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格桑花藏语,格桑花是哪个民族的

格桑花藏语,格桑花是哪个民族的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合肥4月2日电题:格桑花开:一位汉族母亲和40万藏族孩子。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陈先发杨丁淼刘梅子

格桑花,意为“爱与吉祥”,是藏区的吉祥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14年前,在一位汉族妇女的衷心浇灌下,一朵盛开在安徽的“格桑花”成为西部藏区众多贫困学子的温暖依靠,帮助他们筑梦未来。

她就是40万藏族孩子的“母亲”:格桑花西部援助组织创始人洪波。

助学:10-40万。

1996年,洪波27岁。那一年,她第一次踏上青藏高原,那里的神圣和美丽令她着迷。但她没想到,八年后的一次相遇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阿姨,你要买虫草吗?”2004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两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手里拿着一个虫草卖给洪波。

两个小女孩卖一个虫草?原来两姐妹家里穷,靠卖虫草攒了些学费。就算你有幸卖掉,也只能供一个人上学用。

“每年走在青藏大地上,看到美丽的风景,交到善良淳朴的朋友,但我从来没有想到,还有上不起学的孩子。”洪波说。

14年前,一个藏族孩子一年的学费是200元,洪波毫不犹豫地承担了两姐妹的学费。她还许了一个愿望:帮助100个孩子上学。她也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想动员更多人长期一对一帮助学生。

“人一辈子总要为别人做点事。有些人就是缺少机会,那我们就创造这个机会吧。”洪波说,这是她创建“格桑花西教”的初心。

如何找到最难的孩子?怎么把钱发给孩子?这是格桑花起步时最大的问题。除了在医院做好本职工作,洪波把所有假期都省下来走访核实,几乎走遍了青海的每一个“村”。

在青海山区,经常会遇到洪水、滑坡和泥石流。遇到洪水,我经常和向导一起跳入水中,找一个坚实的河床,让车开过去;如果发生滑坡,用手搬动砾石,让汽车钻过裂缝。

帮助100个孩子上学的愿望很快就实现了。5000,10000,50000的数字增长背后...洪波带领格桑花志愿者坚守初心,艰难前行。

2008年,洪波借奥运火炬在西藏传递的机会进行了视察。不幸的是,她在从邦达到昌都的路上遇到了山体滑坡,失去了联系。她拖着行李箱,在高原上跋涉了两个多小时。

为了对得起每一个学生,洪波对工作程序要求非常严格。起初,给孩子们钱需要填写表格和按指纹。藏民不理解为什么要一个一个反馈。但在洪波看来,没有准确的反馈,是无法向捐助者交代的。有时,为了找出几百元的学费支付,她会在荒凉的高原上跑上一整天...

一个朋友劝洪波放弃,她却笑着说自己是“坚持”下来的。这一坚持就是13年。

2009年,“格桑花助学协会”在青海省民政厅的指导下正式注册成立。截至2017年底,格桑花已有捐助者30万人,募集和投入资金1.5亿元,为6万名藏族学生提供一对一捐助。各种教育项目覆盖了40万名藏族儿童。

好的接力:每个故事都需要一个“后来”

我的金仁增是格桑花的特别“幸运儿”。

2007年的一天,玉树县清水河小学学生吴金仁增在建筑垃圾中发现一枚雷管,误以为是鞭炮,拿在手里点燃。巨响过后,右手鲜血直流。这一年,他才12岁。

那时候清水河没有卫生所,家里也没钱。一场跨越千里的网络公益救援行动随后展开。

炸掉一些指关节?骨头还能找到吗?格桑花的志愿者请来了专家拟定治疗方案,联系了可以做指骨移植的医院,并在网上发起了专项募捐。

我和妈妈金仁增手指骨折赶到医院的时候,他问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还没写完作业。以后我的手能做作业吗?”幸运的是,手术后,他的手功能基本保留。

后来我的金仁增考上了内地的一所大学。他喜欢弹吉他和大笑。

格桑花义工园说,格桑花的每个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背后都有一个“后来”。

阿拉是格桑花捐赠的第一对虫草姐妹毛果虫草和卓玛草的母亲。

“刚认识洪波的时候,我不会说中文,只会流泪。”阿拉的丈夫早年去世,她独自抚养女儿。生活的艰辛使这位藏族妇女不堪重负。阿拉说,是格桑花的帮助放大了她的勇气和善良。

安拉不介意受苦。在尴尬的生活中,她教女儿分辨“什么是欲望,什么是需求”。有一次,女儿卓玛超要一辆自行车,格桑花的捐赠者已经答应了,但阿拉拒绝了。她说:“自行车不是必需品,好心人支持你好好学习!”最后,她用这笔钱给女儿买了复读机。

因为格桑花,阿拉开始帮助更多的人。她常说:“我们没有钱,但我们必须有精神。”

现在,女儿拉·曹髦在大学学藏医,卓玛可考取了当地的公务员,阿拉专心经营一家小客栈。

阿拉说她一生有三个家。第一个是她出生的地方,第二个是她结婚的地方,第三个是格桑花。

要不是遇到格桑花,早就辍学在家务农了。

陆的家在湟中县共和镇王家山村。201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多巴中学宏志班,但因家境贫寒难以维持学业。是格桑花助了他一臂之力。

三年后,陆考上了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大一的时候,他申请加入格桑花,从受助人变成了志愿者。

格桑正在盛开。当越来越多的孩子命运发生改变的时候,他们也选择了回馈社会。当年的受助者源源不断地变成了捐助者,像一场无止境的“接力”。目前,格桑花179名注册志愿者中,有十分之一是曾经的受助学生。十年来,数百名受助者投身格桑花志愿服务。

爱是延伸:在包里加一张票。

“蒋芳,6元,不定向捐赠;李,0.01元,留学西方……”,在格桑花西部援助网站的财务公开栏里,每一笔钱都有明确的记录是谁汇的,怎么花的,哪怕只是一分钱。这就是格桑花的“一分钱原则”。

目前,“格桑花”平均每年筹集资金约1500万元,其中80%来自捐赠者的小额捐款。2014年,格桑花收到了成立以来最大一笔捐款——100万元。来自深圳的捐赠者陆将这笔捐款作为“护花行动”项目的启动资金。

“‘向捐赠人开放,接受社会监督’是格桑花不变的信条,我们必须善待每一份信任。”洪波说。青海格桑花教育助学俱乐部荣获2015年中国民间公益组织透明度第一名。

这几年,洪波逐渐感觉到,“西部助学”不仅仅是帮助孩子上学这么简单。这种变化源于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2008年,随着“两免一补”全覆盖,解决了孩子上学难的问题。

“我们单方面的付出是孩子需要的吗?”洪波看到,在一些学校的仓库里,捐赠的书包和文具堆积如山,学生根本用不完。在一些偏远的牧区,孩子上厕所居然用土块和石头擦屁股;有些女生青春期来例假,惶恐不安,不敢上学,甚至担心自己会死。这让她始料未及。

三年前,格桑花迈出了助学转型的第一步——“护花行动”,不仅为孩子们送去了卫生用品和内衣,更注重在西部地区推广健康教育和保护女童的理念。

类似的活动每年都在进行。“在电影中成长”是指西方的孩子可以足不出户看世界。“书角读书”要给低年级的藏族孩子找一本真正适合的绘本。

长城和苏州园林在书中是什么样子的?人行道路是什么样的?一张火车票自然会给孩子答案。在北京长城、上海科技馆、杭州西湖等地,“行走格桑花”项目通过拓展训练、城市探索等课程,带领2000多名孩子走出高原,开阔视野。

不管有多难,只要能推动改变,就值得坚持。“这是理想主义者的特质。”洪波说。2018年春节后,洪波一直在为4月中旬在合肥市肥西县举办的“官厅林海公益徒步活动”奔走。

洪波说,教育不能立竿见影。只要坚持做下去,总会有可喜的变化。

洪波还和几千盆花草一起工作。她很享受修炼的过程,就像她现在的心态:静待花开...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格桑花藏语,格桑花是哪个民族的":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0481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