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乐都:向着决胜小康昂首挺进

乐都:向着决胜小康昂首挺进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七里店搬迁安置小区。

钟灵乡干沟脑村“贫困户互助组”成员领取工资。本报记者李娜摄

蒲台乡中华烹饪技能培训教学现场。

乐都区中坝乡卫生院集中为老人体检。

寿乐镇昂耀光伏电站。

2019年,乐都区14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8798户29663人脱贫。“十三五”扶贫目标任务全部完成,“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实现。(乐都区委宣传部、区扶贫开发局供图)

2020年4月21日,海东市乐都区正式退出贫困序列。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乐都区把精准扶贫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举一反三,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履行“总指挥”职责。全区党员干部全部下沉,21名区级领导干部深入19个乡镇,包村指导,形成了四大班子齐上阵、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五年来,中央、省、市、区四级104个党组织与全区348个村党组织定点联系帮扶,6912名党员干部与8934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形成了人人关心扶贫、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大扶贫局面,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五年来,全区构建了“四梁八柱”的坚实政策体系,围绕“六个精准”、“八个一批”的要求,打出了“1+8+10”的脱贫攻坚“组合拳”,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全区14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8798户29663人脱贫。

搬出新气象

走进七里店安置区,建筑众多,环境优美。有幼儿园、全日制中小学、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卫生院、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图书馆等。是全省最大的集中安置点,也是全区功能最全的新型社区。

曾经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深处,衣食靠天的李香兰,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走出大山,住进高楼,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以前出山要两个小时,现在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小区里有卫生所,幼儿园,超市,各种健身器材。生活真方便!”李香兰高兴地说。

针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人”的实际,乐都区累计投入13.4亿元完成东部干旱山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和整村搬迁,建设了“梦缘居”、七里店等11个易地搬迁安置点,涉及16个乡镇160个村7466户24993人,占海东市总搬迁户数的一半以上。其中贫困户2384户8161人,搬迁建档立卡户占全区贫困户总数的27.1%,从根本上改善了住房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仅是简单的“搬迁”工程。为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来,乐都区坚持“搬穷窝”“改穷业”“连根拔起”,提前谋划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制定《乐都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产业就业计划》等方案,确保安置区内有能力者建档立卡户落实后续帮扶措施。

同时,充分利用户均5400元的产业项目发展基金、每村50万元的互助资金和区级自筹资金,通过劳务输出、产业发展、生态补偿、创业就业、全方位保障实现稳定增收。

该地区每年有近10万农民借助“乐都高原电建”、“普泰水电工”等劳务品牌外出务工,带动了该地区包括安置点在内的贫困劳动力近万人就业,年人均收入3万元以上。

工业驱动新世界。

精准扶贫重在精准发力,重在产业扶贫。

乐都区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按照“区有扶贫工业园、乡有特色产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思路,大力发展产业,使扶贫产业“遍地开花”,实现群众稳定增收。

在洪水镇李嘉豪村的樱桃示范基地,村民们正忙着覆土浇水。邢是村的贫困户。除了在樱桃园打零工,她一年挣4000多块钱,还有2000块的土地出让金,再加上产业到户资金入股后年底分红,现在他们一家人的生活都是年味十足。

贫困户以前不敢想的发电就能挣钱,这是好事。位于乐都区寿乐镇昂耀村和杨家山村的集中式光伏扶贫项目,已惠及141个贫困村的5616户贫困户。截至今年4月底,全区分红636万元,其中140个贫困村每人分红4.4万元。

在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乐都区还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财政奖励等措施,引导农民就地发展短平快的小产业,力争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个产业增收项目。

在寿乐镇到坝子村的山沟里,乐都区梁勇合作社的张玉华一大早就开始在他的五个兔舍里喂兔子。合作社是青海湖旅游局出资180万元援建,带动周边村庄发展兔业。

近年来,乐都区累计投入各类产业发展资金5.36亿元,重点实施了特色种植、水产养殖、交通运输、个体经营、农产品加工、光伏发电等六大类55个多元化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了毛寨一二三产业融合、富硒大蒜、瞿昙国际滑雪场、李嘉豪大樱桃等4个扶贫产业园和9个乡村旅游项目,带动了全区5242名贫困人口增收,实现了建档立卡能力。大力发展旅游业。2019年,全区旅游人数达23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和35%。9个旅游扶贫示范村项目带动贫困人口266人,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

探索“一沟一特色、一沟一亮点”的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初级生产增加值从2015年的11.38亿元跃升至2019年的15.1亿元,农业产业链增值潜力充分挖掘,农业自身运行效率不断提升,推动扶贫工作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全区354个村全部实现集体经济“破零”。

产业扶贫体现新生活。

水聚则成河,聚则成海。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才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近年来,乐都区以行业“十大扶贫工程”为重点,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前提,紧紧围绕脱贫标准。全区各行各业累计投入扶贫资金74.6亿元,全面推进实施“八个一批”和“十大扶贫工程”。

投资6.9亿元完成141个贫困村道路硬化、桥梁配套、搬迁安置点道路配套和六盘山扶贫示范工程,实现全区354个行政村道路硬化全覆盖;

投入近2亿元完成8052户农牧民危房改造,群众安全住房得到保障;

共投资1.3亿元,解决了全区26602户10.6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现了全区所有行政村安全饮水达标;

争取资金4.4亿元实施全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全区行政村全部达到安全生产和生活用电标准;

累计投入3.98亿元加强控制辍学,完成教育扶贫各项指标;

投资1858万元维修改造乡镇卫生院2所,新建或修缮村卫生室325所,农村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累计投资7800万元实施电信普遍服务、宽带网络普及等项目,惠及全区19个乡镇175个村,所有行政村实现通信网络全覆盖;

累计发放“530”扶贫小额贷款1366户5638万元,成立扶贫互助社141个,注入资金7050万元,累计发放贷款1.43亿元,有效保障了贫困群众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建成区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在141个贫困村设立村级服务点,应用推广3000次,累计销售额898.5万元;

东西部扶贫协作形成有效合作机制,精准实施产业、医疗救助、劳务合作等五大类23个项目,投资1.5亿元...

看着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期待乐都区的乡村振兴再次绽放绚丽的花朵!

作者:谢丽娜陈晨来源:青海日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乐都:向着决胜小康昂首挺进":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0583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