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促进搬迁群众融入,怎么做群众搬迁工作

促进搬迁群众融入,怎么做群众搬迁工作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和平家园搬迁安置点的“小菜园”。记者程伟文/图

如何不断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稳定扶贫的基础上逐步增加搬迁群众的收入,实现“致富奔小康”的目标?镇安县通过做好产业就业、服务保障、基层治理等工作,探索实施“三个五年”后期扶持机制,提高了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划分“五种类型”

让群众挣钱,稳定增收。

“自从社区工厂建在我的新房子旁边后,我再也不用担心找工作的问题了。如今,我在社区工厂每月有3000元左右的稳定收入,既挣钱,又照顾家人。”2月27日,谈起搬迁后生活的变化,王芳深受感动。

王芳来自高枫镇的农业村。家里五口人曾经住在三间土坯房里。王芳在家照顾三个上学的孩子,家庭收入主要靠丈夫夏光远在外打工。2018年4月,王搬进了镇和平家园搬迁安置点。同年10月,商洛朗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安置点。

“为了让我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政府和企业给我免费进行岗位技能培训,让我就地找工作。如今,我每天工作8小时,和城里的工人没什么区别。”王芳说。

为了让搬迁群众有产业、有工作、能挣钱,近年来,镇安县根据搬迁群众的需求和意愿,将搬迁群众分为传统农民、社区工作者、三产服务、农民工、全能保障五种类型,解决他们的就业增收问题。

针对留在家中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的搬迁群众,镇安县通过土地流转、产业补贴等方式鼓励他们发展农业产业,使他们既能转移租金,又能创业增收。目前,全县安置点在家劳动力2060人,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

针对想当产业工人的搬迁群众,镇安县采取建设社区工厂、以岗代训等措施,促进其就地就业。目前,该县已为集中安置社区建设社区工厂58家,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31家,已使2680名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

针对缺乏发展资金的搬迁群众,镇安县通过小额贷款、创业补贴等方式促进其创业就业。目前,全县已有1120多名劳动力通过从事三产服务实现了稳定增收。

针对有外出务工意愿的搬迁群众,镇安县通过开展培训、落实保险、补贴车费等方式,鼓励他们分批、有组织地外出务工。目前,全县安置点外出务工的搬迁群众有1.1万人,平均月收入5000元以上。

对2066名无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镇安县通过精准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政策,保障其基本生活。

配备“五小设施”

让群众快速融入新环境

如今,朱过着充实的生活。自从搬到回龙镇黄土易图安置点后,他先后担任安置点白务委员会负责人和“大楼管理员”。每当安置点有白人事务或矛盾纠纷,他都会主动参与,帮助处理。

朱家有三口人,以前住在回龙镇双龙村。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妻子体弱多病。2015年,由于妻子的高额医疗费用,朱一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4月,朱一家享受易地搬迁政策,搬入新家。

“这几年我们家享受到了政府应有的扶贫政策,2018年底全家脱贫。”朱说,“安置点的各种配套设施都很齐全。想吃菜,家家户户都有‘小菜园’;如果要放置家居杂物,每家每户都有‘小仓库’;想去逛街,安置点有个‘小超市’……”

为了让搬迁群众快速融入新的生活环境,近年来,镇安县以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为重点,建设“五小设施”,让搬迁群众安居乐业。

镇安县通过土地流转实施了“小菜园”,4128户搬迁群众有了“小菜园”,较好地解决了“吃菜难”问题;整合资源建设“小仓库”,已为2350户拆迁户实施小仓房,方便群众存放农具;按需供应、配备“小超市”,为全县59个集中安置点建设1个以上“小超市”;因地制宜成立“小议会”,为全县所有集中安置点设立红白理事场所,解决了群众搬迁问题。我们尊重民意,在市区和集镇为31个安置点修建了“小型墓地”。同时,针对28个中心村建设的安置点,镇安县安排村“两委”划定本辖区墓地区域。

实施“五项措施”

不断增强群众的归属感

2月27日早上7点,云盖寺镇花园的拆迁户卜明清像以前一样忙碌。他吃完早饭,送孙子上学,去承包地查看地膜土豆长势,然后去小区打扫卫生。

“清明节后,我会在承包地套种蔬菜。除了在家吃,还可以卖点补贴家里。”卜明清说。

卜明清家有五口人,原本住在黑腰沟村。丈夫在本地工作,两个儿子在外地工作,孙子在云盖寺镇中心小学上学。2018年全家搬到现在的小区。

为不断增强搬迁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镇安县以服务管理为重点,实施“五项措施”,全面落实搬迁群众权益保障。

盘活“三块地”。镇安县将优先将搬迁群众的耕地、林地流转给龙头企业等发展产业,让群众在获得租金的同时,通过在园区工作增加收入;腾出旧宅基地复垦后,优先安排原居住地的拆迁户继续发展产业,确保拆迁户搬迁后收入不停止。

实行“双册制”。镇安县对所有搬迁群众实行原籍地户口本和迁入地“双重管理”,使搬迁群众继续享受原籍地优惠政策和迁入地政策空。目前,全县已完成2100户跨镇(街)安置户户口本发放工作。

建一个“方便室”。目前,镇安县在每个社区设立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一站式”便民服务窗口,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医疗、养老等业务。在安置社区同步建立了党支部、党小组和党建指导员,保证了党员和党组织的正常有序活动。

实行“分区”。镇安县全面实行“片长+楼长+单元长”三级管理模式。目前,全县59个集中安置点划分为86个片区,选派“片主任”86名、“楼主任”296名、“单位主任”740名,实现了联系群众“零距离”、服务群众“零盲区”。

突出“多元化”。镇安县按照“单独设立、委托托管、市场服务、统一管理、民政托管”五种模式,实现了所有安置点物业管理服务全覆盖,为安置小区配备了394名水管工、清洁工等公益性岗位服务人员,确保按规定有人管、有人管,让搬迁群众住得安心、舒心。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促进搬迁群众融入,怎么做群众搬迁工作":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904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