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11日电题:“上门借贷”跨越百余公里
新华社记者王晶
深夜11点,夜幕下的锡林郭勒草原静谧而深邃。在回市里的路上,张接到了的电话:“贷款刚刚到账。谢谢您们。没有这10万元,我们扶贫车间很难熬过疫情!”放下电话,张欢天喜地地开着车,伴着皎洁的月光,剩下的100公里回家的路不再漫长。
在地广人稀的内蒙古,贷款难、慢一度困扰着分散的农牧民。近年来,内蒙古创新机制,严格监管,不断加大农村牧区支农惠农小额贷款公司覆盖面,使之成为农牧民享受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有力保障。
位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的哈顿乌苏种植养殖扶贫车间一直稳定运行,但当新冠肺炎疫情来临时,资金链断裂。“当时我们的鸡和蛋突然运不出去了,没有现金流了。”扶贫车间负责人王僖山说:“我急着订一万只鸡,买饲料,还要给16个贫困户的工人发工资。我能怎么办?”因为鸡和鸡舍不能做抵押,王僖山想贷款却连多家商业银行的门都不肯吃,一度“压力山大”。
经人介绍,王僖山拨通了内蒙古中和农村信用社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苏尼特右旗营业部的电话。“没想到,我前一天晚上打电话,第二天早上,贷款公司客户经理张就驱车100多公里,来到扶贫车间给我们做贷款评估。”充分了解到,这个扶贫车间效益好,信誉好,不仅有鸡舍等固定资产,还有村主任主动担保,贷款评估顺利通过。当天晚上,签订借款协议2小时后,10万元现金到账。王僖山感慨道:“真是及时雨!”
2013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展了贫困地区中和农村信用社扶贫工作,得到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认可。双方签署了一项协议。中国扶贫基金会负责覆盖内蒙古贫困县中和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机构,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负责匹配部分资金作为贷款本金,为生活在边远贫困地区的农牧民小额贷款创造便利条件。
在政府配套资金的支持和更加严格的监管下,中和农信小额贷款公司具有门槛低、效率高、信誉好、运作规范、服务周到的显著特点。中和农信项目管理公司副总裁杨涛说:“抵押物和担保人是农牧民贷款中最难解决的两个问题。我们小贷不注重这两点,充分利用信用评估结果,即使是5万元以下的贷款也是无抵押无担保的。”
郭建忠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住商都县奇台镇二村,地处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虽然他每年享受5万元财政贴息的扶贫小额贷款,但这些资金还不够他种120亩地。今年春天,他在没有抵押的情况下,以低于普通农户的利率,从农村信用小额贷款公司商都县营业部贷款6万元,购买了化肥、种子、地膜、滴灌管,顺利完成了120亩土地的春播。
目前,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已成为农村牧区政策性贷款和商业银行贷款之外的有益补充方式,连接农牧民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郭建忠说:“农业生产必然会遇到‘急用钱’,说放贷会让我们农民感到不安。”
陈燕芬是中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商都县营业部的客户经理。“6年的放贷业务,我发现农牧民都很守信用,几乎所有贷款都能按时还款。”她介绍,她目前有400多个客户,只有一个逾期未还。与此同时,“无债一身轻”的传统思想也在农牧民中悄然发生了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农牧民敢于冒险去做。他们善用金融贷款,在农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目前,内蒙古中和农村信用社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分支机构已覆盖内蒙古57个贫困县。从2012年至今,内蒙古中和农村信用社已向内蒙古22万农户发放贷款15亿元,其中向8677户贫困户发放贷款5443万元。
内蒙古中和农信小额贷款公司只是内蒙古小额贷款服务的一个缩影。内蒙古小额贷款协会秘书长岳晓波说:“小额贷款公司将农村金融服务延伸到县域,大大提高了农牧民的贷款可获得性。无论是现在的扶贫,还是未来的乡村振兴,小额贷款公司都会给三农工作带来一波又一波的新钱景。”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上门服务贷款,贷款上门服务":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381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