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7 09:35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记者张玉斌实习生秦海婷通讯员孟甘
新时代,时不我待;桂江畔,开放开发的铿锵之声从未停止。
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铜都古州北流,一年来,在榆林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重点,按照“1568”工作思路,深入开展“三年一活动”和“六大攻坚活动”,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县域经济方面,2017年财政收入24.86亿元,增长8.23%。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预期,增速和总量均居广西县市前列;
●项目建设方面,新开工重大项目37个,竣工重大项目27个。总投资45.6亿元的12个镇二级公路项目全面启动;
●城市建设方面,计划投入20多亿元进行城市建设,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连续五年入选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县市;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城市、中国百香果之乡等荣誉称号,成功入选广西旅游名县,一批景区、旅游驿站、星级酒店等旅游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改善民生方面,全市财政民生支出43.11亿元。全市8个贫困村、11277人脱贫,城乡中小学建设深入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合并。2017年第四季度,人民安全感在自治区和榆林市排名第一。
北流大力实施以“变白为黑”为重点的城市道路改造工程,提升了城市形象。(李国伟摄)
广西北流家具街暨北流实木家具展开幕式。(记者蒋守荣摄)
北流陶瓷小镇位置。(李国伟摄)
4A风景区-北流何惠娴公园。(李国伟摄)规划布局,设定航向。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年。在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北流继续贯彻“1568”工作思路,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进入新时代。
“1568”是推进“一”,即推进玉林、北流城市化;创建“五城”,即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城市和广西特色旅游名城;打造“六镇”,即打造陶瓷、建筑、铜鼓、家居、创客、草药(健康休闲)六大特色小镇;培育“八大产业”,即培育陶瓷、建材、服装皮革、电子玩具、食品医药、林产林业、新能源新材料、建筑等八大超百亿元产业。
紧紧围绕“1568”工作思路,北流狠抓产业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延伸升级。2017年,预计第三产业结构优化为:14.5: 51.5: 3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
在工业转型升级中,新兴产业是稳增长的主要支撑。北流培育陶瓷、服装皮革、林产化工、保健食品四大主导产业,重点建设家具产业园、中国-东盟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农民工创业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业产值426亿元,增长17.5%;工业增加值112亿元,增长9%。
现代农业是坚实发展的基础。一年来,北流市积极创建广西现代农业特色示范区,不断培育新型农业主体,把现代农业做得特别强。新增自治区级示范区2个,自治区级县乡级示范区4个,榆林市级示范区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37个。中国荔枝产业大会暨荔枝产业创新发展论坛暨首届广西百香果旅游文化节成功举办,北流荔枝成功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现代服务业是发展的持续动力。北流大力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一批景区、旅游站、星级酒店等旅游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旅游投资51.3亿元,全市接待游客614.7万人次,增长75%。旅游总收入69.9亿元,增长83%。4A景区2处,3A景区7处,五星级乡村旅游区2处。加快推进华润医药物流、沃尔玛购物广场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桂龙乡农贸物流市场已升级为广西五彩田园物流园。
项目建设是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的“牛鼻子”。北流组织开展“大建设”活动,实行重大项目部门领导负责制,全面推行“现场解决法”。7个自治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115个榆林市统筹稳步推进重大项目,投资85.1亿元。
专注创新。
善谋实干,干事创业就是用人。对于北流来说,抓好干部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一年来,北流市委、市政府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契机,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深化政务信息公开,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改进了党政机关作风。同时,进一步强化激励机制,抓住“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三个关键节点,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让党员干部想干事就有舞台,敢干事就有支持,从而凝聚起源源不断的发展力量。
立愚人移山之志,绘蓝图绘到底。跳出北流看北流,看广西谋发展。要实现“争当广西县域经济排头兵”的目标,就要做大
敢于创新,先行先试。
一年来,北流市积极推进农地入市改革和征地制度改革试点,两项试点成果被列入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试点成果转化名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取得新进展,贷款额超亿元的抵押贷款28笔;完成征地制度改革试点13个,面积294亩;商事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双创”活力不断激发,新增市场主体1.4万户,市场主体总数5.5万户。
行政审批制度、民主法制和社会领域、文化卫生体制、党的建设制度和纪律检查制度等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以人为本,造福人民
发展为了人民,北流始终把民生改善作为检验发展的试金石。
过去的一年,北流投入真金白银为民造福。全市财政民生支出43.1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54%。社保工程、卫生工程、教育工程、水利工程、安居工程、惠农工程、生态工程、文化工程、扶贫工程、交通工程等十项为民实事全面完成。
群众的喜怒哀乐、安危冷暖,永远和枝叶联系在一起。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办好教育、改革医疗、保障住房、增加收入...一个个民生问题,系着北流市委市政府的心。
就业是民生之本。北流全面实施就业扶持,城镇新增就业9627人,农村新增就业11632人。
安全是民生之本。北流市稳步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分配1213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02户,2016年续建棚改9177户;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合并,全市参保118.7万人;深化脱贫攻坚战,落实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86亿元,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76亿元。产业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取得新成效。
教育是民生之本。深入开展城乡中小学建设大会战,嘉龙小学、马岭小学、马岭初级中学等32所学校开工建设;率先建立精准扶贫、教育和智力支持工作机制,实现贫困家庭子女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资助全覆盖。
生态是民生的关键。开展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全面落实“河长制”,不断加强南流河、北流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清理禁养区养殖场4.5万平方米;提升改造限养区内31家养殖企业,完成88项生态养殖认证;深入开展“美丽北流”乡村建设活动,富民、为民、便民三大专项活动全面推进。
安全是民生之需。围绕“重在源头、抓解决”的工作思路,构建综治网格化建设管理体系,全面完成22个镇综治中心信息化建设;推动“三官一律”进村;推进“天网+地网”工程建设,加快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偷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扎实开展“四车”整治、安全检查、违章处理和专项整治行动。
一年来,为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北流市围绕渝北城镇化,组织实施提升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能力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实施了28个城建项目,一批惠民工程加快推进。
潮起天阔,正是扬帆远航的时候。随着重点任务的落实,北流这座魅力之城将在新时代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记者实习生齐海婷通讯员孟甘)据
原标题:努力引领广西县域发展——2017年北流市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广西北流市最新规划图,广西北流未来发展":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0068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