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农村金融机构优惠政策,关于深入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

农村金融机构优惠政策,关于深入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新型经营主体不再贷款难、贷款贵,湖北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迈上新台阶。11日,湖北省扩大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工作启动会在枝江召开。在总结枝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新增大冶、监利、铜山、钟祥、大悟、习水、随县、仙桃、象州9个试点县(市、区)。江夏区作为武汉市市级试点,按照省级试点同步推进。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血液。

根据要求,试点县引导组建农民合作联合会,建立由省和试点县(市、区)政府共同支持的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解决农民缺乏抵押和信用的问题。合作银行按比例扩大授信额度,定制多样化的信贷产品;同时,通过完善保险服务,解决农业生产中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问题。

建立涉农风险补偿基金

省财政筹集2.7亿元,向9个试点县(市、区)建立的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注入3000万元,各试点县(市、区)财政按照2000万元以上的标准进行配套注入。基金应在合作银行设立专门账户,封闭运行,专款专用。

“大手”牵着“小手”

给农村金融带来活水

农业融资难、融资贵,农民贷款难、贷款贵,一直制约着“三农”的发展。开展试点工作的目的是解决“两难、贵”问题,打通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

十个试点县(市、区)将为全省拓展农村合作金融创新开辟新路径。试点怎么试?怎么解决问题?机制能长久吗?

1+1 & gt;2.贷款比例可以放大10倍。

个体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很难申请贷款!多组抱团就好办多了。

以试点县(市、区)为单位,组建具有企业法人性质的农民合作社联合会(以下简称“农合会”),为成员提供技术推广、金融创新、贷款担保、农业保险、产权交易等服务。

根据要求,每个县相对明确一家试点合作银行和一家试点合作保险公司,共同探索农村金融的合作模式、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创新。

省财政向每个试点县(市、区)注资3000万元,每个试点县(市、区)财政注资2000万元以上。在合作银行设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账户,封闭运行,专款专用。合作银行根据合作承诺比例,根据资金额度扩大授信额度,最高额度为1: 10。

利率优惠:控制在基准利率水平。

据统计,银行对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通常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30%-50%,有的甚至高达60%。因此,新的商业实体不得不转向非正式和非正规的私人借贷。

合作金融试点过程中,合作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兼顾效益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将贷款利率控制在基准贷款利率水平,如有上浮,应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有条件的县(市、区)由政府给予一定比例的贴息来运作。对获得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称号或获得地方政府奖励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等级在A+以上的,在授信额度、贷款利率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

风险防控:共担责任

贷款比例放大如何防控风险?

试点县要实现中央财政补贴、我省培育的农业保险险种全覆盖,统一补偿政策,降低补偿门槛,提高补偿标准。

引入金融风险防控和应急机制,加强对农村合作基金账户的跟踪监管,确保资金和信贷安全。

建立责任分担机制。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的贷款损失,由农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合作银行、担保公司、合作保险公司按照约定比例分担,进一步降低银行贷款风险。

2015年6月,全省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工作启动会在枝江市召开,枝江成为全省首个试点工作县市。来看看枝江市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有哪些亮点和经验值得借鉴。

解决最古老问题的最先进的方法。

信息大数据解析破解农村融资难

枝江市建立了农村合作征信系统,创新性地整合了公安、税务、供水供电等相关部门的信息资源,形成了集信息采集、信用评估、大数据分析、信用查询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以前农业经营主体想融资发展,但手中的土地、设备等资源得不到金融机构的认可;即使银行有意放贷,也受到政策约束,不鼓励。

要想促进发展,首先要打破壁垒。去年7月31日,枝江市主动整合资源,成立了市农业合作联社。通过这个平台,农业经营主体手中的资源被政府“赋能”;有了政府担保,银行抛开顾虑,大力支持。通过大数据建设征信系统,农业经营主体和银行可以坐在一张桌子上“讨价还价”。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可以掌握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情况。系统信用评级结束了过去不客观、周期长、没有事实依据的历史。

截至目前,全市农协征信系统已完成151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194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数据的采集、录入和信用评级工作。农业合作协会将分散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聚集在一起,为银行放贷消除顾虑,形成合作共赢。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汉阴村镇银行、PICC P&C保险等银行机构,以及越来越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不断加入这一金融环节。

最低的成本解决了最昂贵的帮助。

释放农村资产的力量,加速资源要素的流动

试点工作以来,枝江市大力创新信贷产品。设计“信用贷款、担保贷款、抵押贷款、保险贷款、联保贷款”等金融产品,创新农村合作金融扶贫方式,多渠道、多层次满足农村合作成员和贫困户的信贷需求。截至目前,全市已发放涉农贷款268笔,总额3.76亿元。

与此同时,枝江市完善了农业保险。积极开办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和农业生产预保险。目前已办理两笔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保险贷款金额150万元。办理生猪、水产品、家禽非政策性农业生产保险17份,保费40.63万元,保险金额1036.91万元。

通过农村合作金融平台发放的农业贷款实行国家同期基准利率,农业担保费按担保公司政府持股比例减免,政府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贷款生产性保险费和利息补贴30-50%。这些措施有效降低了农业贷款的成本。

截至目前,枝江市市政府已累计发放农业保险保费补贴16.27万元;农协(社)成员单位农业贷款年均综合利率5.27%,比试点工作开展前下降3.73个百分点,累计节约贷款成本900多万元。此外,市政府还设立了2000万元的农村合作金融专项“过桥”资金,以缓解农业合作协会成员的还款压力,有效降低农业贷款的“过桥”成本。

同时,枝江市创新了风险控制机制。通过建立贷款联合审查制度,加强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严格落实风险分担比例,强化风险控制责任;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

让闲置的农业资源“变现流动”

政府之手确权,赋能市场之手促进流通。

除了解决融资问题,更重要的是赋能农业资源,使其可以流通。过去银行无法抵押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林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各类农村资源要素,现在都可以通过农业合作联社这个平台进入流转市场。

一方面,政府以金融创新倒逼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各种资源要素的确权赋权,推动“变资源为资产”,增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益物权。另一方面,促进现代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快速流动。技术、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纷纷“下乡”,推动了传统农业“一个接一个”。

据了解,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枝江市农业合作联社已办理林权、水域滩涂经营权、农村土地及房屋、机器设备等27项抵押登记。

目前,枝江市农业合作联社已成功建立农业合作社、农村合作金融、农村产权评估交易三大体系和征信服务、技术推广、市场营销、金融创新、贷款担保、农业保险、产权交易七大平台,为新型农业经营者提供增信、金融联动、信用担保、农业保险、资产管理等综合服务。

通过农村合作金融的创新,可以对农村资产进行确权赋能,放大综合效应。试点实施后,以前无法流通的农村资源要素开始合理流动,打破了瓶颈,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完善。

跳出金融,做市场谋生。

双手助推,提高质量和效率

枝江市农业合作联社就像一个大家庭,一个交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企业和合作社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无缝对接。找到合作点,就能完善供应链,让更多村民致富。

要有效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必须把金融创新与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枝江市特色种植养殖面积超过60%,特色农业产值比重达到82%。

在此基础上,枝江市农业合作联社通过试点工作,不断推动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打造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初步形成了“农户接合作社、合作社接农业合作社、农业合作社接政府、市场”的发展格局。

目前,枝江市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农产品加工产值等主要农业经济指标保持了同比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

最基本的理念推动最扎实的试点。

敢于充当竞争对手。

今年,枝江市将按照“一个中心、两个机遇、三个体系、四个重点、二个五年”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工作。

围绕争做全国农村金融创新示范城市“一个中心”,紧紧抓住农业部工作联系点和湖北省首个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县市“两个机遇”,进一步完善农业合作组织体系、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体系和农村产权评估交易体系“三个体系”。深入推进农业合作社组织体系建设、运行机制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管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四项重点”任务,力争实现农村合作金融平台“十二五”目标,涉农贷款余额达到5亿元,不良贷款年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全力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深入发展和长效运行。

进一步巩固农业合作协会的组织体系。着力完善市级农业合作社、8个镇(街道)农业合作社、9个特色产业农业合作社的合作社运行机制,发展村级农业合作社,不断深化农业合作社组织体系建设。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农协组织体系将把全市80%的农户联网,成为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三驾马车”(村党支部、村委会、监委、农协)之一。

进一步完善运行支撑机制。争取省里和宜昌的支持,加快建立专门的农业融资担保机构,构建更加合理的银企合作机制。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扩面升级,落实商业农业保险补贴政策,不断完善农业保险体系。积极探索农协内部资金互助机制,积极发展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服务,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完善服务模式。加强风险管控,强化涉农贷款跟踪管理,做好金融风险预警、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

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和综合服务。包括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管理和质量提升,大力开展创建示范合作社活动,推动合作社升级。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盈余分配机制和管理服务机制,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松变紧。推进农业合作社综合服务功能建设,为协会(社)成员提供生产指导、技术推广、品牌培育、统购统销等综合服务。

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主要是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各类资产资源赋权。完善镇村三级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完善管理机制,推进与省、宜昌的联网运行。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扶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来源:湖北日报、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

(综合张军实习生李伟)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农村金融机构优惠政策,关于深入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351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