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查看专题报道=
在肇庆广宁水谷镇孟坑村,7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遍了整个山野。
在钟山扶贫集团投资55万元成立的中邦养殖合作社,疫情期间种植了1500株“祥子一号”百香果新苗,现在社员们正忙着摘果包装。日前,合作社理事长郑与该县扶贫农副产品供销单位签约,进一步扩大产品销售。
孟坑村位于广宁县西北部。因为地处偏远山区,人口流动性差,贫困率在5%以上。是省定的贫困村。2016年,中山市金融工作局驻村工作队和联合帮扶组走进孟坑村,开展新一轮精准扶贫。截至2019年12月31日,孟坑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7014元,较2016年的6461元增长163%。
“小小的扶贫合作社不仅帮助大家脱贫,也安慰了山里的‘伤心人’。”郑对记者说。
在百香果种植基地,已经种植了1500株新苗。南方日报记者石亮摄
合作社“疗伤”脱贫
郑是中邦养殖合作社的董事长,在他负债之前,他是村里的专业养鸡户。他养鸡十多年了,销售额在增长。2012年,他大胆投入十几年的积蓄,养了一万只鸡。
上帝和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一场禽流感让养鸡场遭遇了“大灾难”。十几年的积蓄全浪费了,鸡和饲料还欠了20多万。然后,他的妻子抛弃了他,留下了三个孩子。郑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去。
更令人气馁的是,没有人看好他能东山再起,他也很难靠赊账借钱重操旧业。“这一天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2016年,对口帮扶孟坑村的中山市金融工作局驻村工作队进驻该村,因地制宜开展产业、就业、教育、金融等方面的扶贫工作。扶贫工作队为郑一家建档立卡,三个孩子每人每年补助3000元教育费,这让郑松了一口气。
2017年成立专业养殖合作社,总投资55万元建设总规模27亩的百香果种植基地,吸纳孟坑村有劳动力且愿意入社的贫困户,建立“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扶贫模式。
灵活勤劳的扶贫队员郑被选为合作社理事长,带领其他7名贫困村民一起创业。
进了合作社后,扶贫组和村委会成了他的坚强后盾。扶贫组的工作人员教他规范记账,村委会协助他发放合作社营业执照。村委会会计还协助合作社管理账目。
刚开始,合作社和扶贫队一起动手,砍竹除草,建围栏,建鸡舍,挖鱼塘,从无到有,打造一个立体农业养殖基地。
目前,合作社已成功与广州市白云区松洲和森水果商行、中山市西区果蔬批发市场永红水果店签订购销合同,并在“中山在家”电商平台设立“孟坑店”,实现线下批发+零售、线上电商销售,以及中山、广宁同步销售等多形式、多渠道的销售模式。按照规定,合作社每年利润的10%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20%留成发展基金,70%作为合作社成员利润分成,建立扶贫产业项目发展长效机制。在几天前举行的合作分红会上,会员获得了近3000元的分红。
“如果没有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没有中山市扶贫小组的帮助,我估计这辈子都翻不了身。”还清了债务的郑这才松了口气。去年以培育专业合作社的合作模式参加广东省“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和邮储银行大众创业万众创富大赛(肇庆区),获得铜奖。
采取财政和就业并举的措施。
合作社成立不久,中山市扶贫小组就给郑等人带来了好消息:中山市财政局可以为个体户贫困户申请扶贫小额贷款。
经过一夜的盘算,郑当即申请了3万元开办三轮车,其余贷款作为卖鸡的本钱。有时他一周去两次县城,村民们愿意帮助他,并把节日宴会的所有订单交给他。年收入5-8万元。
三年来,郑不仅偿还了钟山扶贫组的小额贷款,还还清了曾经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的20多万元债务。
新年里,郑再次向中山市财政局申请增加5万贷款,希望扩大鱼塘养殖面积。
扶贫队队长罗静传奇:“相比直接发放扶贫资金,我们更倾向于用金融小额贷款来激发村民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减少返贫的情况。”
据了解,孟坑村是广宁县最大的扶贫小额贷款,已帮助该村9户贫困户申请扶贫小额贷款27.5万元。该银行预计,贷款将使贫困户的收入至少增加20%。
“一人打工,全家脱贫”是贫困户脱贫最有效的方式和渠道。工作队结合孟坑村实际,推动实施劳动力转移和自主创业项目,鼓励贫困户提高劳动积极性,鼓励和引导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外出务工或在村里就业。
两年前,朱新河在村扶贫队的介绍下,到镇上的一家陶瓷厂打工。月入5000元,加上一些副业,朱新河成功脱贫。但现在他有点慌了,因为疫情他在家闲了两个月。村里的复工复产研讨会,分享了企业的招聘信息。朱新河对离家不远的一家竹木加工厂感兴趣,扶贫工作队带着他和几个贫困户参加了一次集体采访。
朱新河告诉记者,他暂时想在竹木厂做临时工,一天能挣80到100元左右,可以帮忙贴补家用。除了工资,朱新河每年还能从扶贫队拿到3600元的奖励。在孟坑村,这种“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了50多户贫困户脱贫。
为实现贫困户脱贫目标,该村每年组织贫困户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劳动技能培训、种植技术培训,通过招聘会拓宽就业渠道。制定出台了《水谷镇孟坑村精准扶贫扶贫项目实施办法》、《水谷镇孟坑村扶贫项目奖补实施办法》,安排中山市财政扶贫资金6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转移就业、自主创业种植、养育更多贫困户进行奖补。
走出大山就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人。
“成员中,周秀莲变化最大。她刚加入俱乐部时,胆小且不识字。她被我们强迫学习。现在在肇庆高要金利镇工作,变得很开朗。和以前相比,她完全不一样了。”郑还向记者介绍了另一位成员的变化。
近日,记者联系周秀莲时,她刚下班,拉着记者坐下,马上打开话匣子。她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家境贫寒,从来没有认真上过一天学。她内向自卑,一直沉默寡言。
2018年加入合作社,第一个月领工资的时候,她不会写名字,急得想哭。成员们趁机教周秀莲读书写字、数数记账、使用手机,甚至要求她不要在微信工作群里发语音,只能用文字和大家交流。
“遇到不会写的字,大家都会写在纸上给我看。我会把它们写在手机上,每天回家后继续练习写字。”经过交流,她的性格发生了变化,逐渐和大家打成一片。
2019年,周秀莲带着孩子,越来越感受到生活的压力,希望去外地打工增加收入。“以前从没想过能出去打工,也不敢出村。”她告诉记者,当时每个成员都支持她工作,不断为她加油,消除顾虑。
在大家的帮助下,周秀莲来到高要区金利镇的五金厂当包装工,现在月收入近4000元。
“虽然我离开了合作社,但它永远是我的第二个家。”她说,自己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总是第一时间通过微信或电话与老同事沟通,大家也会尽力帮她出谋划策。
■攻击亮点
孟坑村实行产业、就业、创业有机联动扶贫。即运用激励机制,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奖补办法。孟坑村通过制定相关补贴措施,将贫困户创业项目年利润的20%以小额贷款形式给予扶贫或发展农业生产。对外出务工就业的贫困户,按收入的10%给予奖励,提高其就业创业积极性。
依托孟坑村的地缘优势,中山市金融工作局驻村工作队和联合帮扶组成立了中华帮扶合作社,带领贫困户种植百香果,饲养山鸡、鱼、鸭、蜂,通过“地-水空”立体种养产业模式实现脱贫。
■文字记录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孟坑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7014元,较2016年的6461元增长163%。
●孟坑村鼓励、支持、帮扶9户贫困户成功申请扶贫小额贷款27.5万元,开展个体经营、家禽运输、生猪养殖、水产养殖、家禽养殖,实现劳动脱贫。
●2017-2019年,孟坑村扶贫项目“以奖代补”,共有193户贫困户成功申请奖补,共计457891元。
●设立孟坑村贫困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专项补助。2017年至2019年,中国工商银行中山分行共为43人提供贷款,总金额8.08万元。
[记者]石亮
[通讯员]凌何杰郑东
【作者】石亮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古水蒙坑村,广宁县蒙坑村":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567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