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沙丽)2019年10月24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首个“信用乡镇”授牌仪式在独龙江乡举行,标志着独龙族农户贷款将全部享受当地农信社基准利率政策,独龙江金融精准扶贫再结硕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让一个民族掉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定决心。穿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的深度贫困地区,是云南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10年来,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加大金融扶贫力度,省内农村信用社纷纷设立网点,解决金融服务缺失问题。帮助农民扶持产业,加快“造血式”扶贫步伐,确保“小康路不多”。
独龙族:金融服务实现“三级跳”
独龙族是中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千百年来,峡谷幽深,被雪山阻隔,独龙族靠滑绳过河,爬“天梯”出山。随着1999年公路的开通,独龙江乡的交通有所改善,但城市居民可以获得的金融服务在当时没有任何金融机构的独龙江乡仍是“稀罕物”。
独龙族有自己的“信用身份证”
为推进金融精准扶贫,云南省农村信用社承担了独龙江乡的金融服务责任。2010年11月,独龙江农村信用社在独龙江乡隧道尚未贯通、大雪封山半年、宽带网络不通等不利条件下投入运营,彻底结束了独龙江乡没有金融网点的历史。2018年底,作为一个人口不多的“直通民族”,独龙族实现了整体脱贫,但农信社的使命并没有停止。
2019年4月,“独龙江乡全镇建档立卡,独龙族全家授信”工作在独龙江乡启动。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建立了全乡1073户农户的信用信息档案,信用评级率100%,授信金额2087.78万元。从此,独龙族有了自己的“信用身份证”,家家户户都能方便快捷地获得按基准利率发放的小额贷款等金融服务。
截至2019年10月底,独龙江信用社已向独龙族群众发放贷款786笔,共计3025万元,支持当地群众发展草果、七叶一枝花、羊肚菌等种植业,以及独龙牛、独龙鸡等养殖业。同时,为独龙族开通了个人账户、网银账户和手机银行账户,配置了ATM机、存取款一体机和网银体验机,实现24小时不间断金融服务,设立了6个普惠金融服务站,实现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让独龙族人从不懂金融服务,到接受金融服务,再到今天熟练运用金融服务,实现了“三级跳”。
如今,在云南省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支持下,独龙江乡特色产业发展迅速,草果、羊肚菌等种植业初具规模,独龙牛、独龙鸡等养殖业渐成气候。独龙族人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德昂族:产业有支撑,住房有保障。
中国有2万多个德昂族,其中75%以上居住在德宏州,也是德宏州三大“直通民族”(景颇族、德昂族、傈僳族)之一。芒市三台山乡是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占德昂族人口的22%。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功能定位,围绕服务“痛点”,拓宽金融服务触角。
2010年10月,芒市农村商业银行(原芒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三台山移动服务站投入运营,解决了三台山乡德昂族群众金融服务缺失的问题,在三台山乡4个村委会建立了9个惠农支付点,后升级为普惠金融服务站,实现了金融服务覆盖到每一个村。现在有各种存取款机,惠农取款机,发卡机,网银体验机,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的金融服务。
围绕服务“痛点”拓宽金融服务的触角。
2015年以来,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背着“挎包”逐村逐户,对德昂族群众的家庭收入、人员结构、住房状况、主要收入来源、资产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按照“先评级、后授信、再授信”的原则,组织建立农民经济档案、评级授信。截至2019年9月底,共评定信用组10个,备案1540户,授信1312户,授信金额9177万元。通过备案评级,最大限度降低贷款门槛,对贷款申请、审批、发放实现标准化流程管理,进一步降低德昂族获得贷款资金的成本。
截至2019年9月底,农村信用社已向德昂族发放贷款996户,余额6622万元。除了支持德昂族发展甘蔗、茶叶、香蕉等传统产业外,还大力支持发展市场前景好、收益高的坚果、西番莲、菠萝,以及养牛、养猪等特色产业。目前,三台山乡种植的坚果、百香果、甘蔗已初具规模。
此外,当地农村信用社通过优化信贷品种,发放扶贫小额贷款、助创业小额贷款、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农房宜居贷款、金碧惠农贷款等,为2019年德昂族群众生产发展、住房改善和脱贫致富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持。
拉祜族:财政资金“贷款”脱贫致富
在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平掌乡西北,山高自然风光秀丽,有一个贫困的山村——库都木村,地处边缘,信息闭塞,交通极为不便,居住着拉祜族西支库聪人。
39岁的拉祜族人郎蒙凭记忆告诉他,拉祜族苦聪人“哪里有野菜,哪里就有猎物”。2008年,他在外打工十年后回村创业。那一年,他从信用社借了7000元,养了60头猪。由于缺乏养殖管理技术,加上猪价大幅下跌,他的第一次创业很快就血本无归。当地信用社的信贷员帮他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他搞自己种的好茶,开始了他的种茶致富之路。
金融知识演示
2014年以来,朗梦先后从信用社贷款40万元,茶园也扩大到60亩,开始了古树茶的收购、加工和销售,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如今,他家年收入超过30万元。在曾经贫穷落后的库都木村,茶树种植面积从10年前的1000多亩扩大到现在的2600多亩,仅种茶一项,每户年收入就能达到近4000元。
为加快拉祜族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新平农村信用社完成了平掌乡“三信”创建,让拉祜族群众享受到简化贷款手续、“一次性授信、循环使用”、优惠利率等便捷金融服务。截至2019年10月底,新平农村信用社已为库都木村235户农户建档九成,授信金额842万元,户均授信3.6万元;向平掌乡拉祜族群众发放贷款余额567.39万元,为拉祜族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发挥了金融扶贫的“造血”作用。
基诺族:美好生活欣欣向荣。
在西双版纳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有一个古老而年轻的民族——基诺族,是云南省人口较少的七个民族之一。“藏于深山,人不知”是千百年来基诺族人对外界的一种深情。
为方便语言交流,当地农村信用社每年面向社会和高校招聘基诺族本土员工。在农村信用社的持续资金支持下,基诺族学会了种植水稻、茶叶和咖啡,发展畜牧业,经营化肥店和特色餐馆。从拒绝金融服务,到接受金融服务,再到现在充分利用金融服务。
政策演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7月,景洪基诺信用社、王猛信用社集中进村入户。经过认真的入户调查,全乡共收集了3479户家庭的经济档案。从此,基诺族有了自己的“信用身份证”,家家户户都能方便快捷地获得小额贷款等贴心金融服务。
截至2019年10月底,基诺族信用社、王猛信用社累计向基诺族群众发放贷款2901笔2.18亿元,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站,配置惠农终端、存取款一体机、网银体验机,实现了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24小时不间断金融服务。
如今基诺族的经济、教育、交通、通讯、居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云南省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支持下,西双版纳的基诺族特色产业发展迅速,茶叶、咖啡、柑橘等种植业纷纷投产;王猛黄牛、王猛小香猪等养殖业远近闻名,基诺族人期盼着富足的生活,长寿富足的生活。
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李妮表示,当前,我省脱贫攻坚进入决定性阶段。作为覆盖面最广的地方金融机构,云南农信社将进一步优化资金投入结构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大力提升金融扶贫的质量和精准性,注重精准匹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特殊需求,践行普惠金融,提高贫困人口特别是偏远山区少数民族的金融服务可及性和获得性。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云南农信社金融助力“直过民族”脱贫显成效":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0067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