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集
在财经新闻中,经常可以听到货币政策调整,企业资金链紧张,财务自由一步之遥...这几个字集中在一个东西上——移动货币,术语上叫“流动性”、“现金流”,业内俗称“水位”,简称一个字:“水”。
从国家经济发展、金融稳定,到企业生计、家庭投资、个人账本,下半年用了多少“水”,流向何处,始终是各方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今年全球疫情蔓延、世界经济严重衰退的背景下,“水”的大小关系到你我的未来。
微观经济学里有一个故事:“一个游客路过一个小镇。他走进一家旅馆,给了店主1000元现金,选了一个房间。上楼后,店主拿着1000元钱付给对门的屠夫这个月的肉钱。屠夫去农夫家把欠猪的钱还了,农夫把饲料还了。饲料商把赌债还了,赌徒赶紧去酒店还房款。这1000块钱还给酒店老板。但就在这时候,游客下楼说房间不合适,拿了钱就走了。表面上看,1000块钱没赚到,全镇的债务都还清了。”这就是资本流通的重要作用。有了资本流入,经济就会活跃。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继续实施减轻市场主体负担等金融支持政策。其中,金融部门部署的第一项安排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会议强调,“无漫灌”、“精准滴灌”、“放水养鱼”都是为了“水”。今天翻译就来说说。
普通人的“小钱”
近几个月,中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个人消费回升,贷款需求增加。今年3月以来,居民短期贷款转为持续增长。数据显示,上半年,住户部门贷款增加3.5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552亿元。7月份,这两个数字分别增加了7578亿元和1510亿元。
跳出宏观数据来看个人的选择、投资、储蓄、消费,应该如何安排口袋里的钱,才能获得更大概率的幸福?
图片来源:东方IC
有人可能会说买房。的确,在本世纪的前二十年,购房投资似乎印证了“稳赚不亏”的说法。
也有人说股票是交易的。不无道理,今年a股表现在全球主要市场排名靠前,让很多投资者收获颇丰...
但问题是,你我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幸运儿吗?
以楼市为例,近年来出台的各项楼市调控措施,一再印证了“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近期,杭州、宁波、南京、深圳等城市纷纷出台楼市新政,坚持不把房地产作为刺激经济的短期手段,坚持稳定地价、房价和预期。如果你希望通过投资买房获得更确定的收益,那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面对股市,如果你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没有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理念,在风险大潮中侥幸,追涨杀跌的人,是不敢交一些“学费”的。
君想说,作为一个大时代的微小个体,手里可能没有很多闲散资金,但每个月都会在账户里填上一笔稳定的工资收入。借用一个金融概念,拥有“稳定的现金流入”对于个人财富积累极其重要。善用“小钱”,是资金叠加,成为“大财富”的良好开端。
比如把个人账户分成储蓄、投资、消费三个方向,努力锁定一定的现金流以满足正常生活的需要,把一部分收入用于自我提升,配置一部分可以产生金钱的资产...在生活中控制金钱,实现通关,最好的方法就是更合理的优化配置。
毕竟“被天上掉馅饼”这样的好事,往往只有在梦里才有,而“今晚10点后或明天早上9点前加班”却常常伴随着你我。
企业的“真金白银”
对于企业来说,利润是“钱”,现金流是“命”。
在成立后持续亏损的几年里,亚马逊的成长伴随着争议。如今,它已跻身全球五大最香的“FAANG”科技巨头之列。截至美国时间8月18日,其市值高达1.65万亿美元,超过美国九大零售商的总和。
这背后的一个谜团是,亚马逊的现金流一直是正的,稳定增长:2014年净亏损2亿美元,OCF(运营现金流)70亿美元;2015年最终实现净利润6亿美元,OCF达到119亿美元;2018年净利润71亿美元,OCF已经超过300亿美元。而亚马逊的股价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现金流即正义”方面,亚马逊是公认的榜样。
那么,现金流对企业有多重要?
现金流是一段时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净值,意味着企业可以自由支配多少“真金白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净利润往往是考量企业发展的硬指标。但很多时候,企业是有净利润的,但现金流是负的,需要通过外部融资来输血续命。
盈亏已经是阶段性的结果,企业的未来是由决策主导的现金流方向决定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现金流可以用来扩大生产,布局研发,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现金流是影响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生死存亡”的重要指标。充裕的现金流是成功企业的标准。
具体分析时,要看财务报表中的现金流量表。简单来说,情况比上一期好还是差?
从报表的角度,便于外界判断企业的现金流和利润质量。都说现金是公司的“血液”,流动好了才能创造效益,促进发展。另一方面,如果是纸面上的财富,随时可能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倾家荡产。
从价值的角度来看,投资者会把企业的现金流作为考虑是否值得投资的重要因素。充足的现金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抗风险能力强,往往更受投资的关注和追捧。
央行的“滴灌”
对于整体宏观经济环境而言,流动性一般是指投放到金融体系中的货币量。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在疫情因素影响下,中国银行较早进入“抗疫模式”,领先全球央行。2月3日起,综合运用数量和价格工具、总量和结构手段,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促进综合融资成本明显降低,支持疫情防控和生产复产。
图片来源:东方IC
中央银行是调节货币供应总闸门的部门。目前手头有很多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供给。按类型分,有数量型和价格型。央行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金融形势,运用这些工具把握操作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引导流动性总量和结构。
如果市场上的钱多了,可以直接到企业,可以缓解其现金流压力。企业抓住“救命稻草”,稳定员工岗位,使就业和收入有保障,个人“钱袋子”有保障,消费和预期有保障。这是“六稳”“六保”相关部署的题中之义。
当然“水量”的分配也不是越多越好,讲究的是放松。缺水就是“旱”(流动性不足,衰竭);水太多可能带来“水涝”风险(通货膨胀、资产泡沫等。).
遭受重创的全球经济正在重启,空之前一些经济体的刺激政策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不散的宴席。”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求是》撰文指出,“在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国前所未有的无限量化宽松政策实际上消耗了美元的信用,侵蚀了全球金融稳定的基础,将产生难以想象的负面效应。新兴经济体可能面临输入性通胀、外币资产缩水、汇率和资本市场冲击等多重压力。更严重的是,世界可能再次走到全球金融危机的边缘。”。
我们来看看中国的做法。最新数据显示,央行8月10日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7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增速为10.7%,连续第五个月两位数增长,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2.9%,均明显高于去年同期。中长期贷款更多流向制造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业,特别是小微贷款规模和覆盖面快速恢复。货币政策的引导使得市场整体利率下行,带动企业融资成本明显降低。央行行长易纲近日接受专访时透露,普惠金融、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的贷款利率均降至历史新低。特别是普惠金融方面的贷款利率目前在5%左右,比去年下降了0.8个百分点。
今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有所增加。1月1日,中国央行宣布“全面下调RRR利率”0.5个百分点。此后,RRR的另外两次降息都是有针对性的,释放流动性也是分批进行的。“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框架进一步完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提出要推动企业便利获取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在国务院的部署中,金融系统今年将对各类企业进行合理的、实质性的让利,预计全年将达到1.5万亿元。央行最新数据显示,前7个月已减轻市场主体负担8700多亿元,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这意味着,今年制定的财务制度全年向各类企业让利1.5万亿,已经实现。将近60%。
8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申“不允许漫灌”。会议要求有效利用结构性直接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功能,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所谓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关键是要保证钱能够得到最优使用,以最快、最直接、最实惠的方式到达实体企业手中。留住市场主体,才能更好地保住就业,稳定民生。金融如水,水稳了,船就安全了。([财经译者]颜范/文)
责任编辑:黄博阳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钱说说很现实的说说,钱是说说":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0944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