也用到了“信贷”的第二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上面解释的存钱的意思,存钱相当于把我的钱借给银行),也就是银行把钱借出去。“信用卡”就是银行送你一张有一定贷款额度的卡。你拿到卡后,不用存钱就可以消费,按时还款就行。

最后解释一下复式记账法,也叫借贷记账法。我觉得称之为“左右簿记法”更为恰当,这里的借贷已经脱离了真实意义,完全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和象征性概念。所以,不要把会计学中的借贷记账法和经济学中的“借”“贷”混为一谈。

以上是我理解的“借”和“贷”。不知道有没有说清楚。如有不足之处,请指正。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借记和贷记的基本规则,借记和贷记的区别举例":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1047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